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电影·电影符号学
符号学作为一门科学是由瑞士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首先确立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人类组织思维的载体,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索绪尔的符号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区分语言符号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方面,即构成语言表达方面的能指,另一个是观念方面,即构成语言意义方面的所指。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产生表意作用。
1964年,法国理论家罗兰·巴尔特以索绪尔的理论为依据,写下了《符号学基础》,这是文艺符号学发展历程上的重要标志。60年代中,随着法国结构主义思想运动的勃兴,结构主义符号学开始运用于研究和分析电影的结构形式。
1964年,克利斯蒂安·麦茨的《电影: 语言还是言语》一文的发表,标志着电影符号学的问世。1965年6月,意大利作家、电影家帕索里尼发表了《诗的电影》,他认为:“符号学是思考作为语言的电影的必不可少的框架。1967年,意大利电影学家温别尔托·艾柯发表了《电影符码的分节》。1969年美国电影理论家彼得·沃仑将符号学理论应用于电影分析的《电影中的符号和意义》一书问世。
电影符号学现在已成为西方电影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电影符号学是继爱森斯坦和巴赞之后电影理论史上的第三阶段。
以语言学为模式的第一阶段的电影符号学被称为第一电影符号学。它有三大研究范畴: 1.确定电影的符号学特征; 2.划分电影的符号学特征和电影符码的类别; 3.分析影片本文的叙事结构。电影符号学就是把电影作为具有内涵、外延以及上下关系含义的符号体系的研究。
电影符号学的基本电影观念是: 1.电影不是“现实为人们提供的感知整体的摹写”,而是具有约定性的符号系统; 2.电影艺术的创造不是个人的天才所致,而是有必然可循的、社会公认的“程式”和常规; 3.电影语言虽然不能等同于自然语言,但电影符号系统与语言系统本质相似; 4.电影研究应成为一门科学,语言学是电影研究的一种科学工具;5.整体决定局部——电影研究系统化; 6.电影研究的重点应当是外延和叙事; 7.宏观结构分析与微观结构分析并重。
随着电影理论研究的深入,电影符号学在方法论方面的缺陷日益明显,静态的、封闭式的结构分析难以把握电影作品的真正涵义,70年代初期,电影符号学的研究重点开始从结构转向结构过程,从表述结果转向表述过程,从静态转向动态系统。随后,意识形态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进入电影符号学,形成以心理结构模式为基础的研究电影机制的第二电影符号学,其标志是麦茨的《想象的能指》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