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讲解
释义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讲解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本文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这篇短文强调“人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指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文章一开头,先提出中心论点。作者将“天时”与“地利”比较,又将“地利”与“人和”比较,用两个“不如”层层推进,说明在三者之中,“人和”最为重要。

接着便对这一中心论点加以具体论证。论证分两层。第一层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说明这是个不起眼的小城。“环而攻之”说明小城四面受敌,敌军来势凶猛,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但紧接着“而不胜”三字一个转折,便引起读者的一个疑问:区区小城为何强敌久攻而不下。于是作者便对这一疑问加以分析说明。在长期围攻中,定有不少得天时的战机,但不能攻下,这就说明“天时不如地利”。第二层论证“地利不如人和”。一连四个“非不”的排比句式,以双重否定的肯定语气,强调其“地利”条件的优越。但作者又用“委而去之”四字,将前面四个排比句的肯定与强调轻轻一笔抹掉,这就说明光有“地利”的条件是不行的,更重要的还得靠“人和”。这两小节,笔法迂回转折,抑扬变幻,将中心论点一步一步由暗而明地推出。

论证了中心论点之后,作者用一个“故曰”,从中心论点出发作进一步推论,从而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文中接连用三个带“不以”的排比句,排除“天时”“地利”等非决定性因素,言下之意就是说“域民”、“固国”、“威天下”最终都得靠“人和”。而要想取得“人和”的条件,就必须使自己“得道”。“得道者多助”,“多助”就是“人和”。“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是“得道”与“失道”两者分别走向极端后的情况。作者故意把问题推向极端,是为了给人以更加深刻而鲜明的印象。最后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结束全文,语气坚决而肯定,说明孟子对自己的观点深信不疑。

这篇短文充分肯定在战争诸因素中人的因素的决定作用,并且认识到人的因素能否充分调动发挥,取决于战争的性质正义与否。这种思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应该看到,孟子所谓得道与否,是有其具体含义的。“得道”就是要符合儒家的“仁义”标准。

本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逐层论证,最后再进一步推论,深化中心论点。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文中运用排比句和对比句,使文章显得气势生动,富有节奏感。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