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檀丁
释义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檀丁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檀丁

檀丁(Dandin 约公元七世纪人)印度古代诗人, 小说家,文艺理论家。据考证,檀丁出生于婆罗门家庭,祖父是著名的宫廷诗人。他幼年父母双亡,流落社会,曾在净修林中向修道者学习,后成为帕那瓦国王的宫廷诗人。传说他是长篇小说《十公子传》的作者。他著有诗体的文艺理论著作《诗镜》。

檀丁认为诗是由语言构成的,是表达某种意义的“词的连缀”。这里的意义是指文学的内容, “词的连缀”是文学的形体或形式。檀丁没有去深入探讨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而是着重于形体和修饰的关系。认为诗只有具有修饰之美,才是可以永存的好诗,特别强调了修辞的重要性。因此檀丁在《诗镜》中主要讨论各种修辞方式。檀丁将修饰分为意义修饰和文辞修饰。意义修饰有三十五种,每种又分若干类;文词修饰又有音韵修饰,隐语修饰两种,每种又分很多类,十分烦琐。这种烦琐分析是《舞论》开创的印度古代美学传统之一。

檀丁在《诗镜》中提出了诗的“十德”,即文学创作的十种要求,和诗的“十病”,即文学创作的十种禁忌。 “十德”是紧密,显豁,同一,甜密,柔和,易解,高尚,壮丽,美好,暗喻。 “十病”是意义混乱,内容矛盾, 诗义重复,含有歧义,次序颠倒,用词不当,失去停顿,韵律失调,缺乏连声,违反习俗。檀丁对各种“德”和“病”都一一进行分析解说。檀丁提出诗的“德”、 “病”并加以分析,建立起印度古代美学的两个重要范畴,成为以后的诗学著作的重要内容。

檀丁对文学的体裁进行了分类。他先把诗分为韵文体、散文体和混合体;散文体又分为故事和小说。然后依感觉接受将诗分为供听的诗和供看的戏剧两种;依照语言,又将诗分为雅语,俗语,土语,杂语等几类。檀丁还注意到文学的不同风格,把当时的诗歌分为南方派和东方派。这说明檀丁对文学的认识比《舞论》时代有了很大的进步。

檀丁在《诗镜》的开卷曾说明自己的著作是总括了前辈著作并考察了许多作品后写成的,因此可以说檀丁的美学思想是古代印度早期文艺美学理论的一个总结。檀丁的美学思想总起来看是形式主义的。他对文学的理解只看到文学的形体,而忽视了文学的社会本质,他所着重论述的修辞是为了使诗的形体更美;所谓“德、病”也主要是从形式方面提出的。这种思想有其时代性,七世纪正是古典梵语文学开始逐渐脱离生活,趋向形式主义的时期。檀丁作为宫廷诗人,其美学思想必然要反映这一倾向,但檀丁的美学思想还没有完全陷入形式主义。一方面,檀丁继承了 《舞论》重视审美的思想。他提出的“十德”中的 “甜蜜”, “高尚”, “壮丽”, “美好”等,都与“味”有关系,并解释说欣赏者由于得到“味”而迷醉,就象蜜蜂因花蜜而醉。 (所谓“味”,即来源于生活的美)。檀丁将《舞论》提出的戏剧美学范畴引入诗论,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另一方面,檀丁美学思想中还有内容的因素,他在论风格时倾向于较重视思想感情的南方派而不大赞同着重语言排比堆砌的东方派。

檀丁的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他奠定了印度古代形式主义美学的基础。不仅如此, 他的《诗镜》在十三世纪传入我国西藏,藏族学者作了大量的注释和发挥,对藏族文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