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西方文学·思潮、流派·现象学美学 |
释义 |
西方文学·思潮、流派·现象学美学西方文学·思潮、流派·现象学美学 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兴起,建立在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论基础上的美学派别之一,它的先驱者是德国现象学哲学家莫里茨·盖格尔,代表人物是波兰美学家罗曼·英伽登和法国美学家米盖尔·杜夫海纳。英伽登的 《文学的艺术作品》和杜夫海纳的 《审美经验现象学》被认为是“两本最杰出的现象学美学著作”。 现象学哲学的创始人是德国的胡塞尔。他在1929年为 《不列颠百科全书》撰写的条目中,把现象学方法界定为一种对意识的本质进行新的描述的哲学方法。他认为哲学的任务意味着不接受任何事先的假定,哲学家应寻求回到真实开端的方法,而一切现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还原”,在他看来,必须把世界的存在放在括号里,因为存在着的世界并非现象学的真正主题,真正主题是关于世界知识发生的方式,关于非物质和非感性经验的“纯粹意识”。通过加括号和还原,排除外部世界和传统知识,从而对剩下的“意识流”进行先验的“本质还原”,即还原到不含任何经验内容的纯“意向性”意识,这种纯“意向性”意识的获得,全凭一种突然产生的非理性的“本质直觉”。因此,他曾给现象学下过如下定义: 回到直觉和回到本质的洞察。这是与他的著名口号“诉诸事物本身”相联系的。 而现象学美学最基本的特征在于以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研究美学问题: 第一,它关心的只是显现于知觉的对象,对之加以描述,而不作因果关系的说明; 第二,只有当这些现象符合普遍规律时才注意它们; 第三,采用特殊的直觉——“本质直觉”来把握审美对象的一般特性,而非传统美学所用的思辩式的演绎法或心理学美学所用的实证分析、归纳法。 现象学美学的理论体系在其先驱者那儿尚未形成,盖格尔的《对审美欣赏现象学的贡献》(1913) 和 《 美学入门》(1928)只是提出了一些现象学美学的重要问题。确立该美学理论体系的是英伽登和杜夫海纳。”英伽登抛开了胡塞尔的“还原论”,吸收了他的“意向性概念”,并在盖格尔所坚持的艺术作品欣赏必须既分析作品内在性质又分析对作品的认识这一观点的基础上,通过本体论研究,探讨了艺术作品的结构和欣赏者的认识结构,并把盖格尔强调的审美价值最终决定艺术作品“审美特性”的观点,发展成为“审美客体”说。英伽登的理论体系包括三个部分: 本体论部分,探讨了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和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指出艺术是作为“建立在物理对象上的、由艺术家的创造活动实现的新创作的某种事物”而存在的,提出了文学作品结构的四层次说(“语词——声音”层面; 意义单元组合层面;“系统方向”层面;“世界”层面); 认识论部分,提出了艺术欣赏的“具体化”和“重建”理论;价值论部分,他试图建立起艺术价值的结构系统,区分了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的不同特性。而杜夫海纳把研究的重心由创作主体的“意向性”转向鉴赏主体的“主观经验”。对审美经验的分析是他理论体系中的首要任务。他着重从主客体有机统一的角度分析了审美对象与审美知觉的关系,认为审美对象只是被感知的艺术作品。而我们从审美角度感知艺术作品时,我们与之打交道的不是构成作品的物质材料,而是“审美要素”,艺术只有呈现为审美要素才能存在,而艺术包含的意义则是审美要素的真正结构。艺术品的情感特性使其所表现的世界具有表现力,审美对象是一种具有独特方式的存在。审美对象的存在只有在欣赏者的意识中才能完全成为审美对象。审美经验始终只是一种知觉经验的形式,审美知觉包括这样三个阶段: 呈现、表现和想象; 反照和情感,在审美感知中,审美主体通过情感呈于审美对象,艺术家呈于自己创造的对象,欣赏者则投身于被表现的世界。 现象学美学的其他著作有:英伽登的 《论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 (1937)、《艺术本体论研究》 (1962)、《经验、艺术作品与价值》 (1969) 和杜夫海纳的《诗学》 (1963)、《美学与哲学》 (1967—1976) 等。现象学美学对解释学美学、接受美学和“新批评派”、“日内瓦学派”等美学或文学批评理论发生了重要影响,在对文艺作品内在结构的分析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
随便看 |
- 《夫礼,人道之准,世教之主也.圣人之所以治天下国家,修身正心,无他,一于礼而已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译文与赏析
