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复梦周公志共千秋不朽,德称泰伯愿同百世弥光》原文解读|译文|感想
释义

《复梦周公志共千秋不朽,德称泰伯愿同百世弥光》原文解读|译文|感想

【原文】

复梦周公①志共千秋不朽,德称泰伯②愿同百世弥光。

【译注】

周公,周武王之弟,姬姓名旦,辅助武王灭纣,建周王制,封于鲁。周武王子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平定作乱,是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②泰伯,又作太伯,周太王长子。知太王欲立有贤子昌(即周文王)的幼弟季历后,为免于争端,就082与弟仲雍同避江南,文身断发,改成土著风俗。当地居民慕其德义,归从者千余家,成为吴国统治家族的始祖。

本联赞美敬兄爱弟的美德,颂扬深明大义的“志”与“愿”能够千秋不朽,可以百世弥光。

辑自倪国强编著《黟县民间古楹联集萃》。

【感悟】

徽商是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结成的商帮团体。遍布各地的徽州会馆、同业公所的建立,就突出体现了这种精神,从而大大地强化了徽州商帮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有着共同血缘或者地缘关系的徽商,有着很强的亲缘和地缘认同意识。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外地,不期然碰见了同族人或者家乡人,徽商往往会兴奋得忘乎所以。这种固有的“乡谊观念”和“宗族意识”,形成了徽商以众帮众、相互提携的传统。

在徽商的乡族观念中包含着约定俗成的道德观念和带有强制性的宗族族规,这些使徽商彼此之间有着很强烈的患难与共意识。这种意识客观上成为徽商之间信息传递的动力泉源。一首绩溪民谣这样唱道:有生意,就停留,没生意,去苏州。跑来拐去到上海,托亲求友寻码头。同乡肯顾爱,答应给收留。

【故事链接】

有位徽商叫许孟洁,亲族观念极强,他在外生意做得非常红火,于是亲戚朋友纷纷去投靠他。凡来投靠者,他都加以提携,于是他的亲戚朋友也就个个致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徽商宗族之间是何等的休戚与共!

【延伸阅读】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相互提携自然也就形成了一种团队精神,在商场竞争中造成了一个集体优势。

近代徽州人胡适早就认识到徽商宗族团体的优势,他听说家乡绩溪准备编纂县志时,就说:“县志应该注重县里人移动转徙经商的分布与历史,县志不能够只见小绩溪,而不看见那更重要的‘大绩溪’,若无那大绩溪,小绩溪早已不成个局面。”胡适所说的“大绩溪”实际上就是靠宗族纽带联系的散落于各地经商的绩溪人团体。宗族意识隐含的强制性在这里起着关键性作用。正是由于徽商具有强大的团队精神,他们在挫败竞争对手后,凭自身实力往往进一步变一般经营为垄断经营,谋取高额利润。如两淮的盐业、北京的茶业、松江的布业等,差不多都是由徽商垄断的。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4: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