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洪林
百尺高台勃勃州, 大刀长戟汉诸侯。
征鸿过尽边云阔, 战马闲来塞草秋。
国计已推肝胆许, 家财不为子孙谋。
仍闻陇蜀由多事, 深喜将军未白头。
罗隐
西北之行,边关的所见所闻,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使他得以创作了一系列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诗歌。这首《夏州胡常侍》,据清康熙张瓒瑞本,前面尚有“赠”字,当是写给夏州胡常侍的。胡常侍其人,已不可考,据推测可能是诗人游历夏州时结识的友人。而此诗可能是当时或过后的赠答之作。
百尺高台,是形容夏州城楼的雄伟。勃勃,既可视为形容城楼挺拔壮伟,同时又暗含一段史实。晋朝时,赫连勃勃称夏王,筑统万城都之,后为魏所灭,改名夏州。作者身在夏州,自然会联想到当年赫连勃勃雄踞一方的霸业。“大刀长戟汉诸侯”,讲历史上守卫边关的将士,大刀长戟,严阵以待。汉诸侯之汉,代指唐朝。“诸侯”,指守边的将帅。正是他们在边关浴血奋战,保卫疆士,才换得全境的安定。“征鸿过尽边云阔,战马闲来塞草秋。”描写的是一幅和平安静的景象:天空里飞翔着远征的鸿雁,地上徜徉着悠闲的战马。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切都安宁、祥和。这种环境的造成,完全仰赖于那些以身许国的边关将士。他们,心里装的国家的安全、人民的平安,完全没有谋一己的私利,去为儿孙后代聚敛财富。作者这里对边关将士寄予了深深的赞美和由衷的钦敬。尾联二句,透过边塞的平静,作者又看到了不平静的一面:“仍闻陇蜀由多事,深喜将军未白头”。常侍本是文官,但胡常侍看来戍边已久,应该是文武双全的了。有这样能文能武的官员镇守边关,安定就有了保证。值得诗人庆幸和信任的是,将军风华正茂,马上能挥剑斩将,马下能运笔草书露布。同样,在字里行间,寄托着诗人的赞赏和祝福。
罗隐的诗,由于他怀才不遇的特殊经历,因此多愤懑指斥之作,常常自伤怀抱,感叹不遇。这首《夏州胡常侍》却一改往日诗风,写得苍凉悲壮、气势不凡。笔端流露出对将士深深的赞许和系念,而在心头,奔涌着对祖国山河深沉的爱。这两种情感是统一的。正由于此,诗太才把最美好的情感化成隽美的诗行,献给那些戍边守土的将士。
明人胡震亨在《唐音癸》中曾说:“罗昭谏酣情饱墨,出之几不可了,未少佳篇,奈为浮渲所掩。然论笔材,自在伪国诸吟流上。”综观罗隐的诗,这个评价是比较公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