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眼界:真正的高手,是雌雄同体
释义

眼界:真正的高手,是雌雄同体

眼界:真正的高手,是雌雄同体

文/蔡尖尖

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中一书写道,他曾经在2006年的一次职业规划师交流会上问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水杯,他下一步最好的选择是做什么?

有人说应该去装水,有人说应该分享给别人,有人说应该认真分析,用最好的方式来利用水……你会怎么选择呢?

古典老师说:一个人手里有一个水杯,他应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这个水杯有什么关系?

《礼记·中庸》有语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意思是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古人中庸之道智慧满满,这是从一种非常大气的角度阐述,而我们生活中常常陷入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之中,无法跳出思维的桎梏,经常纠结彷徨。

智能时代的到来,让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从“书籍时代”转移到“屏幕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采用简单便携的电子阅读器和手机客户端进行阅读。其中,碎片化阅读凭借“短平快”的优势,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实现阅读需求,也带火了一大批微信公众号。

无论大号小号、大牛小咖,每天发布的文章不计其数。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独立的思想和表达,除了主流思想之外,还有不少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的新思想。然而也不乏很多为了刷流量,观点偏激的炒作作品,也因为极大的争议性而广为传播。因为对内容和思想不容易甄别对错,大量受众养成了一种偏向思维。

正如那句“一个人手里有一个水杯,他应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这个水杯有什么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同样的问题,“学习就一定不快乐吗?”“理智与情感水火不容吗?”“职场里,会拍马屁的人就一定是华而不实的吗?”

01

Yomi是一个四岁孩子的妈妈,深夜给我发来了大段大段的内容,大概意思是批评了时下大家教育孩子焦虑、攀比的状态,身边的人纷纷把孩子送到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她觉得,小孩子们看起来是很优秀,但也觉得这些孩子失去了本身应该有的童年欢乐时光。

等到自己的孩子逐渐长大,开始表现对画画的极大兴趣,身边的人都开始劝说她应该把孩子送到兴趣班去。她很苦恼,一方面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另一方面又不想孩子失去原有的兴趣,她想保护这份童真和纯粹的绘画意境。

我认为,父母首先应该拨正内心原本被根植的思维模式,才能从这个焦虑又攀比的困境中脱开。

龙应台就学习一事回答过自己的儿子:“孩子,我要你好好学习,是为了你长大后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过有成就感和尊严的生活。”

这个教育导向并没有问题,也是一个事实。学习好、技能多的人,可选择面广,工作更体面,生活更有保障,这是所有父母想到的对孩子未来最好的一个构想。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个本来美好的构想却变成了父母手中一根抽驴子的鞭子,一边告诉驴子前方有一堆胡萝卜,一边抽打着驴子赶快走。但对于驴子来说,这种虚幻的胡萝卜遥远得根本不具备诱惑力。

于是有人给父母提出了一个看起来无比正确又有力量的理由——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童年/少年,也不愿看到你低声下气的成年。

光这个标题就足够让家长们继续铆足了劲儿逼迫孩子学习,最后真的如愿以偿让孩子不快乐,同时也不见得很多学生就会有一个好成绩,反而在记忆里留下了学习非常不愉快的印象,成年后对修习常规知识会有种下意识的抵触心理。

其实,开心快乐和成绩好,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对立关系,反而是一种相生相随的集合体。

回想我们的学习时代,学习好的同学一般都挺快乐的,快乐度与成绩成正比。反而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看起来到处玩得很开心,其实心理压力比较大,很难真心快乐起来。

我的朋友王博士对这个说法深表赞同,并且自我佐证,她本身就是成绩好又快乐的人,她周围的博士大多数都是保持了好奇心、随时随地能够自嗨的人。

从正统的教育学、心理学上分析,学习实际上是一个学习方法的习得过程,所以在阶段进程中,重点应该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好奇心和责任心,知识的摄取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学得好学得深,就能进入良性循环。

如今,太多的家长眼光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动辄打骂、讲大道理。这样的话,孩子不但成绩上不去,还会导致人格不健全等问题,根源就在于人们混淆了“不会教育”和“不快乐”的概念,孩子不过是为了家长自己的愿望埋单。

我曾见过一个特别优秀和快乐的孩子,每天的兴趣班课程满满。家长表示,因为从小就注重引导阅读和其他兴趣,对于他来说,去上课、去画画、去运动就是玩一场、休息一场的概念,根本不存在什么需要强迫的事,孩子甚至觉得,有趣的事情那么多,时间为什么那么少呢?

所以我对Yomi说,孩子对画画有兴趣当然是件好事,应该给孩子一些专业而系统的训练,让孩子通过绘画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就感,激励他获得更多的自信,去探索更多其他兴趣和知识,这本来就是毫无冲突的双赢办法。

去掉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她觉得自己心理压力减轻了很多,也愿意接纳、学习更多的儿童教育知识。

所以,你的思维变了,这个世界就变了。你的思维和眼界决定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也决定了你带给孩子的是焦虑不安,还是有趣而生动的知识世界。

02

我曾在《罗辑思维》上听到这么一个事例:一个年轻人提问罗胖,自己和女朋友的婚事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在孝顺和感情之间,他挣扎得很痛苦,求问应该怎么办。

罗胖哈哈笑了:“这有何难?小伙子,你是把孝顺和感情搅和到一起去了,该孝顺的时候就孝顺,该和女朋友保持感情就保持感情,这两件事情本来就不冲突,你非得取舍其一当然觉得痛苦了。随着时间推移,家里人看着你确实幸福,他们也不会反对。孝顺并没落下,心爱的姑娘也在身边,这不是两全其美吗?”小伙子恍然大悟,如醍醐灌顶,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认为,用理性解决是只考虑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而用感性解决是只考虑如何让自己最高兴的方式,甚至把这个分给了男性和女性作为各自的代表方式。

