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古文观止·《谷梁传》·虞师晋师灭夏阳》鉴赏
释义

《古文观止·《谷梁传》·虞师晋师灭夏阳》鉴赏

古文观止·《谷梁传》·虞师晋师灭夏阳

(僖公二年)



非国而曰灭, 重夏阳也 【1】。 虞无师【2】,其曰师, 何也? 以其先晋【3】, 不可以不言师也。 其先晋何也? 为主乎灭夏阳也。 夏阳者, 虞、 虢之塞邑也【4】。 灭夏阳而虞、 虢举矣【5】。

虞之为主乎灭夏阳, 何也? 晋献公欲伐虢【6】,荀息曰【7】:“君何不以屈产之乘【8】, 垂棘之璧【9】,而借道乎虞也【10】?”公曰:“此晋国之宝也。 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11】, 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 彼不借吾道, 必不敢受吾币。 如受吾币而借吾道, 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 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 【12】。”公曰:“宫之奇存焉【13】, 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 达心而懦 【14】, 又少长于君。 达心则其言略 【15】, 懦则不能强谏, 少长于君, 则君轻之。 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16】。 而患在一国之后, 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17】, 臣料虞君, 中知以下也。”

公遂借道而伐虢。 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 其辞卑而币重, 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 遂受其币而借之道。 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则齿寒【18】。’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19】

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20】:“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21】。”



【注释】

【1】夏阳:虢国之邑名,在今山西平陆县北,《左传》作下阳。

【2】虞:古国名,姬姓,故地在今山西平陆县。虞无师:晋灭夏阳,虞没有军队参加。

【3】先晋:虞国答应借道给晋国以攻打虢国,是虞国比晋国先有灭虢之心。

【4】虢(guo):古国名,此指西虢,故地在今陕西宝鸡县。塞:边界上的险要地方。

【5】举:拔取。

【6】献公:晋国的君主。

【7】荀息:晋国的大夫。

【8】屈:晋地名,在今山西石楼县东南,出产良马。乘:这里指屈地产的良马。

【9】垂棘:晋地名,故地在今山西省境,出产美玉。璧:玉的通称。

【10】借道乎虞:虞夹在晋与虢之间,晋要攻打虢国,必须向虞国借道。

【11】币:古时候玉、马、皮、圭、璧、帛,都称为币。这里指美玉和良马。

【12】厩:马棚。

【13】宫之奇:虞国的大夫。

【14】达心:心里很明白。达:通晓。懦:懦弱。

【15】略:简略。

【16】玩好:此指璧和马。

【17】知:同“智”,下同。

【18】唇亡则齿寒:唇在外,齿在内,唇亡故齿寒,比喻休戚相关。

【19】挈(qie):带,领。曹:古国名,故地在今山东省曹县、定陶县一带。

【20】操:拿着。

【21】马齿加长:是说马的年岁加大了。



【赏析】

本文选自 《谷梁传》。 《谷梁传》也称《春秋谷梁传》 或 《谷梁春秋》。 旧题谷梁赤撰。 与 《公羊传》一样, 虽然都是空言说经, 但态度比《公羊传》略谨慎些。“虞师晋师灭夏阳”是 《春秋》中的一句经文, 本文是对这句经文的解释。 文章通过写鲁僖公二年 (前658)、 五年 (前655)晋国两次向虞国借道, 先灭亡了虢国, 又攻破了虞国的经过, 塑造了荀息、 宫之奇、 晋公、 虞公四个人物的形象, 其中尤以荀息这个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政治家的形象刻画得鲜明突出。

本文笔势连贯, 内容紧凑, 一气呵成, 为了便于分析, 可以把文章分为四段。 第一段是作者对 《春秋》经文原话的读解。“非国而曰灭, 重夏阳也。”夏阳不是国家, 而 《春秋》却说灭, 这是重视夏阳。“虞无师, 其曰师, 何也?”是说虞国并没有出动军队攻打夏阳, 而要连带说及它的军队,这是什么意思呢?“以其先晋, 不可以不言师也。”是说因为虞国引导晋师前来 (先存有贪心), 所以不可不说它也出动了军队。 下文“为主乎灭夏阳也。”指虞国在灭夏阳的事上负有主要责任。 第一段里作者直接站出来, 就这句经文的笔法, 措辞, 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既是对 《春秋》经文的阐发, 也是集中体现作者立场态度之处。 该段中作者对虞国所持批评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作者将这一态度贯穿到全文之中。

二、 三两段是全文内容的主要部分, 写了晋国向虞国借道的经过。 这些文字具体、 精练、 生动、 富有很强的形象性。 其中第二段写晋国君臣共商大计的经过。 这里还可以再分成两层。 首先一层写了荀息献策的经过。写荀息献策写出了荀息深谙韬略、 精通计谋的政治家的非凡修养。 当荀息献策之后, 晋献公还有顾虑时, 荀息又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 彼不借吾道, 必不敢受吾币。 如受吾币而借吾道, 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 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这一段分析非常透辟有力, 所以使晋献公顾虑全消, 从而也表现出荀息在韬略上计谋上能先于晋公、 高于晋公的长处, 反映了他作为一名政治家的成熟。 其次一层写了荀息对虞国君臣关系的分析。 这里反映出荀息对虞国的情况了如指掌、 如数家珍,从而进一步丰满了荀息这个人物的形象。“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荀息对虞国的情况, 不仅了解宫之奇“达心而懦”,“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 则君轻之”的特点和他的具体处境; 而且还掌握虞君的智力只在“中知以下”。 这一切都显示出荀息具有非同一般的洞察力。 总观第二段,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塑造的荀息这个老谋深算、 成竹在胸的政治家形象是非常成功的。

第三段写虞国君臣对晋国借道一事的不同反映, 具体写了宫之奇进谏未被采纳的经过。 与晋国的情况类似, 在对于形势的分析上虞国的大夫宫之奇也明显地高出于虞公。可以说宫之奇对于形势的发展、借道的利害关系分析得十分准确。如果虞公能够采纳宫之奇的意见,那么虞国后来将不会落得覆灭的结果。但偏偏赶上虞国公是个既无知,又主观的昏君,根本听不进宫之奇的忠言相劝。这一点比晋公还低了一筹,结果最后只好做了晋国的俘虏。这一段通过写虞国君臣对晋国借道一事的不同反应,印证了荀息分析判断的准确性,从而从侧面烘托了荀息的形象。

最后一段交待了事情的结局。“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颇为传神,文章以描写荀息潇洒的动作、幽默的语言作结,不仅呼应了荀息预先的判断,而且揭示了荀息这个人物的活泼性格,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丰满可爱,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

一般说来,《谷梁传》文章的文学价值不高,但《虞师晋师灭夏阳》一篇应属例外。该文在叙述历史事件时,能选取那些极富形象性的场面进行描写,对荀息的献计与分析写得具体生动,缜密周到,文章显得有声有色。在运用人物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上很值得我们借鉴。全文笔势连贯,笔端清婉,内容紧凑,迅快无比,特别是文末以戏语结束,富有幽默感,委婉有致,是《谷梁传》中比较突出的文字。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