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王步高《在金日作》爱国诗词鉴赏
释义

王步高《在金日作》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 王步高

遥夜沉沉满幕霜, 有时归梦到家乡。

传闻已筑西河馆, 自许能肥北海羊。

回首两朝俱草莽, 驰心万里绝农桑。

人生一死浑闲事, 裂眦穿胸不汝忘。

宇文虚中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宇文虚中自贬谪中应诏,复为资政殿大学士,为祈请使出使金国。据《金史》本传载:“是时,兴兵伐宋,已留王伦、朱弁不遣,虚中亦被留,实天会六年也。朝廷方议礼制度,颇爱虚中有才艺,加以官爵,虚中即受之,与韩昉辈俱掌词命。”由此可知宇文虚中留金乃出于无奈,因而他怀念故国,一往情深。这首《在金日作》原共三首,系他留金初期的作品,诗中以苏武自励,表示自己决不屈服的精神。

首句写焦灼难耐的夜晚。遥夜,长夜。幕,帐幕,金人多属游牧部落,所居多为帐篷之类。诗中以“沉沉”、“满”形容霜,说明当地霜之重,天之寒。在南国即使深冬也难见如此重霜如雪的景象。其实,“沉沉”的重霜何止压着帐幕,同时也压着诗人的心。“有时归梦到家乡”,身不能归而梦归。“有时”二字感情色彩并不浓烈,但“归梦”与“家乡”的对举,已使一个思乡心切的游子心醉,况且是“有时”,也即不止一次,一次已甚,何堪一而再,再而三?显然平淡之中含深挚之情。

诗人尽管醒着、梦里都思念着故国、家乡,命运却与愿违,将他永远留在金国,“传闻已筑西河馆”句已透露出这一信息。西河馆,《左传·昭公十三年》载,春秋时平丘之盟,晋鲁不睦,晋人拘留鲁国使者季孙意如。晋大夫叔鱼语季孙曰:“鲋(叔鱼)也闻诸吏将为子除馆于西河。”杜预注曰:“西使近河。”西河在今山西离石一带,此处义同迫降的拘留所。尽管这句诗前冠以“传闻”二字,但显然这个消息是可靠的,他也做好了思想准备。“自许”句,即以苏武自励。据《汉书·苏武传》,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留,因拒降,被送至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上牧羊。诗人自信能象苏武一样经历各种苦难的磨炼。

“回首”二句,深刻揭露金人发动的侵略战争对宋朝人民及农业生产造成的深重灾难。“两朝”指北宋的徽、钦两朝,“草莽”,草野,此指被金俘虏。语本《左传·定公四年》,春秋时,吴破楚,昭王出奔,申包胥入秦求援时说:“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驰心”与“回首”义相近,此处有“痛心”之义。“绝农桑”谓由于战乱,万里中原大地,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诗的尾联二句,表示他对故国家园铭心刻骨的思念。浑,全,只。闲事:等闲之事。裂眦,睁裂眼眶。语本《淮南子·泰族》:“荆轲西刺秦王,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莫不瞋目裂眦,发植穿冠。”汝,一般认为指金人。那么,这两句意为,诗人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而国家民族之恨却永远横亘胸中。这样解释固然可通,但置之全诗,终究意思不甚连贯。“裂眦穿胸”也不必当刻骨仇恨解,亦可解为粉身碎骨意,“汝”则指首联“归梦”所到之“家乡”。全诗文气则一以贯之,表示诗人沦落异邦,仍坚持民族气节,不忘故国家园,而置个人的生死于不顾。宇文虚中不仅是这样说的,也确是这样做的。据《宋史》本传载,他“知东北之士皆愤恨陷北,遂密以信义结约,金人不觉也。金人每欲南侵,虚中以费财劳人,远征江南荒僻,得之不足以富国。王伦(亦使金被扣者)归,言:‘虚中奉使日久,守节不屈。’”以至后来发展到欲谋劫金帝,挟宋钦宗南归,被发现而殒身亡家,以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诗言志,歌咏言。这首气壮山河又催人泪下的爱国悲歌写得感情真挚,语言愤激而不失之粗豪,用事多妥贴而不晦涩,诗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又具有慷慨激越撼人心魄的力量。后人评论这首诗颇具陆游风格,其实它用事多于陆游,感情也比陆游沉郁一些,这是因为他的命运较之陆游更凄惨,经历也更坎坷。但其爱国的忠诚却同样光耀日月。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5 3: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