人们普遍会认为女人总是过于感性,男人过于理性,然而两性关系里的常胜将军,却是那些将理性和感性配合得如同左右手的人,并不区分男女。

小姐妹橙子产后抑郁了,苦闷之下要求买部苹果手机安慰一下自己。而她的老公告诉她,买手机也行,但是毕竟对于小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支出,更何况还准备攒钱买房子。如果买了,就不要再整天叽叽歪歪心情不好,但如果考虑家庭情况不买,也是你自己的决定。

这下让橙子更加苦闷了,暗地里流了几次眼泪,站在她的角度,手机不过是一种想要老公注意到她,并且肯定她的付出的一种诉求。然而话说出口后,买了手机,倒像是她不讲理、不体谅家庭情况;但是不买,心里又咽不下这口不被重视的气,进退两难。

她老公也表示很委屈:我说了让你买了啊,你又说不买了,不买又怪我头上来,我整天累死累活的,还给我个安生日子过吗?能不能理智点、想想我的话有没有错?怪我咯?

我和橙子老公说:“其实你换个想法,橙子生孩子辛苦不?”(感性介入)

他说:“辛苦啊,我知道她从怀孕到生小孩都挺不容易,心里是感谢她的。”

我说:“她生了孩子后,激素水平变化,而且照顾孩子没日没夜的,也挺累,现在大家的注意力和重心都移到小宝宝身上,作为妻子,她会有种被遗忘的感觉。”(理性分析)

他说:“这个我倒是懂,但那是一部手机就能安慰的吗?”

我说:“我知道你心里有她,先体谅她的不容易,让她能够心情愉悦地照顾孩子,家庭和睦稳定比时时刻刻记着攒钱买房子重要得多吧?”(感性介入+理性引导)

他回答:“那是的,她心情好的话,大家就都好了。”

我说:“所以,你这个话其实应该换个说法——手机买!老婆你辛苦啦,买了手机后可以多拍拍孩子的照片记录成长,至于钱方面不要担心,我努力多挣就好。”

至于是不是真的能多挣点外快补上这个缺口,那是另外一码事。橙子既能把注意力放到记录孩子成长上,又可以感到自己得到了老公的重视和肯定,听到最后一句还能体恤他赚钱辛苦,也会明白他也一起在为这个家庭付出努力,可以减少很多无谓的怨念争执,这个效果的价值可远远超过了区区几千块钱。他仔细想了一番后,点头称是。

感性是皮,理性是骨,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太感性了矫情,太理性了没有人情味。

感性是皮,理性是骨,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太感性了矫情,太理性了没有人情味,理性的事情用感性的话说,感性的事情带着理性处理,相得益彰。

要不怎么说真正的高手是雌雄同体呢?

要是能在想起对方时处事理性有分寸,温柔时要多感性就多感性,这种交错的愉悦体验,哪是那些整天嚷嚷自己就是感性动物、就是理性思考的人能够体味得来的?

03

我们给小孩子的教育对是非的认知很明朗,不是对就是错,不是白就是黑。但在这两个极端中间有一个范围很大的灰色地带,它暧昧不明,难以界定,属于黑白之间的缓冲区和过渡区。这是我们长大后渐渐才得以窥探的事。

注意,这个“灰色地带”只能是作为一个状态描述的中性词语,而不应该是贬义词。不从极端例子来推测的话,我觉得是一个人把待人接物掌控到平衡的理想状态。那些依旧停留在非黑即白的世界里的人,我们很容易就会觉得他情商低。

比如职场上,拍马屁这事总是首先被诟病,光拍马屁给人一种华而不实、不干实事的感觉,埋头苦干宣称自己不得志的也大有人在。

在小鲁这里,那完全就不是个事。领导赏识有加不说,能力也是有目共睹,而且他可以做到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营销经验,同事、下属都无话可说。偶尔有觉得他有拍马屁的行为的,也没法有异议。为什么?

第一,他业务精熟,多个区域都是自己亲自跑市场,最高纪录是一天跑了六个城市的渠道点,这样一来他就掌握了很多实时信息;

第二,亲自随着售后跟单,不给发货和收货增加纰漏,如果有问题,记录下来;

第三,这是最厉害的,就是请教问题,只要有不懂的就问,直属领导问,大老板也请教,逮住就问,逮住就说,句句都在点子上,当然马屁也会紧紧跟上,让人得到双重享受。

你说,这样的下属、这样的员工,领导、老板能不喜欢吗?所以,小鲁年纪轻轻就已经能在一线城市有车有房,轻松安置父母妻儿。

生活里这样的小事情特别多,去理解人性也顺应道德规则,你会发现世界大不同。

当把貌似矛盾的事情融会贯通,你就会发现,它能成为能者的利器,耍得虎虎生风。梁羽生《七剑下天山》中的天瀑剑是一把双头的剑,使用时随意变,始端随意,阴阳互易,转易颠倒,柄芒不分,忽攻忽守,前后左右,意到随成。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汉桓帝》中记叙:“严者,治吏之经也;宽者,养民之纬也。并行不悖,而非以时为进退者也。”指治理官吏要严,养育人民要宽,两者好比经、纬二线,交织而成。

一个人本身的纵横捭阖,就如经、纬二线,能把办事状态切换自如,是一种高超的技能,基本的前提是懂得融会贯通,不使用单一思维来把控事物的发展情况。

这个世界,从黑白对立到五彩纷呈,不需要多么智能、多么先进、多么现代,需要的只是我们摒弃陈旧的思维认知,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转换观念,更新思维。要知道,人与人之间未来的价值差异,决胜于思维。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