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清心寡欲,简单生活更快乐
释义

清心寡欲,简单生活更快乐

清心寡欲,简单生活更快乐

《小窗幽记》里曾讲道:“清闲无事,坐卧随心,虽粗衣淡饭,但觉一尘不淡;忧患缠身,繁扰奔忙,虽锦衣厚味,亦觉万状苦愁。”在这里,它所要说的是人生要有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追求。顺其自然,想坐就坐,想躺就躺,随心所欲,在这种状态下,就算是布衣粗饭,也会觉得闲适安逸,不会因日常凡俗之事而不安;相反,那些锦衣玉食的人,由于患得患失、烦恼缠身,才会痛苦万状。

清闲自在,坐卧随心,便是“清心”。从心理学上说,清心就是一种没有“心机”的心理状态。它是与“有心”的生活态度相对的。所谓清心就是指不动情绪,不执著,恬淡而自得,依照自己的本、真去待人处世。

由此说来,清心也是一种智慧的生活之道。依照老子“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的观点来衡量,清心的境界层次远在德、仁、义之上。它是人生修炼达到神圣功化以后,在生活之道上的反映。清心中蕴涵着童真、活力与快乐。

《菜根谭》里也谈到:“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也就是说,置身在安闲的环境中,对荣华富贵与成败得失就会看得很淡;只要自己的心灵保持安宁和平静,就会将人世的是非与曲直看个清楚。

林语堂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年轻的美国夫妇,他们在假期外出旅游。从纽约南行,来到一处幽静的丘陵地带,在这人迹罕至的小山旁边,竟然发现了一个小木屋。

门前坐着一位老人,丈夫走过去问道:“老人家,你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居住不觉得孤单吗?”

“你说孤单?不!绝不孤单!”老人说。老人停了停,又接着说:“我观摩青山的时候,青山赐予我力量;我凝望山谷的时候,在植物的叶子看到无数秘密;我遥望蓝天的时候,看到云彩变化成各式各样的城堡;我听潺潺溪水的时候,仿佛遇到了与我交谈的知音;我的狗将头依在我膝上,眼神里透露着淳朴的忠诚。夕阳西下时,孩子们跑回家里,虽然他们的衣服沾满尘土,头发也乱蓬蓬的,然而,他们的嘴上却挂着微笑;他们一声亲切的‘爸爸’,足以让我的心如饮甘泉一般甜美。闭上双眼,我会觉得有一双温柔的手放在我的肩头,那是我妻子的小手;无论怎样的困难和忧愁,这双手从不曾放弃支持我。我相信,上帝总是仁慈的。”

这对年轻夫妇听了,感慨万分,他们沉默了。

故事中,这位老人的生活看似平淡无奇,却是闲适安逸。这位老人便是达到了清心境界的高人。所以,他能清闲自在、坐卧随心,从平凡的生活之中,体味到了生活的情趣,过着简单而快乐的日子。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凡夫俗子,谁都想过平淡快乐的日子。平淡,不等于没有欲望。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属于我的,理所当然地不放手;不属于我,即使是千金、万金也不足以动摇我心,这便是平淡。想过平淡的生活,就要超越繁华和诱惑,给自己的灵魂一份清心寡欲。这样的人,于己,如云彩一样的飘逸;于人,如湖泊一样的宁静。

老子主张“无知无欲”,“为无为,则无不治”,说的就是无为而治。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在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常把“无为”挂在嘴边,但是能做到的实在不多。不过,如果一个人处在忙碌之时,置身功名富贵之中,不妨静下心来让形体和精神都闲适一下。倘若真能达到佛家所谓“六根静净、四大皆空”的境界,人生的荣辱得失、是非利害便不再重要了。也许,这种境界不是一般能达到的。但是经常自我调节,对于避免陷入功名富贵的迷潭还是有所裨益的。

洪应明认为,佛家的“六根清静、四大皆空”,不过是人生要淡泊名利,降低欲望。这样就会把生活中的是非成败看得淡一些,从而让生活的快乐多一些。他在《菜根谭》中多次提到,人需要静观世事,做到身在局中,心在局外,这样就会客观地对待生活,这样才能不为外物所累,人间的种种现象也才能了然于心。

实际上,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多变,各种压力使得人难以再享受生活的快乐。身在名利场中,不妨放慢一下脚步,审视自己的内心,把心放宽,调解自己的心境,清心寡欲,到那时你就会发现获得快乐是如此地简单。

宁静之中,心绪如秋水一样清澈,可以照见心性的本来面貌。安闲之中,气度从容不迫,可以看清心性的本原之所在。淡泊之中,意念情趣谦和愉悦,可以得到心性的真正体味,这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