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蛤蟆跳井,卜咚》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语:蛤蟆跳井,卜咚
拼音:há ma tiào jǐng , bù dōng
卜咚,象声词,摹拟蛤蟆跳水的响声。卜咚跟“不懂”谐音,指不明白。例如
冯狗子是小名,大号叫安邦,在萃华街起码住了五代了。由于他是冯治安将军八杆子才够上的亲戚,“文革”中挨了整。眼下大讲统一战线,他又成了文史馆注意的人物,不过要他回忆冯治安将军什么的,那可是蛤蟆跳井——卜咚(不懂)了。(鲍昌《萃华街记事》)
或作[蛤蟆跳井,不懂]。例如
除了当兵外我曾在铁矿劳动过三年,在煤矿劳动过三年半,对深井下的劳动活略知一二,对这位科学家“突出贡献”的东西,纯粹是“蛤蟆跳井——不懂”的呀。(苏策《常教授的苦恼、学院领导的苦恼和我的苦恼》)
或作[蛤蟆跳井]。例如
过去一向反对和怀疑革新的工人罗玉生,拍了下大腿,高兴地说:“队长,这回我可懂了!”小胖子幽默地问道:“你这回不说蛤蟆跳井了?”(史大千《青年鲁班》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