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什么是平仄
释义

什么是平仄

平仄,一般是指近体诗中所用字的声调。即人们常讲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平调分两种,阴平和阳平。阴平较小声,阳平较大声而且声尾上扬。平调基本上是平缓轻柔的声调。仄调分三种,上声高昂明亮;去声尖细哀柔;入声短促。若以西方音乐的节拍来分平上去入四声的长短,顺序分别是平声4拍,上声3拍,去声2拍,入声1拍。中国古籍中有不少关于“平仄”的说明。其中明朝文人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提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而清朝文学家顾炎武在《音论》一书中将“平仄”的概念简短说明为:“平声轻迟,上、去、入之声重疾。”

关于“四声”,相传为南朝沈约制定。在他的《四声谱》中,也有平仄的区分记载。不过比较完整的诗歌声律论还是在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论》之中:“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这段文字的大意就是要求人们在诗歌创作中,使用高低轻重不同的字音,互相间隔运用,使音节错综和谐,即后世所谓的“调和平仄”。除“四声说”以外,沈约还提出了“八病说”,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声律上的毛病。“四声说”“八病说”在诗歌声律上提出了规范和创作模式。诗歌声律论的提出,为近诗体(律诗)的正式形成开辟了通途。唐朝初年,“四声”正式二元化为“平仄”后,真正意义的格律诗得以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以今天的普通话来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不难发现,古人所指入声,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