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在于勤
季先生语录:
我记得,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讲了一个笑话:一个江湖郎中在市集上大声吆喝,叫卖治臭虫的妙方。有人出钱买了一个纸卷,层层用纸严密裹住。打开一看,妙方只有两个字:勤捉。你说它不对吗?不行,它是完全对的。但是说了等于不说。我的经验压缩成两个字是勤奋。再多说两句就是:争分夺秒,念念不忘。
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就该有这样的态度,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才能积少成多,才能登高望远,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若说学习有诀窍或者说捷径,那么,勤奋就是。试问,一个天天好吃懒做的人能发大财吗?投机取巧可能会暴发一下,但是,其财富也是有限的,也长久不了。
学习也是这样,一个懒人,想要学好,学透彻,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可能有那样的天才。但是,也需要惊人的天资。若是没有天分,又慵懒,想学好,就好比“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季先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出了成功的公式。他认为,成功=天资+勤奋+机遇。从中,勤奋的重要性便可见一斑了。
学习也是如此,要想收获知识,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我们就得勤奋。
也许我们缺乏某方面的天资。但是,要相信,勤能补拙;也要相信,熟能生巧。
也许我们天分过人,但是切勿因此而骄傲自大,沾沾自喜,做一只井底之蛙。要知道,山外有山。要明白,世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应该利用好自己的天分,做一个勤奋的人,孜孜不倦,尽心学习,以求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这就是勤奋的魔力之所在。
古人读书、学习,非常推崇勤奋。从“凿壁借光”和“悬梁刺股”的典故中,就能发现。古人尚能如此,何况我辈现代人?事实上,在学习上,处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做一个勤奋的人。否则,就如季先生所说的:“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季先生一生学贯中西,建树卓著,毋庸置疑,这离不开他的勤奋。试想,若是季先生不勤奋,那他怎么能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的梵文研究所里将梵文、巴利文学通、学透、学精?当时季先生一个学期四十多堂课,他每天都在争分夺秒地学习。像佛典《大事》厚厚的就有三大册,这套书是用混合梵文写成的,很难懂,季先生分秒必争,每天都致力于读和写,“开电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坚持下来,才把这些书啃透。
正是这样勤奋地学习,季先生才能学而有成。最终在他的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季先生得到4个“优”,成功获得博士学位。
若有人问起他的学习窍门,季先生就告诉人们,在精神上要行动起来,要做一个勤奋的人。不然,再有天资也无济于事。
生活中,我们也应当向季先生学习,做一个勤奋的人。勤奋是取得成就,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不论是学校的学习,还是社会中的学习,乃至人生的学习,其实都是一样的。
当然,付出了未必就能有收获,但是不勤奋、脚踏实地地付出,就一定没有收获。而勤勤恳恳地付出了,至少会问心无愧,会无怨无悔。重要的是,付出了,就要相信,事在人为,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我们时常劝诫别人,要“活到来,学到老”,也时常要求自己要“不知老之将至,学而不止”。学与不学是一种选择。但是,怎么学,是一种态度。勤奋还是懒惰,就是其中之一。既然选择了学,那就应当有学的态度,就应该做一个勤奋的人。不然,如蜻蜓点水般轻轻一碰,浅尝辄止,又有什么意义?反而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不学。况且,这样的做法也尝不到学问和知识的原汁原味,悟不了真道,而自己又为此而悔恨、痛苦,这不是庸人自扰吗?
因此,我们要学,就应当学好,要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耕耘没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