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呻吟语录
释义

呻吟语录

  • 诚信名言
  • 交友名言
  • 节俭名言
  • 诫子名言
  • 尊师名言
  • 重教名言
  • 劝学名言
  • 学问名言
  • 励志名言
  • 品德节操
  • ·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当旁观者之五。智虑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夺也,只
  • ·做大官底,是一样家数;做好人底,是一样家数。
  • ·“礼”之一字,全是个虚文,而国之治乱、家之存亡、人之死生、事之成败罔不由之。故君子
  • ·厕牏之中可以迎宾客,床第之内可以交神明,必如此而后谓之不苟。
  • ·我益智,人益愚;我益巧,人益拙,何者?相去之远而相责之深也。惟有道者,智能谅人之愚,巧
  • ·盈天地间只靠二种人为命,曰农夫、织妇。却又没人重他,是自戕其命也。
  • ·达人落叶穷通,浮云生死。高士睥睨古今,玩弄六合。圣人古今一息,万物一身。众人尘弃天
  • ·圣人能用天下,而后天下乐为之用。圣人以心用天下,以形用心,用者,无用者也,众用之所恃
  • ·遗葛牛羊,亳众往耕,似无此事。圣人虽委曲教人,未尝不以诚心直道交邻国。桀在则葛非汤
  • ·柔而从人于恶,不若直而挽人于善。直而挽人于善,不若柔而挽人于善之为妙也。
  • ·无才无学,士之羞也;有才有学,士之忧也。夫才学非有之难,而降伏之难。君子贵才学以成
  • ·祸福是气运,善恶是人事,理常相应,类亦相求。若执福善祸淫之说而使之不爽,而为善之心衰
  • ·王心斋每以乐为学,此等学问是不曾苦底甜瓜,入门就学乐,其乐也,逍遥自在耳,不自深造真
  • ·礼是圣人制底,情不是圣人制底。圣人缘情而生礼,君子见礼而得情。众人以礼视礼而不知其
  • ·“静”之一字,十二时离不了,一刻才离,便乱了。门尽日开阖,枢常静;妍媸尽日往来,镜常
  • ·天下之事,有速而迫之者,有迟而耐之者,有勇而劫之者,有柔而折之者,有愤而激之者,有喻而
  • ·君子不受人不得已之情,不苦人不敢不从之事。
  • ·寐是情生景,无情而景者,兆也;寤后景生情,无景而情者,妄也。
  • ·诗家无拘鄙之气,然令人放旷;词家无暴戾之气,然令人淫靡。道学自有泰而不骄、乐而不淫
  • ·有美意,必须有良法乃可行。有良法,又须有良吏乃能成。良吏者,本真实之心,有通变之才,
  • ·德性以收敛沉着为第一。收敛沉着中,又以精明平易为第一。大段收敛沉着人怕含糊,怕深险
  • ·阳为客,阴为主;动为客,静为主;有为客,无为主;万为客,一为主。
  • ·到至诚地位,诚固诚,伪亦诚。未到至诚地位,伪固伪,诚亦伪。
  • ·无技痒心,是多大涵养。故程子见猎而痒。学者各有所痒,便当各就痒处搔之。
  • ·善处世者,要得人自然之情。得人自然之情,则何所不得?失人自然之情,则何所不失?不惟帝
  • ·讲学人不必另寻题目,只将《四书》、《六经》发明,得圣贤之道,精尽有心得,此心默契千古
  • ·下情之通于上也,如婴儿之于慈母,无小弗达。上德之及于下也,如流水之于间隙,无微不入。
  • ·道途不治,不责妇人。中馈不治,不责仆夫。各有所官也。
  • ·称人以颜子,无不悦者,忘其贫贱而夭。称人以桀、纣、盗跖,无不怒者,忘其富贵而寿。好善
  • ·福莫大于无祸,祸莫大于求福。
  • ·吾辈终日不长进处,只是个怨尤两字,全不反己。圣贤学问只是个自责自尽,自责自尽之道原
  • ·守令于民,先有知疼知热如儿如女一副真心肠,什么爱养曲成事业做不出?只是生来没此念头,
  • ·谈治道,数千年来只有个唐、虞、禹、汤、文、武,作用自是不侔。衰周而后直到于今,高之
  • ·既成德矣,而诵其童年以小失;既成功矣,而笑其往日之偶败,皆刻薄之见也,君子不为。
  • ·听言不爽,非圣人不能。根以有成之心,蜚以近似之语,加之以不避嫌之事,当仓卒无及之际,
  • ·人子和气愉色婉容,发得深时,养得定时,任父母冷面寒铁,雷霆震怒,只是这一腔温意,一面春
  • ·尧、舜、禹、汤、文、武全从“不自满假”四字做出,至于孔子,平生谦退冲虚,引过自责,只
  • ·古者乡有缙绅,家邦受其庇荫,士民视为准绳。今也乡有缙绅,增家邦陵夺劳费之忧,开士民奢
  • ·善人无邪梦,梦是心上有底。男不梦生子,女不梦娶妻,念不及也。只到梦境,都是道理上做,
  • ·世界一般是唐虞时世界,黎民一般是唐虞时黎民,而治不古若,非气化之罪也。
  • ·愈进修愈觉不长,愈点检愈觉有非。何者?不留意作人,自家尽看得过;只日日留意向上,看得
  • ·师无往而不在也,乡国天下古人师善人也,三人行则师恶人矣。予师不止此也,鹤之父子,蚁之
  • ·凡人光明博大,浑厚含蓄,是天地之气;温煦和平,是阳春之气;宽纵任物,是长夏之气;严凝
  • ·有脍炙于此,一人曰咸,一人曰酸,一人曰淡,一人曰辛,一人曰精,一人曰粗,一人曰生,一人曰
  • ·私恩煦感,仁之贼也;直往轻担,义之贼也;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苟约
  • ·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
  • ·气运怕盈,故天下之势不可使之盈。既盈之势,便当使之损。是故不测之祸、一朝之忿,非目
  • ·宇宙有三纲,智巧者不能逃也。一王法,二天理,三公论。可畏哉!
