风格类·艳语亦以气行之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艳语亦以气行之,是稼轩本色。(陈廷焯 《词则·闲情集》卷二)
【词例】
青 玉 案
元 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解析】 “艳语亦以气行之,”这里的“艳”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指词采的华丽,另一方面是指词所表现的 “艳情”内容。“气”,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特定范畴,由曹丕在 《典论·论文》 中最早提出。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在作者方面是指他的气质、才性,形诸作品便成为作品的风格。对于 “气”的内涵,历来有不同的理解,这里的“气”,主要是指作品的气势,作品内在的力量。“艳语亦以气行之”,是说在华丽优美的艳词中,流荡着一股豪壮英爽之气。辛弃疾的 《青玉案》,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这词写的是元宵之夜,一对情人长街巧遇的情景。首先,词人描写了元宵佳节,灯月交辉、彻夜歌舞的热闹场面,语言极其瑰丽、秾艳。在欢腾的节日之夜,满城灯火,辉煌灿烂。装饰华丽的马车从路上驶过,遗下阵阵幽香。音乐悠扬,彩灯起舞,打扮得花枝招展,珠光宝气的妇女与华灯争奇斗艳。“凤”、“玉”、“鱼”、“龙”、“宝马”、“雕车”同 “蛾儿”、“雪柳”、“黄金缕”、“花千树”、“星如雨”等字眼相配合,构成一幅五色缤纷、流香溢彩、富艳堂皇的画面。那香艳的色泽,绚丽的色彩,使全词形成一种华美瑰异、富艳秾丽之美。尽管词的语言相当华丽,但并不给人轻靡浮艳之感。究其原因,是因为作者在词中贯注了一股雄迈豪壮之气。请看词中所描绘的元夕的情景:满城灯火辉煌,如同一夜之间突然怒放的千树繁花,又如被风吹落的漫天星雨。这是花的森林,灯的海洋,是浩瀚无边的光的世界。场景如此壮观、浩阔,气势这般雄放、壮大! 另外,“放”、“吹落”、“动”、“转”、“舞”这些动词,引出一幅幅富于动态感的,飞动的画面,造成一种旋转的、喧腾的气势。
这首词的主旨并不是描写艳情,而是有所寄托的。词中塑造了一个独立于“灯火阑珊处”的女子,她远离繁华和喧嚣,置身于灯火稀落的僻静角落,颖脱不群,自甘寂寞。这个女子的形象,正是作者理想的化身,表明了词人孤高自许,卓荦不群,不肯趋炎附势的美好品格。这层象征意义,为这首艳词注入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格美和正义感,使作品内容充实,情感充沛,境界高超,从而更增添了一种壮美的气势。
“艳语亦以气行之”,以绮丽的形式,表达激昂豪壮的情感,这是稼轩词的一贯特色。辛弃疾本是一位抗金将领,天生一副英雄的襟怀。他将一腔经国济世的豪情壮气倾注到词的创作中,同时又很注重词的形式美,将一怀英雄的壮思,通过华美的词句抒发出来。他的词宛如一位戎装的美女,俏丽妩媚而又英气勃勃。
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为了能够给读者以审美享受,追求形式的绮丽是必要的。早在曹丕,就提出了“诗赋欲丽”的主张。但是,如果一味片面地强调形式美,不惜以华丽的词藻来掩饰空虚的内容,就会使作品流于浮艳轻靡。六朝的宫体诗、晚唐五代的“花间词”,都有这样的弊病。
辛弃疾词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既有绮丽的形式,同时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英豪阔大的境界和一种雄健遒劲的气势。词风刚健而妩媚,豪放而婉丽,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美,壮丽的美,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情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