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西方文学·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
释义

西方文学·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

西方文学·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

把文学和其他艺术中的超现实主义方法运用于影片创作的电影流派。它是20年代欧洲先锋派电影的主要创作倾向之一,其活动中心是在法国,被称为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第二阶段,或曰“第二先锋派”。西方现代文艺中的超现实主义运动源自对现实主义和传统艺术的反动,该运动的首领,法国文学家安德烈·布列东于1924年将超现实主义定义为“纯粹的无意识的活动。人们通过它,用口头、书面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超现实主义“建立在对于一向被忽略的某种联想形式的超现实的信仰上,建筑在对于梦幻的无限力量的信仰上,和对于为思想而思想的作用的信仰上。”超现实主义电影作者承袭了布列东的原则,在创作中十分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梦幻的重要意义、不协调的形象对列所产生的情绪力量和对个人快感的执着追求。一般认为,法国女导演谢尔曼·杜拉克根据超现实主义诗人安东尼·阿尔杜的剧本拍摄的《贝壳与僧侣》(1927) 是第一部超现实主义电影,但此片还只是从沉缅于抽象图形和强调节奏的纯电影向超现实主义倾向过渡的标志。被视作该流派的代表作的是路易·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 (1928) 和 《黄金时代》 (1930),前者是一个精神困顿的流浪汉的一连串梦境,后者则是对性欲和爱情的一次弗洛伊德主义的分析,它们都是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作。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在布努艾尔转而拍摄故事片后仍不时在他的作品中隐现。让·谷克多的《诗人之血》(1930) 也是比较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电影。另外,法国的让·班勤维,英国的安德里昂·布鲁耐尔,德国的汉斯·里希特和莫豪斯·那吉,比利时的理查德·德克斯凯尔等人也都或多或少地拍摄过超现实主义影片,所表现的主要是否定精神、对社会的挑战、无理性、性变态、无意识者的逻辑、梦样谵妄这样一些富于破坏性的主题。作为运动和流派的超现实主义电影于1930年左右结束,但在后来美国的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运动中,超现实主义电影仍继续存在和发展,并成为这些运动中的倾向之一,其代表人物是玛耶·德连和肯尼斯·安格尔。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也渗透到供商业发行的故事片领域,但不构成独立的流派,只表现在影片的个别镜头或段落中,在故事片领域,西方的电影研究家倾向于把变态心理、潜在的性冲动、无理性行为的描写归结为超现实主义在故事片中的表现。因此,象希枢柯克的一系列作品: 《爱德华大夫》 (1945)、《眩晕》 (1958)、《西北偏北》(1959)、《精神变态者》(1962) 和 《群岛》 (1963),马克斯三兄弟的狂乱喜剧片,以及塞缪尔·富勒、约瑟夫·冯·斯登堡等人的某些作品,都成为阐明超现实主义在故事片中的影响的典型例证。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6: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