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四、唐五代词·张志和词·渔歌子》原文、赏析、鉴赏
释义

《四、唐五代词·张志和词·渔歌子》原文、赏析、鉴赏

《四、唐五代词·张志和词·渔歌子》原文、赏析、鉴赏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据《彊村丛书》本《尊前集》)

这是一首风流千古、脍炙人口的名作,抒写渔隐生活的淡泊情怀。张志和的《渔歌子》,原作共五首,是借鉴民间渔歌创作而成的。当时词一出,和者甚多,后来编成一本酬唱集;不数十年后,其词传到日本,为嵯峨天皇及其臣下所酷爱而至于仿作,堪称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尤其这第一首更为后世推崇,苏东坡与黄山谷,都曾把其中的句子用于自己的词中。可见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张志和也因这首小调而名传后世。

张志和是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做过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后因事被贬,遂绝意仕途。朝廷放还时赐给他一奴一婢,他把他们配为夫妻,取名“渔童”、“樵青”,自号“烟波钓徒”,放浪江湖,寄情山水,长期过着渔父式的隐逸生活。他不仅作为“逸士高人”而倾慕和醉心于大自然,而且作为诗人兼画家,又善于欣赏和领略自然美景的真谛。这首《渔歌子》就是他长期倘徉于湖光山色之间积淀而成的审美意象,也是他的淡怀逸致与那烟波妙境相“同化”的结晶。

这首词主要是写人物的心境,但却不是直抒其怀,而是托意于景,以画言情,于烟波妙境中现出高情远意。词人选择的时间是江南春色方浓、桃花汛泛起的时节,又恰恰是斜风细雨的当儿;捕捉的画面,是浙江湖州西的西塞山一带的美好景物。这是最富有孕育性的顷刻和空间。张志和以诗人的心,画家的笔,水墨淋漓地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烟波垂钓图”。他首先描写了渔父垂钓的优美环境:“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高处,西塞山青翠如屏,山前白鹭自由飞翔。一青一白,一静一动,构成一幅清丽的画面。低处,碧波清流,落英缤纷,还有那大口细鳞肥美鲜嫩的鳜鱼,正在绿波中泼刺刺地嬉逐,又组成了一幅色彩鲜妍的画面。这两幅画面又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一上一下,一远一近,一淡雅,一秾妍,便合成富有立体感的天然图画。处于画图中心的,则是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执竿垂钓的渔父。这渔父其实正是词人的自我写真,或者说他是借渔父以抒己怀。他身在这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会是一种什么心情呢? 自然会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而陶醉,产生一种自然、淳朴的意趣和如鱼得水的快感。更在此时,又飘来了斜风细雨。那山,那水,那桃花与鹭鸶,连同渔父自己,都笼罩在斜风细雨中,迷迷濛濛,缥缥渺渺,若隐若现。在这烟波妙境中垂钓,渔父多么自由自在,悠然自得,舒心惬意啊! 此时他所感受到的,已不止是对自然美的陶醉,而是别有一番情味,一种诗意美;他确乎领略了那烟波妙境的真意,体验到反朴归真、与自然同化的心灵自由和精神超脱的幸福。你看,“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不正是他对美的发现、对理想境界的执着吗?通篇二十七字,其中二十四字写景,而景中融情;只有“不须归”三字,闪出理智之光,作出审美判断,可谓“点睛”之笔。“斜风细雨不须归”,乃是渔父、也是词人的内心自白: 我决心与山水共终老、与自然共同化! 词以情景交融之语收束,余情荡漾,凌空远去,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色,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人物的淡怀逸致与烟波妙境化合无虞。正如胡震亨称道王维所说的:“以淳古淡泊之音写山林闲适之趣。”(《唐音癸签》)那意境,那情调,那音韵,与词人的淡泊情怀是那么谐调、自然;作为词人化身的渔父,在烟波妙境中垂钓,仿佛溶化在大自然中,完全反朴归真。这样,就以自然之美表现了词人的人格美和精神美。当然,由于时代的限制,不免有回避现实的消极因素。但是,在那个黑暗、污浊的社会里,不求闻达,有“山林闲适之趣”,对于名利熏心之徒不啻是一幅清凉剂。所以,这首词至今依然闪耀着清新,淳朴的光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