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西方文学·绘画、雕塑·《小提琴与调色板》
释义

西方文学·绘画、雕塑·《小提琴与调色板》

西方文学·绘画、雕塑·《小提琴与调色板》

作者勃拉克。这是一幅高而狭窄的画,其中仍然可以认得出来物体是支离破碎的,紧密偏排的色彩小平面,在观赏者眼前发生的变化,它彻底阐明了变形,同时并置和连续视觉概念,艺术家在这里用任意的几何透视原理观察自然,终于将自己从文艺复兴的自然世界中解放出来,这是画家从禁锢了艺术家的近500年的体系中得到解放的时刻。因此,他们将摆脱把绘画当作视觉的真实面进行模仿的概念,自由自在地探索自己所向往的任何视觉方向,体验或直觉。《小提琴与调色板》具有一种相对的雕塑般的突出,冷峻,坚硬。这里画家使主体形象扁平成为有调子的色彩平面,并且把物体融合进它们周围的空间中去,因此,每样东西都变成了一个色彩平面。这种平面,在有限而又极易感知的深度中发生作用。正如勃拉克自己所说的一样,他追求的是“一个可以摸得到的,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手工做的空间。”《小提琴与调色板》与毕加索同时期的作品一样,共同形成了立体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而“分析立体主义”的名称正是在这时明确开始的。《小提琴与调色板》中,物体和整个绘画空间完全综合成一体。几何结构集中到整个画面上,同时,向外到画布的边缘,又更加松散和开放,这样使物象更加明确地出现了,勃拉克在这里把线结构与调和得很雅致的短笔触结合起来,笔触的特点便起着丰富表面的重要作用,明度也有着并不复杂的变化,甚至产生了在表面和深度之间的运动,画面的颜料质感,由线结构的尖锐几何形聚成的垂直与倾斜,带角度的平面来控制和支配。直线和平面,都用来暗示那微妙然而又强烈的《小提琴与调色板》的位置的变换,是在有限的,但又不断变化的绘画深度之内进行的。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