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致大海(原诗略)·郭小川》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释义

《致大海(原诗略)·郭小川》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致大海(原诗略)·郭小川》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郭小川的《致大海》刊登于《诗刊》1957年第2期。

大海,浩瀚的大海,总是以其澎湃的气势给人以力量,以其宽广的胸怀给人以鼓舞,引无数骚人墨客为它低吟高唱,中外文学史不乏以海为主题的杰作。1956年夏,郭小川来到青岛,当浩渺的大海向他展示出无限的伟大时,他的心也被激烈地鼓荡了起来,情不自禁地要投入它的怀抱,向它一吐衷曲。诗人激越的感情由此而生、由此而发,他借助于大海坦露着心灵,于是大海就作为一种客观物体成为诗人反复慨叹和比照的对象。

长诗以“大海呵/我又一次来到你的奇异的岸边”的深情呼唤开始,一直紧紧地抓住大海这个物象,铺叙了“我”,即抒情主人公两次面临大海的不同感受和体验。当“我”还是个被无端的忧郁蒙住,被小小的荣誉和羞辱纠缠的忧愁少年,感叹着“残忍的世界哟/何处才有/这个脆弱的生命的春天”的时候,我第一次望见了大海,因此,虽然奔腾的大海也带走了“我”的渺小的哀愁、“稚心的欢笑”,但是大海那刚健而豪迈的声响并没有给“我”的心灵以感召,大海的博大精深也不曾改变“我”胸怀的狭小。只有当“我”投人生活的激流,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和锻炼,摆脱个人的私利时,才能真正感受海的力量,领略海的胸怀。因此当“我”第二次望见大海时,“我”就内疚于没有像大海那样更早地开始灿烂的人生,从而想张开双臂,纵身跳入大海,和大海真正融为一体。正是通过大海,诗人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由索取到投入的感情升华。

《致大海》以铺叙见长,但不断出现的排比也是它的一个显著特色。似乎是与大海的层层推进,逐浪增高的气势相呼应,诗人比以往更多地调动了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段以加强诗的力度。且不说一次次的“大海呵”的反复呼唤所渗透出的诗人对大海的理解和深情,而“让一切光波在这里聚会,/让一切声音在这里喧腾,/让一切寒冷者在这里得到温暖,/让一切因劳累而乏困的人/在这里进入幻丽和平的梦境”,一气呵成,突出了大海的博大精深和“我”在其中的感情升华,最后更以“我要像海燕那样”、“我要像朝霞那样”、“我要像春雷那样”、“我要像大雨那样”的排比作结,表达了一个新生的知识分子渴望投入和参与火热生活的心情,同时也使其诗更显严谨、雄浑。

诗人的感情真挚而浓厚,在200行不到的篇幅里,先后出现了40多次的“我”,在当时颇为鲜见,正因为如此,《致大海》与稍后的《望星空》就横遭非议。在当时流行的批评观念看来,诗人不应该有自我情感的流露。其实不然,抒情诗既然是抒诗人之情,就离不开诗人自我感情的流露与渗透,关键在于如何表现自我,如何把个人的小我之情融汇到社会的大我之情中去,通过小我折射出大我,而不应舍弃或者压抑自我,否则诗就将失却个性、失却韵味。郭小川是个具有使命感的诗人,他在其诗中一次次地提到了我,正是其个人感情的真实坦露,但是他并没有陶醉或沉溺于狭隘的自我,却是在不断地与大海的参照比较中,逐渐地抛却了可怜的一己私利,自觉地汇入到浩瀚的大海中去。应该说,从《致大海》开始所逐步形成的感物咏志、铺叙排比的模式,构成了郭小川抒情诗的显著特色,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抒情诗的进一步拓展。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