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爱国诗词《张维屏·三元里》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释义

爱国诗词《张维屏·三元里》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爱国诗词鉴赏《张维屏·三元里》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

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乡分远近旗斑斓,什队百队沿溪山。

众夷相视忽变色: 黑旗死仗难生还。

夷兵所恃惟枪炮,人心合处天心到。

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

岂特火器无所施? 夷足不惯行滑泥:

下者田塍苦踯躅,高者冈阜愁颠挤。

中有夷酋貌尤丑,象皮作甲裹身厚。

一戈已摏长狄喉,十日犹悬郅支首。

纷然欲遁无双翅,歼厥渠魁真易事。

不解何由巨网开,枯鱼竟得悠然逝?

魏绛和戎且解忧,风人慷慨赋同仇。

如何全盛金瓯日,却类金缯岁币谋!



【注释】 ①三元里:鸦片战争 (1840—1842)爆发后,1841年5月,英军包围广州城,到处烧杀淫掠。当时清政府派往广州的所谓靖逆将军奕山,不仅不抵抗,反而与英军订立了屈辱投降的 《广州和约》。于是激起广大人民的爱国义愤,群起奋勇抗击侵略者。广州北郊三元里周围一百零三乡的五千多群众,首先树起了 “平英团” 的大旗,拿起武器向英军发动反攻,并把敌人引诱到三元里一带层层包围。接着数万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给侵略军以沉重打击。敌人惊恐万状,只好向官府求救,奕山竟丧心病狂地急命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用欺骗、威胁手段,把自发的人民武装强迫解散,那伙海盗们才得以逃出重围溜跑。②作气: 振作士气。③斑斓: 形容多种色彩。什队百队: 指十人一组和百人一组的战斗单位。④黑旗死仗难生还: 作者自注说: “夷打死仗则用黑旗,适逢有执神庙七星旗者,夷惊曰: ‘打死仗者至矣!’”原来那天义军临时借用的三元古庙里的七星旗是黑底白边,作为总指挥的令旗。英军根据他们的习惯,误认黑旗是敢死队的标志,便惊惶失措。⑤田塍 (cheng): 田间土坎。踯躅 (zhizhu): 走路艰难的样子。冈阜 (fu): 土坡。颠挤: 跌倒坠落。⑥摏 (chong): 刺杀。长狄: 古代北方一个部族。春秋时,鲁国俘虏其国王侨如,被鲁一大将富父终甥用戈刺喉而死。郅 (zhi) 支: 北匈奴单于的名称。汉代陈汤在反击战中斩杀郅支单于,并割其头在长安京城悬挂示众十天。⑦厥: 其,他们。渠魁:大头目,首领。⑧枯鱼: 失去水的鱼,即快死去的意思。⑨魏绛: 春秋时晋国大夫,因主张与山戎议和,受到晋悼公的赏赐。这里借用来讽刺清廷官府。风人: 诗人,喻自己。同仇: 《诗经·秦风·无衣》有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句。指人民奋起抗敌的意思。⑩金瓯:比喻国家领土的完整巩固。金缯岁币谋: 原指北宋统治者的妥协投降政策。北宋时,对契丹、西夏、女真等外族入侵,一再忍辱退让,以每年向敌人交纳大量金银丝绸来求暂时苟安。这里借喻清廷。



【鉴赏】 这首七言古诗,写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它是 “平英团”保家卫国的颂歌,它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斥责、揭露清王朝妥协投降的愤怒曲。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本诗,正是这场斗争的真实记录和胜利凯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歌赞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和巨大力量,揭穿了帝国主义的虚弱本质,并对清王朝卖国投降罪行进行了有力鞭挞,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元里》在表现手法上的鲜明特色,是“以整齐作为基调,以错综显示变化的结构”。它以每四句作为一组,四句之中押三个韵,一组完成,又转用另一个韵,就好像用八首七言绝句(非标准) 串联起来一样,这就给人以整齐的感觉,但又显出错综变化。在八个诗组中,韵脚有押平声,有押仄声,这样,诗中的音节声调,便显得错落穿插而顿挫抑扬。

全诗分三层: 起首十二句为第一层,包含三个诗组,写三元里人民声势浩大地奔赴抗英御侮阵地,向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的情景。这一层写得环环相扣,音韵急骤而又和谐,行文像水到渠成一样自然婉转。

中间十二句是第二层,也包含三个诗组,写英军的惨败情况。作者在第一诗组中,以舒缓的笔调作侧面描写,点出英兵仗恃火炮枪弹,哪知人心团结天又从人愿,一阵倾盆大雨淋湿枪弹,这就归结到英军必然惨败的主客观因素。接着作者在第二诗组里用 “烘云托月”手法,从明处落笔,描写出敌军的狼狈情况。在第三诗组,作者善于捕捉典型形象,映衬出敌军惨败的典型环境。用两个典故比喻义军斩杀英军官伯麦和毕霞,既贴切又生动。这种擒贼先擒王的“画龙点睛”笔法,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与真实感。

末八句是全诗第三层,包含两个诗组,对比照应开篇,提出斥责诘问,以愤慨作结。作者挥毫鞭打投降派,愤怒地指出: 为什么清廷足以抗敌却妥协不战?反要采取北宋向敌人交纳赔款的政策以图苟安!

全诗三层,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三元里人民的英勇斗争,展示了 “平英团”的巨大威力,反映了鸦片战争中反侵略的时代精神。全诗有张有弛,有开有合,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韵转跌宕有致,声调明快奔放,叙事激扬,抒情凝重,议论深婉,熔三者于一炉。句子的运用,也凝练多姿而又洒脱自然。排比句、对偶句和设问句的使用,在重迭中显变化,在变化中见整齐,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

文章作者:万寒侠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7: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