  • ·礼重而法轻,礼严而法恕,此二者常相权也。故礼不得不严,不严则肆而入于法;法不得不恕,
  • ·为学第一工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
  • ·仁厚刻薄是修短关,行止语默是祸福关,勤惰俭奢是成败关,饮食男女是死生关。
  • ·生成者,天之道心;灾害者,天之人心。道心者,人之生成;人心者,人之灾害。此语众人惊骇
  • ·无谓人唯唯,遂以为是我也;无谓人默默,遂以为服我也;无谓人煦煦,遂以为爱我也;无谓
  • ·愈上则愈聋瞽,其壅蔽者众也。愈下则愈聪明,其见闻者真也。故论见闻,则君之知不如相,相
  • ·义,合外内之道也。外无感,则义只是浑然在中之理,见物而裁制之则为义,义不生于物,亦缘
  • ·余少时曾泄当密之语,先君责之。对曰:“已戒闻者,使勿泄矣。”先君曰:“子不能必子之口
  • ·学者欲在自家心上做工夫,只在人心做工夫。
  • ·才有一段公直之气,而出言做事便露圭角,是大病痛。
  • ·道有一真而意见常千百也,故言多而道愈漓;事有一是而意见常千百也,故议多而事愈偾。
  • ·一薪无焰,而百枝之束燎原;一泉无渠,而万泉之会溢海。
  • ·进德莫如不苟,不苟先要个耐烦。今人只为有躁心而不耐烦,故一切苟且。卒至破大防而不顾
  • ·今之国语乡评,皆绳人以细行。细行一亏,若不可容于清议。至于大节都脱略废坠,浑不说起
  • ·学者只多欣喜心,便不是凝道之器。
  • ·无功而食,雀鼠是已。肆害而食,虎狼是已。士大夫可图诸座右。
  • ·办天下大事,要精详,要通变,要果断,要执持。才松软怠弛,何异虎头蛇尾?除天下大奸,要顾
  • ·今四海九州之人,郡异风,乡殊俗,道德不一故也。故天下皆守先王之礼,事上接下,交际往来,
  • ·观人括以五品:高、正、杂、庸、下。独行奇识曰高品,贤智者流。择中而执曰正品,圣贤者
  • ·和气平心,发出来如春风拂弱柳,细雨润新苗,何等舒泰!何等感通!疾风迅雷,暴雨酷霜,伤损
  • ·火不自知其热,冰不自知其寒,鹏不自知其大,蚁不自知其小,相忘于所生也。
  • ·圣贤养得天所赋之理完,仙家养得天所赋之气完,然出阳脱壳,仙家未尝不死,特留得此气常存
  • ·挞人者梃也,而受挞者不怨梃;杀人者刃也,而受杀者不怨刃。
  • ·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
  • ·天下之势,顿可为也,渐不可为也。顿之来也骤,骤多无根;渐之来也深,深则难撼。顿著力在
  • ·庙堂之乐,淡之至也。淡则无欲,无欲之道与神明通。素之至也,素则无文,无文之妙与本始通
  • ·天下之势,积渐成之也。无忽一毫,舆羽折轴者,积也;无忽寒露,寻至坚冰者,渐也。自古天
  • ·人事者,事由人生也;清心省事,岂不在人!
  • ·西门疆尹河西,以赏劝民。道有遗羊,值五百,一人守而待。失者谢之,不受。疆曰:“是义民
  • ·太和之气虽贯彻于四时,然炎徼以南常热,朔方以北常寒,姑无论。只以中土言之,纯然暄燠而
  • ·酒之为害不可胜纪也,有天下者不知严酒禁,虽谈教养,皆苟道耳。此可与留心治道者道。
  • ·水能实虚,火能虚实。
2074条 上一页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6 下一页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