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
欲挽长条已不堪, 都门无复旧毵毵。
此时愁杀桓司马, 暮雨秋风满汉南。
此诗是诗人被召入都城南京做官时,因与当权者格格不入而愁闷不已,于是看到街头秋柳而生发年华流逝、壮志不酬的失意之感慨。
诗的第一、二两句,诗人看到京城秋天的柳树经过春夏两季,已经长高了,要想挽它的长长的枝条已经不可能了,原先柳条的那种细长柔软的样子也没有了。这里,诗人运用比兴手法,描写秋柳长得粗大,以此来概括年华流逝,抒发壮志不酬的官场失意之情。
诗的第三、四两句借典进一步抒发这种感情。桓司马,即桓温(312—373),东晋明帝之婿,专权朝政,立简文帝,加大司马。北征苻健时路过金城,见青年时手植柳粗已十围,感叹道:“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世说新语·言语》)“汉南”,汉水之南,指江陵(今属湖北)。桓温曾任荆州刺史,握长江上游大权。诗人明明是自己看到京城秋柳内心产生愁苦,却偏偏不说是自己如此,而是说暮雨秋风遍江陵的时候,要“愁杀桓司马”。诗人只不过是借古人的亡灵表明自己要“愁杀”:时光飞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元末乱世之时,诗人的愁思已经极重,他曾在《闻笛》中这样写道:“横吹才听泪已流。寒灯照雨宿江头。凭君莫作《关山曲》,乱世人人易得愁。”如今元亡明兴,诗人虽被召入京,但宏图难以施展,于是在暮雨秋风之时,看到秋柳,失意的愁苦也就油然而生。诗人运用典故,十分曲折地隐寓了自己的感情,写得很含蓄,欲吐还藏,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