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古诗《敖英·辋川谒王右丞祠》原文赏析
释义

古诗《敖英·辋川谒王右丞祠》原文赏析

古诗《敖英·辋川谒王右丞祠》原文赏析

蜀栈青骡不可攀,孤臣无计出秦关。华清风雨萧萧夜,愁绝江南庾子山。

敖英这首七绝,择取“安史之乱” 的少许特征,以其局部的形象,传达其全部的本质,在寥寥二十八字之中,便展现了惊心动魄的 “安史之乱”,揭示了唐玄宗这出悲剧的因果,并由此及彼,有力地昭示着“昏君奸臣,祸国殃民”的真理,也达到了为王维(王维官终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辩冤的目的。

首句运用“倒写”手法,将“安史之乱”最富典型性的“结果”部分——唐玄宗带着杨国忠、高力士、杨贵妃等,向四川成都仓皇逃亡——突现出来,把读者引入诗的意境,引入对玄宗悲剧全过程的追溯。“蜀栈青骡不可攀”,由李白诗《蜀道难》之“天梯石栈相钩连……猿猱欲度愁攀援……畏途巉岩不可攀”等句化用而来,意在形象地突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只是句中换用了“青骡”,便摒绝了李白诗中蜀道的浪漫色彩,把读者引入严肃的历史现实中。如此之难的蜀道,唐玄宗何以竟然知难而来?因为他除此之外,无路可走!足见“安史之乱”乱得他何等狼狈!这蜀道之行,当视为其悲剧的极点。而当你再联想到他在马嵬坡被迫忍痛缢死爱妃杨玉环; 在栈道途中“夜雨闻铃”的凄楚,便又更觉其悲了。唐玄宗,正是被奸臣的弄权营私和自己的荒淫昏聩,推上了这条苦难的蜀道,从而登上自己悲剧的极点的。

第二句之“孤臣” (被疏远的臣子)指王维。王维曾因趋近贤相张九龄的政治主张而受张的器重、提拔,因此,张被奸相李林甫挤下台后,王维也就成了 “孤臣”,而且后来终于在终南山、辋川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安禄山叛军攻下潼关,直逼长安,玄宗仓皇连夜向四川逃亡时,王维和其他官员却来不及跟着玄宗逃跑,成了安的俘虏 (故诗云 “无计出秦关”),并被逼受官仕敌。但他心情悲痛,写诗怀念朝廷。可是乱平之后,他仍然被论罪降职(此即王维之冤)。王维的遭遇,不仅是对玄宗亲小人远君子的否定,也揭示了玄宗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句之“华清”,指华清宫。诗人所以选取这一典型“局部”,是因为它最能揭示玄宗悲剧的直接根源。华清宫是玄宗耗费大量钱财和人力,专为杨贵妃修建的,他和杨贵妃在这里花天酒地、纵情玩乐,不管百姓死活,让奸人李林甫、杨国忠先后为相,搞得朝政一片混乱,为野心家安禄山、史思明提供了叛乱的良机。于是长达八年的 “安史之乱”,使举国萧条破弊,哀鸿遍野。因而可以视华清宫为玄宗腐化荒淫的象征,是其悲剧的直接根源的形象化。而诗人把华清宫艺术地置于“风雨萧萧夜”这一特定环境中,特别是以 “萧萧”二字点染“风”、“雨”、“夜”这三个暗淡的自然景观,则大大浓化了诗的凄婉气氛,既突出了玄宗其人的悲剧色彩,也成了“安史之乱” 中,社会现状的写照,难怪诗人能顺势结出 “愁绝江南庾子山” 了。

结句为一典故: 庾子山即北周大诗人庾信,他原是南梁朝臣。当时梁武帝不听忠言,纳降侯景,结果引狼入室,导致了长达四年之久的“侯景之乱”,不但梁武帝自己被侯景围困台城而饿死,而且也结束了“五十年里,江表无事” 的太平景象,使人民在战乱中蒙受巨大灾难,庾信也家破人亡。后来他受梁元帝之命出使西魏时,梁被魏所灭,他在长安被逼仕魏。再后,魏被北周所取代,他又被逼仕周。但他一直怀念故国,写了《哀江南赋》,以悲慨苍凉的笔调,描写了南梁的兴亡,再现了侯景之乱,突出了国破家亡、臣民被祸的悲哀,抒发了自己 “终为关外人” 的乡关之思。

诗人用此典故,一则为了以庾信比喻王维,让读者能从他俩相似的社会背景、个人遭际、思想感情中,去自然地明辨是非 (因而沈德潜评此诗: “为右丞辩冤,语极含蕴”),二则为了拓宽意境,让读者由唐玄宗联想到梁武帝,进而联想到历史上的昏君系列,从而去“尽得”诗作那“不著一字”的景外之象、言外之意的“风流”,认识“昏君奸臣,祸国殃民” 的真理。

诗人所处的时代是明朝最腐朽的时代: 明武宗极其荒淫奢侈,沉溺游乐,宠信奸臣,致使发生“寘鐇之乱”和“宸濠之乱”; 其后的明世宗,热衷祭仙、祈求长生、崇奉道士、宠信奸臣,使整个国家处于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因此,诗人“假象见意”,无疑有警醒当世的意图;而那庾子山之愁,也包含着诗人之愁了。

全诗语少意丰,感慨无穷,且多用长音,宜于咏唱,造成了深沉回荡的抒情效果,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