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先秦两汉文学·先秦两汉文学的原始典籍·秦汉文学原始典籍·史传类
释义

先秦两汉文学·先秦两汉文学的原始典籍·秦汉文学原始典籍·史传类

先秦两汉文学的文献·先秦两汉文学的原始典籍·秦汉文学原始典籍·史传类

《史记》,本名《太史公书》,西汉司马迁撰。司马迁(前145—前93?),字子长,曾为太史令。其作《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但迁死之后,其书亡佚10篇。故《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春秋类》著录“太史公百三十篇”,注曰“十篇有录无书”。(三国魏张晏以为十篇为《景帝纪》《武帝纪》《礼书》《乐书》《兵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但唐颜师古以为无《兵书》)汉元、成帝时,褚少孙补作《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和《日者列传》,其余则不知何人所补。至《隋志》著录“《史记》一百三十卷”,传于今。

《史记》是司马迁倾其一生完成的伟大著述。其记载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到汉武帝时期,上下三千年历史,靡不毕备。全书分为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凡130篇,近五十三万字。“本纪”以朝代或帝王为主,按年代、时间记其大事,为全书记事总纲;“表”是将重要事件或人物,按时间用表格方式反映出来;“书”则专记典章制度方面的兴废沿革,带有专史性质;“世家”是记载诸侯世系和活动的;“列传”则是记载帝王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活动,包括当时汉政权周围的少数民族的历史,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列传”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相当于全书的序言和目录。全书纵横交织,互相配合,成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其史料收集的广泛,历史论断的精审卓越,叙述的生动准确,为其他史家所不及。故刘向、扬雄称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赞》)。同时它又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其记载人物活动的许多篇章文笔生动,语言精练,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栩栩如生,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成为我国史传文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著作除《史记》外,《隋志》载有“汉中书令《司马迁集》一卷”,已佚。今唯存《报任安书》《悲士不遇赋》等篇。

《汉书》100篇,东汉班固撰。班固(32—92),字孟坚,以其父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被人以“私改作国史”的罪名告发入狱,后为明帝所知,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故采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

《汉书》为纪传体断代史。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前206),下迄刘玄更始二年(24),共230年史事。计有12纪、8表、10志、70列传,凡100篇,后人分其为120卷。其结构虽大体沿袭《史记》,但有不少调整。省去“世家”,改“书”为“志”,并在“表”、“志”中有所增损,成为后世史家的体例规范。内容上,武帝以前多取自《史记》,武帝以后亦多所承袭。但其增删改易之处,不仅更合史体,而且提供了不少新史料,使《汉书》成为一部组织严密、体例完整、记事详尽而系统的史学名著。在文学上,不仅其中收录的大量书、表、赋、文等具有重要的文学文献价值,而且通过“文赡而事详”的描写,创造出一批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的人物,成为与《史记》齐名的又一史传文学名著。

班固著作除《汉书》外,《后汉书》本传称其“所著《典引》《宾戏》《应讥》、诗、赋、铭、诔、颂、书、文、记、论、议、六言,在者凡四十一篇”。《隋志》载有“后汉大将军护军司马《班固集》十七卷”,已佚。今见多为辑本。明代张溥辑刊《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班兰台集》1卷,包括赋、表、奏议、笺、书、议、符命、设难、颂、铭、论、哀辞、连珠、文、诗等凡46篇。

《越绝书》,始见《隋志》,载于史部杂史类,题“《越绝记》十六卷,子贡撰”。《旧唐志》始题为《越绝书》。作者子贡,当为附会。从明人杨慎到《四库全书总目》,皆据书末“禹来东征,死葬其疆”,“以去为姓,得衣乃成,厥名有米,复之以庚”和“以口为姓,承之以天,楚相屈原,与之同名”的隐语,确定作者为会稽郡的袁康、吴平。但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以为“此书非一时一人所作”,并引《书录解题》云:“《越绝书》十六卷,无撰人名氏,相传以为子贡者非也,盖战国后人所为,而汉人又附益之耳。”袁、吴二人生平事迹不详,或以为吴平即王充《论衡》中提到的吴君高。其书分为内、外两部分,所谓“旧有内记八,外传十七”。《外传本事》云:“外者非一人所作,颇相覆载,或非其事,引类以托意说之者。”故实际当为袁康、吴平据已有材料编著。原本16卷、25篇。部分篇章亡于宋初,今本仅存19篇,分15卷。其书内容较为驳杂,在重点记述越国历史的基础上,对吴、越两国争霸的过程亦多有描述,并吸收了不少传说和异闻,部分片段的描写情节细致生动,实际是介于历史与小说之间的著作。

《吴越春秋》,《隋志》载于史部杂史类,其称“后汉赵晔,又为《吴越春秋》。其属辞比事,皆不与《春秋》《史记》《汉书》相似,盖率尔而作,非史策之正也……又有委巷之说,迂怪妄诞,真虚莫测”。实际是介于历史与小说之间的著作。关于《吴越春秋》,《隋志·杂史》类著录有赵晔《吴越春秋》12卷、杨方《吴越春秋削繁》5卷、皇甫遵《吴越春秋》10卷。赵晔,东汉会稽人,字长君,《后汉书》本传载其“著《吴越春秋》《诗细历神渊》”。杨方,《晋书》有传,称其“少好学,有异才”,“著《五经钩沈》,更撰《吴越春秋》,并杂文笔”,《隋志》又载其所著《少学》9卷,为文字学著作。皇甫遵,《崇文总目》卷三载为唐人。今本《吴越春秋》有10卷本和6卷本两种。历代通题赵晔撰。现代学者或据《文献通考》以为系皇甫遵合赵晔、杨方之作所成之书(见周生春《吴越春秋辑校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其书“大抵本《国语》《史记》,而附以所传闻者为之”(钱福序)。以其内容来看,本书集中记述吴、越两国的历史和争霸过程,有足资考证和参稽的价值。又记载了不少传闻异说,有相当生动的片断描写。文字朴茂而时有骈偶倾向,表现出一定的文学色彩。对后世历史演义类小说的创作,有一定影响。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