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人的黑夜里感到寂寞,在白天喧闹的人群里却觉得烦躁——人就是这样矛盾的动物,既害怕孤独,又希望享受一个人的狂欢。但我们始终需要与人相处、相爱、相知,所以,找到与人相处的合适距离,就成了每一个人的难题。
在家庭关系中,我们也要尊重家人的隐私和自由。
婚姻中的距离学
两个人可以得到比一个人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很多人都是抱着这样的理想结婚的,最初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但就像人生的路走着走着就容易偏离一样,原本为了相互温暖,却越来越觉得容易被对方所刺伤。
为什么会弄成这样?看看自己,脸上除了热情的笑容,手上是否还握着一副囚禁对方的锁链?除了挂在嘴上的种种付出,内心是否也有很多自私的欲求?婚姻是一个切实的难题,至少我们应该在面对自己的内心时保有起码的诚实。
尊重彼此的隐私
婚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经济联盟——共同的孩子、共同的房子、共同的财产等等。但这很容易让某些人错误地认为配偶也属于自己,即自己拥有对丈夫或妻子的所有权——他的身体、思想、内心等等都属于自己。因此,那个人是不应该有隐私和秘密的。那么,你需要参与到那个人的父母、亲戚、朋友、同事等各种关系中去,不允许有任何一个“死角”或“隐秘的地方”,而需要全面的掌控。这样做未免太累了吧!给彼此留一些私人空间,才是夫妻相处的明智之举。
婚姻不是一劳永逸的投资
有人将婚姻视为有偿投资,婚后有权利索取,坐享其成,而且放弃再投资,敢于为所欲为。所以有人就敢说:“你要永远爱我,我把我的终生幸福交给你了。”婚姻一开始,就抱着不为自己的幸福负责的态度,这是一种懒汉的依赖心理。当坐吃山空的一天终于来临,爱情出现严重透支,其中一个人离去时,另一个人也许才会明白——不投入、不经营,也就不会有收获。
不要失去自我
这是女性经常犯的错误。“为了你,我放弃工作,放弃亲人、朋友,放弃可以放弃的一切。”
女人们总是以为放弃自己的所有才能抓住男人,这是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她们常常放弃一些不该放弃的东西,否认她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顺应丈夫、取悦丈夫,听命于他的要求多于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这种无谓的自我牺牲,最终导致女性丧失自我。
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爱你——试想,谁会觉得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有吸引力呢?
不要忽视自身建设
现代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婚姻中的另一半只会煮饭、带小孩,也不再需要脑袋空空的花瓶,有共同的志趣、追求,不断共同成长,达到心灵共鸣的伴侣才是人们的真正期望。蓬头垢面,甚至做牛做马地埋头苦干,还以为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大概很难有人同情你,还不如做些充实自己的事情,工作、学习、与朋友约会等等。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物
父母的爱是世间最无私的感情——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观念。但当我们做了父母之后,我们真的能够做到无私吗?为什么孩子惹了祸后,父母脸上会有那么厌烦的表情?孩子选了自己喜欢的专业,父母会那么气愤?孩子有了恋人,父母会那么失落?孩子从一出生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且永远不会从属于父母。这个事实很残酷,但父母最好认清并且承认此现实,否则,父母永远也无法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
父母要树立必要的权威
一味追求家庭民主,父母几乎没有原则地迁就孩子,这种做法十分不可取。因为这种民主的态度会导致过度的放纵,过度的放纵实际上是一种“忽视”,它忽视了价值观、教育机会,忽视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应有的关系。做父母的不要一味地追求做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仍需要父母树立权威和管教者的身份。
对孩子充满耐心并正面引导
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对父母表现出冷淡和疏离,他们不是不愿意表达对父母的感情,而是不善于表达。青春期的孩子们也需要有一段时间让自己独立思考,去寻找并且发现自己。青春期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自顾不暇的情况。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这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
孩子处于青春发育期,需要把自己和父母隔离开,集中几乎所有的精力去寻找自己,寻求独立的生活。这是所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等他们成熟了,又会回归父母,更需要父母,也更能体贴父母。
父母如果想让孩子和自己更多联系,要做正面引导,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多打几个电话回来,我们会很高兴。”如果父母还能够真诚、体贴地与孩子交流成长的经验,向孩子提供自己的生活智慧而不是教训或者指导,那么,也会增加孩子与自己交流的可能性。
孩子与父母:彼此互动,共同进步
孩子需要独立思考的空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他们在思考中懂得利用父母的智慧资源,懂得听取父母的经验和教训,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少走很多弯路。另一方面,父母也有各种烦恼和情感需求,在孩子渐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是否也应该慢慢体谅父母的内心需求呢?是否也要考虑自己能给父母些什么,而不是一味地单向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