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在粤东大山中的一个客家山村,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所以父老乡亲被外界誉为大山里的客家人。
从中原南迁落脚到大山里的故乡客家人,起初很不习惯在大山里生活,但是又很无奈。因为祖祖辈辈都住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为避中原战乱不得不背井离乡,南迁广东落脚在山区。为了生存开掘新的生活,这些客家人只有在山区里艰苦奋斗,在山里搭棚造屋,建成了一个个客家山村。山很大,村很小,四处环山。山村人家门挨门,户连户,屋靠着屋,每个村落住着几户或者十几户人家,村前村后都是山,山里都长满了树,大大小小枝繁叶茂。通过多年山里的生活后,却慢慢地对山产生了眷恋。于是,在大山中扎下了根,在大山中繁衍生息,一代传一代自强不息,成了大山里的客家人。
每到夏日,村前村后的树枝叶长得浓密,有的会漫过屋檐,把村子裹成一团绿,村里的人常常三五成群,不約而同地在绿荫下休闲纳凉,讲述山的故事,聆听山的传说。客家山村在山的一片绿荫里,显得别有一番风景,人们走进山村总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感,林荫蔽日,静谧迷人,满目苍翠,好似世外桃源。置身在这样的客家山村,人们感到不知是山村置身在山里,还是大山居住在山村之中。
大山里的客家人祖祖辈辈与山为伴,吃山珍、喝山泉、住山沟、观山景、唱山歌,就连夜晚也守着山做着山梦。在山的哺育下,从小就养成了山的性格:山的豪爽,山的憨厚,山的真挚,山的质朴。客家人勤劳、淳朴就是大山造就的。这些客家人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打造山的蓝图,他们靠山作为自己的根本,充分利用山的资源、山的特色,做好山的文章。客家人办起事来有山的宏伟,山的秀美。
大山里的客家人,祖祖辈辈守着山。即使一些年轻人感到偏僻、贫乏、寂寞,结伴走出山门,走出山村的绿荫,到城里去闯世界了。但浓浓的乡情隔不断他们对山村的思念,因为山村这片热土养育了他们,山里的绿荫呵护着他们,山里的甘泉把他们滋育得落落大方、美丽、潇洒。
大山里的客家人永远爱着山,日出在山的怀抱中辛勤劳作,用双手创造未来,日落带着惬意和畅躺在山的怀抱里,山村人睡了,甜甜地睡了,睡在大山那温馨的怀抱之中。
大山里的客家人对山情有独钟,他们把山当作依靠,当作养生之本,是世代赖以繁衍生息之源。大山里的客家人很辛勤很聪明,男人们手脚灵巧,耕作农田使用犁耙如女人使用绣花针一样,把田地耕作得精精细细,有板有眼。他们也很强悍、很勇敢,打起猎来个个都是打枪弄炮的好手,再狡猾的野猪也逃不过它们的对手。而女人们在深山老林特有的环境里,个个长得体魄强健而又鲜嫩可爱。虽然她们天天勤劳耕作,生活的重负令她们的脸庞失去少女们的白里透红,就连脚板也因长年累月爬山走坡显得粗粗劣劣的,但她们生下的儿女,个个都那么精灵而又聪明,真惹人喜爱。
大山里的客家人勤劳而有耐性,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山中的土地,一年耕作丰收了又接着计划来年的农事。要是一年耕作失收了,他们不但不会灰心反而会雄心勃勃地说一声:“明年再来”!若是丰收了,个个喜上眉梢。大山里的客家人没有过多的奢求,图的是自古以来的信念:“日求三餐夜求一宿”,实实在在的真心实意过一生。
大山里的客家人很注重过大年这个大节日,平时虽然省吃俭用的,但过年就不一样,家家户户都搞得像模像样,再困难也得想办法搞得丰富一点,一家人百来斤猪肉还嫌不够用,春节吃不完就做腊肉,一直食到正月十五。过年期间什么农活也不干,吃够了,休息好了,直到元宵节过后才打算下地耕作。
大山里的客家人有姑娘做了出嫁女,那是人生阶段最值得热闹的日子,出嫁女充满着幸福和自豪,心里荡漾着青春激情,尽管显得有点儿羞涩,但双颊间显出红晕,美得似天边的红霞。大山里的客家人嫁礼盛况,有舞狮接送,锣鼓喧天助兴,住在各山各坳的人,只要是乡邻,都会前来道情贺喜,洞房花烛夜喜戏新娘,山歌祝贺他们早生贵子和白头到老,闹洞房直到深夜曲终人散。
大山里的客家人不论男女老少,个个练就了一身爬山的本领,因为他们开门见山,起步就是坡,下地耕作或者过家走户都要走一段段的山路。尤其是山里的挑脚夫,他们肩挑百多斤的山货,脚踏九曲十八弯的石板路,走起路来轻飘似风,一步一个脚印稳健如石。大山里的客家人从田间走到山边,踏出了一行行深深的脚印,把一个个红嫩的脸蛋,打磨成一副副熏黑粗犷的模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新风吹进了大山,也滋润了山里的客家人,他们走出山门踏上了通往城里的大道,从城里学到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于是,大山里的客家人再也不俗不老土,也学会了城里人的吃穿玩。山里的年轻人也闯进城里打工做生意,去开创自己的新天地。他们事业有成了不忘自己是山里人,是大山的后代,他们会齐心协力把山村建设好,让山里的父老乡亲真正生活在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