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诗歌·黄庭坚诗《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释义

诗歌·黄庭坚诗《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诗歌·黄庭坚诗《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其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黄庭坚因主持编写《神宗实录》得罪新党而于哲宗绍圣元年(1094)被贬为涪州(今四川涪陵县)别驾,于次年正月到达贬所。元符三年(1100)哲宗去世,徽宗继位,黄庭坚遇赦复用,在出川回归途中写了《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诗人的故乡在江西修水,他的第一次贬逐在荒远之地长达六年之久,终获赦回归,其积郁于心头的对故乡的眷念之情,以及遇赦后的愉快心态一并在这两首诗中显现。

两首诗是个有机整体,从全局看,是幅气象壮阔、风光奇丽的洞庭烟雨图。一位游子逐客,出生入死地行将回归故乡,禁不住激动喜悦的心情,披风冒雨,单身独登岳阳楼,遥望象征江南故乡的君山。君山像绾了螺髻的湘娥女神,隐现在风雨交加的浪涛之中,多么美丽,多么可爱! 诗人的喜悦,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归心如箭的情态,尽藏其中而又溢于言表。

两首诗又分别是个独立整体。其一是写登楼,其二是写登楼所见,两首诗由“望”字贯串,其一写“望”之缘由,其二写“望”之所见,既各自为阵而又相望相生。

其一对“望”的缘由写得十分深沉。“投荒”二句高度概括了诗人六年贬逐的坎坷经历。“万死”,极言贬所生活条件之艰险,同时也从深层说明了因编《神宗实录》获罪之重。因受新党故意打击,而且是属犯上之罪,当然是罪该“万死”。是因“万死”而“投荒”,又因“投荒”而“万死”,首句意蕴丰富,感慨万千。因“万死”而获赦生还,“生入瞿塘滟滪关”,不禁流露出幸存之喜。瞿塘峡口的滟滪堆,是三峡的最险恶之处。李白诗《长干行》之一有云:“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李肇《国史补》下云:“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触。”滟滪堆如此险恶而诗人以能生还而不畏,照映首句,更见贬逐之苦,生还之喜。这二句由《后汉书·班超传》“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语化出,但能活用而化为己有,结合诗人自身的境遇去写,显得十分贴切自然。“未到”二句紧承前二句由“生”字进一步叙说描写,因思乡之切,欲归之急,“未到”而以一睹先望君山为快。诗人着一“笑”字,既含生还之喜,更有对故乡的一片深情,系此诗之眼,活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态。这心态,由“未”、“先”二字作陪衬与铺垫,最后用“笑”画出。然而,“万死”之辛酸毕竟难忘,喜中寓悲,悲极而喜,故曰“一笑”。笑得深沉,甜中有涩,不失分寸而又颇有份量。

第二首的所望所见,是第一首的继续和结果。诗首二句写诗人在风雨中登楼远眺,洞庭湖中的君山,犹如绾髻的湘娥女神,娉婷玉立于万顷碧波之中,极写君山之美。“湘娥”,湘水女神。相传舜之二妃溺死于湘江,死后为神,号湘夫人,居住君山。诗人把湘娥与君山作为一个共体来写,运用故事贴切精当,设喻联想极妙。“十二”系泛指发髻之多。这二句是写君山的静态美。下二句是写君山的动态美。“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这二句既可理解为不能在湖面上贴近君山细看而感到可惜,又可理解为既然不能贴近去看,那就只有凭栏远眺,领略“银山堆里看青山”的另一番胜景。银色的浪涛如山,雪白的浪花激溅,君山屹立其间,具有无限神韵;经浪花冲涮,君山一身青碧,再以银山雪浪相衬,益显其美,这意境与李商隐《霜月》诗中“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的意境颇为相似,一是从霜中见其精神,一是从浪中显其风韵,异曲而同工。通观全诗,似从刘禹锡《望洞庭》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二句诗意化出。刘诗中,青翠、螺鬟、银盘都已说到,经黄公改作,不仅有静态美,而且更有动态美,况且黄公是用拟人手法写的静态美,更形象、生动、传神,更能传达诗人的赞美之情。由静态再配之以动态,就把湘娥的形象神态之美写得活灵活现,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热爱之心。

总观上述二诗,在写作上追求并具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特点。黄庭坚以诗负盛名,是江西诗派的宗祖。他取法杜甫,不仅在形式上下功夫,并且还追求一字一句都有来历。他认为:“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惠洪曾引黄庭坚的话说:“山谷言: 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思,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规摹其意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冷斋夜话》)以上两段话既是黄庭坚的创作理论,也是江西派的不传之秘。我们在《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诗中所看到的种种化用前人之作,或取其陈言化作“灵丹一粒”之处,都是他上述诗歌创作理论的体现,反映了黄庭坚诗歌创作的倾向,此诗堪称他的代表作。他的诗歌理论,既出之于对杜、韩的误解,又来之于以“有限”胜“无限”取巧,尽管他有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能活用故事,化陈言为神奇,但毕竟缺少创造,为艺术行家所忌。这正是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创作中的一大缺点。对此,前人早已指出。宋人方回说:“黄专用经史雅言、晋宋清谈、《世说》中不紧要字,融液为诗。”(《桐江集·刘元晖诗评》)宋人魏泰也说:“黄庭坚作诗得名,好用南朝人事,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自以为工,其实所见之僻也。”(《临汉隐居诗话》)金人王若虚的批评似乎更为尖锐:“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鲁直好胜,而耻其出于前人,故为此强辞而私立名字。”(《滹南诗话》)以上述诸说考察《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确有其不足之处,尽管有的评语较为尖刻,但也说到了要害。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