- 《夫礼者,民之纪,纪乱则民失。乱纪失民,危道也。》译文与赏析
- 《夫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夫立功者有二难:功就而身不退,一难也;退而不静,务伐其功,二难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立功者有二难:功就而身不退,一难也;退而不静,务伐其功,二难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夫竞荣者必有争利之心,谦逊者亦无贪贿之累.》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夫素之质白,染之以涅则黑;缣(jian兼)之性黄,染之以丹则赤.人之性无邪,久湛(沉)于俗则易.》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纯钩、鱼肠之始下型,击则不能断,刺则不能入;及加之砥砺,摩其锋㓵(e饿),则水断龙舟,陆剸犀甲。明镜之始下型,矇然未见形容; 及其粉以玄锡,摩以白旃 (zhan沾),鬓眉微毫可得而察。夫学,亦人之砥锡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聪明当于正,亲师取友,迸归一路,则为圣贤,为豪杰,事半而功倍.若用于不正,则适足以长傲、饰非、助恶,归于杀身而败名.不然,则于无益事,小若了了.稍长,锋颖消亡,一事无成,终归废物而已.》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肢体关节,本资于动用,经脉荣卫,实理于宣通,今即闲居,乃无运役事,须导引以致和畅,户枢不蠹,其义信然.》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夫自损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决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撄,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来,是谓卫生之经已.》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夫良医之治病,随其疾之虚实强弱,寒热内外,而斟酌加减,调理补泄之,要在去病而已.初无一定之方,不问症候之如何,而必使人人服之也.君子养心之学,亦何以异于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良玉未剖,与瓦石相类;名骥未驰,与驽马相杂.及其剖而莹之,驰而试之,玉石驽骥,然后始分.彼贤士未用也,混于凡品,竟何以异?要任之以事业,责之以成务,方与彼庸流较然不同.昔吕望之屠钓,百里奚之饭牛,甯生之扣角,管夷吾之三败,当此之时,悠悠之徒,岂谓其贤?及升王朝,登霸国,积数十年,功成事立,始识其奇士也.於是后世称之,不容于口.彼环玮之材,不世之杰,尚不能以未遇之时,自异于凡品,况降此者哉!若必待太公而后用,是千载无太公;必待夷吾而后任,是百世无夷吾.所以然者,士必从微而至著,功必积小以至大,岂有未任而
-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人而已己疾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夫良马固车,使臧获御之,则为人笑,王良御之,而日取(趣)千里.车马非异也,或至乎千里,或为人笑:则巧拙相去远矣……夫欲追速致远,不知任王良;欲进利除害,不知任贤能:此则不知类之患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荣妻贵,父紫儿朱》成语意思解释与出处|例句
- 《夫薑桂同地,辛在本性,文章由学,能在天资.才自内发,学以外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虑之以谋,计之以数,为之以渐,而又勉之以成,断之以果,然而犹不能成天下之才,则以臣所闻,盖未有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蝉难取,而粘之如掇;卷耳易采,而不盈倾筐.是故学者必精勤专心,以入于神.若心不在学而强讽诵,虽入耳而不谛于心,譬若聋者之歌,效人为之,无以自乐,虽出于口,则越散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言以昭信,奉之如机,历时而发之,胡可渎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夫计谋欲密,攻敌欲疾,获若鹰击,战如河决,则兵未劳而敌自散,此用兵之势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夫让,谦也;受则贪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