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高启·沁园春》原文赏析
释义

《高启·沁园春》原文赏析

《高启·沁园春》原文赏析

寄内兄周思谊

忆昔初逢,意气相期,一何壮哉。拟献三千牍,叫开汉阙;蹑一双屩,走上燕台。我劝君酬,君歌我舞,天地疏狂两秀才。惊回首,漫十年风月,四海尘埃。摩挲旧剑生苔,叹同掩衡门尽草莱。视黄金百镒,已随手去;素丝几缕,欲上头来。莫厌栖栖,但存耿耿,得失区区何足哀。心惟愿,对尊中酒满,树上花开。

这首词是写给其内兄周思谊的。周思谊也是高启的朋友。词写得委曲宛转,情真意切,读来令人感动。开头三句“忆昔初逢,意气相期,一何壮哉”,说明他俩年轻相会时,就意气相投,有着共同的豪情壮志。接着叙述他们的壮志是想要施展才能,为国家做一番事业:“拟献三千牍,叫开汉阙;蹑一双屩,走上燕台。”他们打算向皇帝献上三千言的长疏,为君国效力;穿一双麻鞋,登上黄金台,亦即为君王所聘。“燕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听从郭隗的建议而修筑的高台,上置千金,以招贤士。这一段写得很形象,很开扩,真可谓雄心勃勃。下面三句“我劝君酬,君歌我舞,天地疏狂两秀才”,是说二人为此互相鼓励,开怀畅饮,谈到高兴处,就歌唱舞蹈,真是两个不知天高地阔的年轻秀才。“疏狂”,放浪不羁。白居易诗有“疏狂属少年”之句,说的也正是这种情形。这三句写得生动活泼,将两个年轻书生的心理状态和活动形象,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形容得栩栩如生。然而现实并不象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如意,十年之后回头看看,这些年却是在战乱中度过,四海战尘弥漫,青春光阴也成虚掷。词人生于1336年,年轻的时候,正值元末战祸连绵。他的家乡长洲较长时间为张士诚所占据,于是他不得不到外祖家吴淞青丘隐避。这样,他们青年时期的理想也就无从实现了,因而他在词里发出了“漫十年风月,四海尘埃”的浩叹!

下片也可分两段读。从“摩挲旧剑生苔”到“欲上头来”这一大段六句,还是缅怀过去,叹惜来今。第一二句是说,以前我们曾经有过剑气凌云的志向,但未能如愿,现在把宝剑拿出来抚摩把玩,剑锋已经生锈,象是长满了青苔;我们简陋的居所,门虽设而常关,也同为草莱所掩没。“衡门”即横木为门,指贫士所居。《诗经》有“衡门之下,可以栖迟”之句。后一句形容战乱导致的荒凉情况,令人叹惜。下接四句“视黄金百镒,已随手去;素丝几缕,欲上头来”,说彼此都到了老且贫的边缘。“黄金百镒”,是用苏秦的故实。史载战国时苏秦游说诸侯,初见李兑,赠以黑貂之裘,黄金百镒(一镒为二十四两),因得入秦。但苏秦以连横说秦失败了,百镒黄金用光,回家以后又受到一番奚落。词人借用这个典故,说明他们也陷入了困境。“黄金百镒”句在文法上也和前面的“燕台”云云呼应,因为“燕台”一典也有黄金千两以招贤士的内容。前后对照,加强了文章跌宕的气势。第二大段也是六句,旨在与思谊相互黾勉,要乐观地看待逆境,并指出前途还是有望的。前三句“莫厌栖栖,但存耿耿,得失区区何足哀”,是说我们虽然处在逆境,但要保持坚韧不拔以寻求光明的精神,区区得失不足为之悲伤。最后三句作结:“心惟愿,对尊中酒满,树上花开。”洋溢着乐观的情绪,对前途抱有希望。结尾意境甚佳,能从逆境中振奋起来,这比颓唐下去要好得多。可见作者不失为一个有志之士。至于他的壮志未酬,只能归咎于封建制度和专制暴君。他才三十九岁就被朱元璋杀害了,他的死是不幸的,值得哀挽!

这首词属于向朋友赠言一类。一般的赠言词多事吹捧,这首词却不是。它敷陈往事,抒发今情,处处以互勉的语气,希望友人与自己共同振奋起来,不向逆境低头,思想境界是较高的。从艺术上看,词写得很生动,很有气派。开头三句用“一何壮哉”领起,为全词定了“壮”的基调,不容颓靡下去。中间写出两人的气质:“天地疏狂两秀才。”饶有生气,富有情趣,句子也新颖,道前人之所未道。“素丝几缕,欲上头来”,八字也写得新警不俗,具见推陈出新的功力。“欲”字也是一个词眼,一般要用“已”字,而这里却用“欲”字,言要白还未白,这是与他的年龄相符合的,不留心会忽略过去。结句“长对尊中满,树上花开”,也能在常情中写出新意,读来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7:4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