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吕温《成皋铭》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释义

吕温《成皋铭》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吕温:成皋铭

吕温

茫茫大野,万邦错峙,惟王守国,设险于此。呀谷成堑,崇巅若垒,势轶赤霄,气吞千里,洪河在下,太室旁倚,冈盘岭蹙,虎伏龙起。锁天中区,控地四鄙,出必由户,入皆同轨。拒昏纳明,闭乱开治。

昔在秦亡,雷雨晦冥,刘项分险,扼喉而争。汉飞镐京,羽斩东城,德有厚薄,此山无情!维唐初兴,时未大同,王于东征,烈火顺风。乘高建瓴,擒建系充,奄有天下,斯焉定功。

二百年间,大朴既还,周道如砥,成皋不关。顺至则平,逆来惟难,敢迹成败,勒铭巉颜。

成皋,又名虎牢,在今河南汜水县西北。 自春秋时”孟献子请城虎牢以逼郑,遂城虎牢”以来,”尝为天下重镇。由秦而上,晋楚于此争霸;由秦而下,楚汉由此分雄。后之有事者,未尝不睥睨此地而决成败焉。”(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千百年来,在这里演出了多少幕雄壮激烈的战争戏剧,多少英雄在这里或赢得不朽的声誉,或遭败亡而饮恨终身!它又感动了多少文人墨客,慨叹无穷,……吕温的《成皋铭》便是这类文学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铭文,描绘了成皋地势的雄伟高峻,强调了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战略地位,概述了在成皋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抒发了自己对时局的强烈关注之情。

笔势一起,便以“茫茫大野,万邦错峙”勾画出一幅博大浑茫的境界。但这句发端的妙处,还不止于此。如果说它明写的是广袤的空间,那么,它还暗示出悠久的时间。因为读到“万邦错峙”,便不由得使人神游千古,浮现出春秋时代诸侯兼併,刀光剑影的历史场面,不着痕迹地交代了成皋设关的悠久历史。不过,这“茫茫大野”还仅是平面的构图,尽管开阔,广袤,却显得平板单薄,所以作者在广袤的背景上面,以深邃的“大谷”、如垒的“崇巅”,极力渲染出成皋“势轶赤霄,气吞千里”的磅礴气势,这样,画面就有了立体的感觉。紧接着又以奔腾的黄河,“傍倚”的嵩山、“虎伏龙起”的崇山峻岭相烘托,这不仅进一步突出了成皋的雄伟高峻,同时又给画面增加了动态的活泼感。至此,成皋的重要地理位置就十分显豁了:谁占据”出必由户,入皆同轨”的成皋,谁就掌握了中原甚至四方边鄙的控制权,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对人事的描写。

千百年来发生在成皋的众多军事斗争中,作者以高度概括凝炼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着重写了最激动人心的楚汉相争、李世民“擒建系充”两大事件。以“雷雨晦冥”比喻秦末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的纷乱局面。而“扼喉而争”不仅写出了成皋是形如咽喉的要害之地,同时也说明了刘、项相争,您死我活的激烈程度,十分生动形象。刘、项在成皋竭力争夺及其结局,作者仅用“汉飞镐京,羽斩东城”八字便概括无余。写唐太宗于武德三、四年东征王世充、窦建德,以少胜多,攻无不克的战绩和“烈火顺风,乘高建瓴”的夸张之笔,极为形象地再现了当年李世民英气勃发,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在叙述中贯注了作者由衷的赞颂之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单写以上两事,是有深意的。因为在他看来,这都是有“德”战胜无“德”的,典范事例。遥想当年楚霸王以及王世充、窦建德拥众数十万,何等强大。但由于他们无“德”,最终失去民心,分别被刘邦、李世民所战胜。因此满怀感慨地说:“德有厚薄,此山无情,”可谓是点睛之笔。它既通过对成皋险关的否定,突出了“恃德不恃险”的深刻思想,与开始的对成皋险峻的极力渲染烘托形成一大起伏,又自然过渡到最后对时局的强烈关注和自己的政治态度。

在作者看来,自唐太宗创业,近二百年,民风淳朴,国运昌盛,成皋那样的险关在大一统的时代,已失去了它的意义,如果谁还要恃险割据,是绝对要失败的。“逆者惟难”,就是对他们的严正警告。最后,“敢迹成败,勒铭巉颜,”正面点出了自己作铭的真正用意。如果结合中唐的政治局面来看,作者的这些议论是有针对性的,所谓“逆者”,实即指当时的藩镇割据势力。这样就与前面“德有厚薄,此山无情”相照应,表现了作者维护国家统一的进步思想。

史称吕温“文体富艳”,但此铭却别具一格。它起调高远,气势雄浑挺拔,语言凝炼整饬,在史实的叙述中,表现了自己严肃深刻的思想和爱憎之情,理直气壮,不容辩驳。同时,又借助于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夸张,增加了作品的文采。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6 22: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