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西方文学·电影·阿布拉泽
释义

西方文学·电影·阿布拉泽

西方文学·电影·阿布拉泽

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著名导演。苏联的电影体制本来不太会允许纯粹西方含义的现代派的存在,但若干边远地区共和国的导演似乎比中央地带的人们拥有更大的自由,或者说,当他们自己的、民族的电影成熟起来的时候,他们更有可能拍摄一些各为独特、更脱离传统的作品。阿布拉泽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成长的,他属于促使格鲁吉亚地方电影振兴、并在国际上为苏联若干加盟共和国的电影赢得声誉的人。战后,他在罗姆和尤特凯维奇的指导下于莫斯科国立电影大学学习,毕业时与同乡合作拍摄了有关格鲁吉亚一位作曲家的《第米特利·阿拉基斯维利》 (1952)。毕业后很久他才得以独立拍片,而且每部影片之间的间隔时间也较长,所以他的个性慢慢才得以展示。1968年的《咒语》或名《祈祷》是据本地诗人瓦沙·普沙维拉的诗改编,以诗情和象征著称。1977年的《愿望树》可以说是他以前创作的总结,简单的故事是旧俄时期一个年轻农民与一个地主女儿之间不可能有结果的爱情。影片完全是格鲁吉亚的,色彩极为明艳、总体上偏高调的摄影向我们展示了当地美丽的自然,前三分之二基本是喜剧色彩,对人间的一切进行了最为尖刻的嘲讽:神甫贪得母鸡、追求一个乳房硕大的女人,跛了无政府主义者永远造不出自己的炸弹,破落的贵族衣不弊体还打着烂洋伞遮阳。而后,一直有些神秘色彩的青年女主人公把一切引入了悲剧。直到男友的死亡。这一部分也因她的衣服而一切都是乳白色的。全片充满幻想,象一个寓言,人们认为阿布拉泽和善的心在这里创作了格鲁吉亚人的灵魂。影片在某些方面多少继承了杜甫仁科(如青年死去一场戏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但根本来说仍是独树一帜的。此后,阿布拉泽转而用较长的周期拍摄了政治影片《悔悟》 (1984)。与他以前的影片一样,《悔悟》也全部使用格鲁吉亚语对白。它用象征的手法讲述妈妈的时代 (约四十年前) 一座小城遭受一个暴君统治的故事,影射苏联在30年代的专制。在他手下,大批的人被抓走失踪了。他叫嚣“要从三个人里找出四个敌人”。影片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批判精神使它当年遭到禁映,直到1987年才在苏联和国外上映。至多只能说这部影片徘徊于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之间,阿布拉泽以前的浪漫气氛几乎一扫而空,如果说他还保留了一点以前的东西,那么就是幻想: 全片被噩梦的情绪所笼罩。暴君大唱歌剧; 中世纪的武士乘着汽车在半夜来请人去政府谈话; 荒芜的花园里放着一架大乳白色钢琴,旁边站立的少女身穿白色长袍,双手分别提着短剑和天平,但被黑布蒙着眼睛。结尾,一位老妇向做蛋糕的女主人公问道:“这条路是通往教堂的吗?”得到否定的回答后,她在狭窄的马路上蹒跚着自语:“不通往教堂,该通往哪儿呢?”影片分明是要以极端夸张和抽象做出启示。那个敏感、鲜嫩如新的青年阿布拉泽已基本消失,而且已年过六句的阿氏以后的创作将方向何在极引人注目。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