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崔颢《黄鹤楼》原文及讲解
释义

崔颢《黄鹤楼》原文及讲解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曾经评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但是,假如我们细心吟读一下,就会发现,这首诗并没有严格遵守七言律诗的规格,比如前四句,“黄鹤”二字三次出现,这种重复是律诗上的大忌,第四句结尾还出现了“三平调”,这也是律诗不允许的。那么,为什么严羽对这首诗评价这么高呢?这是因为,这首诗写得情感真挚,气势流畅,情与景的交融达到一片化机的地步。正如沈德潜所评论的那样:“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人们被他那种苍茫千古的诗意,出神入化的妙笔所折服,也就不再计较一字一句的声韵格律了。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四句如行云流水,要一气连读。“黄鹤楼”地处武昌黄鹤山上,传说古代有仙人在这里乘黄鹤飞升而去。诗人登楼远望,思接千载,想到古人已逝,人去楼空,只有天上白云,千载悠悠。这几句开头就发深沉豪叹,诗人由登楼所见空间的高远联想到时间的悠长,追思古人,目尽青天,以“千载”形容“白云”,思绪绵绵,给人以无尽的历史沧桑的感觉。这几句,今古对比,虚实相映,有一种风景不殊,人事已改的苍凉味道。

按照常规写法,上面几句已铺垫好抒情议论的基础,下面该横生感慨了,但诗人却突然一转,用精工对仗的笔法写眼前景物。“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照晴川,波光闪烁,远树历历在目,芳草萋萋满眼。前四句写仙人乘鹤,虚无缥渺,这几句写眼前景物,笔笔如生,大江、远树、芳草、白云,衬托着黄鹤楼又是如此谐调,给人绘景如画,身临其境的感觉。按照律诗“起承转合”的规律,五、六两句应该转折,这两句宕开一笔,转生波折,不仅符合律诗要求,还有如下好处:通过登高远望见到的大江、长洲,从侧面写出了黄鹤楼之高,扣住了题目,这是一;上面虚写,这里实写,形成对比,文势有所起伏,这是二;“芳草萋萋”化用《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巧妙引出下文的归思之意,这是三。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黄昏,寒江生烟,萋萋芳草引出游子的思家情绪。但远望不可当归,乡关渺茫,何处是故园呢?诗的结尾描绘出一种旷远而迷濛的景色,确切地表达了游子去国思家的淡淡哀愁,给人如烟如雾的感觉,与开头描写的渺茫思古的情调化为一体,写景之中,融会感情。

这首诗看上去如泻水于地,随意东西,其实,句句不离黄鹤楼,或写来历,或写背景,或描绘登楼所见,或抒写登楼所思,腾挪变化而精神不散,一气贯注其中。后人曾有李白登黄鹤楼,见崔颢题诗而搁笔的传说,由此可见后人之推崇。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