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精于论证的王充与《论衡》·《论衡》中的逻辑论证·桓公负妇》注释|译文
释义

《精于论证的王充与《论衡》·《论衡》中的逻辑论证·桓公负妇》注释|译文

《精于论证的王充与《论衡》·《论衡》中的逻辑论证·桓公负妇》注释|译文

传书言:“齐桓公负妇人而朝诸侯。”此言桓公之淫乱无礼甚也……云负妇人于背,虚矣!桓公朝诸侯之时,或南面坐,妇人立于后也。世俗传云,则曰“负妇人于背”矣。此则“夔一足”、“宋丁公凿井得一人”之语也。(《论衡·书虚篇》)

【注释】①负:通“背”。一指以背驮物;一指背倚,背靠着。②虚:不真实、不实际。③或:也许。

【译文】传言说“齐桓公背着妇人而朝诸侯”,是说齐桓公非常淫乱无礼。其实,说“齐桓公背着妇人上朝”是不真实的!本来是桓公上朝时,也许面对诸侯朝南坐,妇人站在他的后面,即“背(bèi)朝着妇人”。世俗却传言“齐桓公背(bēi)着妇人上朝”,这就像说“夔一足”、“宋丁公凿井得一人”一样,本来是说“善调音乐的夔有一个就足够了”,说“宋丁公挖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但在传言中却变成了“善调音乐的夔只有一只脚”、“宋丁公挖井挖出一个人来”。

【评说】所谓的“语词歧义”是指,一个多义词在使用时不能表明它所表达的是哪一种含义,因而使人对其含义可以做多种意义的解释的语言现象。比如上述的这些话,“负”既可以解释为“背朝着”,又可以解释为“背着”;“足”既可以解释为“足够”,又可以解释为“脚”;“人”既可以解释为一般意义上的“人”,又可以解释为“劳动力”。一个多义词究竟表达什么确切的含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通过具体的语境来确认的。因此语境具有消除语词歧义的功能。沟通交际的双方完全可以从确定的语境中理解所使用词汇的含义。如上述“负妇人”、“夔一足”、“凿井得一人”,完全可以从确定的语境中了解它们的含义。

也有人故意模糊语词在特定语境中的确切含义,以此进行诡辩。报载:某甲元月份向某乙借钱1.5万元,过了3个月还了1万元,乙向其出具了“甲还欠款1万元整”的字据。虽然字据上签有两人的名字,但没有写明是收据,落款也没有写明“收款人某某”。当甲后来再还所欠余款5000元时,乙则说应还1万元,并指着当初的字据为证:“甲还欠款1万元整。”按常理,当初所出具的应该是写明“收到还(huán)款多少”的收据,不可能出具“还(haí)欠款多少”的收据。这是还钱时的特定语境所决定的。但由于上例中的字据有个并非多余的“欠”字,就给诡辩者乙利用“还”的语音歧义来模糊语境造成了口实。对付这类诡辩,我们只能还原其特定的语境,并在这一语境中解释某一概念的确切含义。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6 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