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印度诗歌
释义

印度诗歌

印度诗歌

一、印度梵语诗歌

印度诗歌有四千年的历史,包括了分属印度—雅利安语及印度—达罗毗荼语的约20种语言的延续不断、数量浩瀚的诗歌作品。前三千年的印度文学主要是梵语文学,辅以巴利语、普拉克里特语以及阿婆布朗舍语的文学。而在近一千年,出现了各种现代印度语言与文学形式。这些现代印度语言最初用于创作虔诚的宗教性文学作品,后来也用于改编、翻译古代梵语文学作品。在今天,各种印度语言的文学都以古代梵语文学传统作为它们所共有的根本特征。

印度早年的梵语诗作是《梨俱吠陀》。这是一种圣哲歌颂他们所崇拜的神祇的赞美诗集。吠陀诗人使用了工巧的音律,加添了尾韵与声音效果。对神祇作了精美的描绘。这些神祇,许多都是拟人化了的自然现象,例如:太阳、黎明、风等等。《梨俱吠陀》的作者喜欢采用比较辞格,擅长自然景物的描写,并具有使用精美的词语形象地表现抽象思想的天才。

因此,吠陀诗集不仅成为印度宗教与哲学的基础,而且也成为印度诗歌的基石。古典梵语的音律就是由吠陀诗歌直接发展而来的。在吠陀诗集中,也有颂扬诗人的庇护人和英勇的帝王的赞歌、对话、神话、传说等,后面几种作品中还有叙事内容。所有这些都为后世文学作品,为吟游诗人创作英雄叙事短诗,提供了题材,也为较晚出现的史诗创作奠定了基础。

印度的两部伟大的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塑造了全民族的理想形象。它们不仅是两部伟大的诗歌作品,同时也对印度各族人民的思想发展以及印度宗教的兴起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罗摩衍那》采用“输洛迦”体,意译为“颂”,每颂2行,每行16音节,全诗共含24000颂。该诗作者相传为跋弥。全诗笔调首尾一致,据认为是出于跋弥一人之手。跋弥像吠陀的作者一样爱用明喻。在表达人物的感情方面,作者不仅描写了主人公罗摩及其贤妻悉多之间深厚的爱情,而且也描写了友谊、手足之情尤其是父子之爱。作者着力把他的主人公罗摩描写成真理与正义的化身。为了坚持真理与正义的原则,罗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罗摩衍那》被史家称为“第一诗章”,作者跋弥在诗歌形式、主题发展、人物刻画及感情描写等方面均为后来的古典诗人开辟了道路。

《摩诃婆罗多》也采用“输洛迦”体。但是这部作品除了主要的故事情节之外,还穿插了许多古代的传说、插话以及有关伦理、哲学、宗教等方面的评说。因此这部史诗不是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一部反映了古印度很长一个时期内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的诗体百科全书。这部巨著的作者据传为毗耶娑。在这部史诗中,作者也把他的主人公描写为正义的化身。这部作品的主要故事是叙述同宗的两族兄弟——俱卢族与般度族——之间为争夺王位而展开的斗争。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要说明尘世功名利禄的虚浮以及为争夺名利而进行战争的无谓。

这两部史诗为后世的古典诗歌与戏剧创作提供了题材。采用这两部史诗的内容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含8至20个诗章)称为“大诗”;采用这两部史诗的内容所创作的戏剧(含5至10幕)称为“大剧”。在此同时,丰富的民间故事、民间寓言、民间传统也成为戏剧和传奇文学的创作源泉。在诗歌方面,还出现了一类描写型与沉思型的短诗、抒情诗、历史诗以及一种散文与诗混合的作品。在戏剧方面,出现了“大剧”、社会剧以及“大剧”与社会剧结合的形式。此外,还出现了另外9种类型的戏剧,包括闹剧、言情独白剧、寓言剧、哲理剧、歌舞剧等等。

梵语诗歌与戏剧均重感情的表现而轻人物与情节。梵语诗人使用多种富有表现力的音律形式。梵语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梵语诗人是擅长用声韵表现意义的大师。他们深受吠陀传统的思想影响,认为人与万物心灵相通;因而他们的诗歌表现出人与自然合一的意识。梵语诗人的创作以表现感情为主旨。梵语戏剧兼用诗体与散文体,虽不强调时间与地点的一致性,但却十分重视感情表现的一致性。在戏剧中,作者往往把主要场次用于表现高雅的故事,优美的情景以及人物的强烈感情,而把其余内容纳入幕间插曲。梵语悲剧虽然也有悲剧矛盾的发展、冲突的出现以及悬念的应用,但却以善取得胜利而告终,而不像希腊以及其他西方悲剧那样以恶取得胜利作为结局。

梵语古典诗歌与戏剧自公元前5世纪左右至12世纪历时千余年,产生了大量的作品。然而早期的大量诗歌现已散佚;相比之下,现存的早期作品中,戏剧多于诗歌。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的一位大臣苏般度写了一部内容和形式均不常见的戏剧,其结构形式一幕幕相套,其内容是讲乌达衍那王的传奇故事与一场宫廷阴谋。继苏般度之后的作家有跋娑;他写了多种剧本。他的剧作风格简朴,情节清晰。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4世纪出现了迦梨陀娑、首陀罗迦等杰出的梵语诗人与剧作家。

迦梨陀娑是印度文化史上的精英。他的作品十分全面地反映了印度人的传统精神与生活理想——即他们在追求人生的美德、成功与欢乐时所表现出来的中庸之道,尤其是他在其杰作《沙恭达罗》结尾处所祈求的精神解放。他是一位无与伦比的爱情诗人。他的爱情诗描写别离的痛苦、念子之情深,旨在使爱情更加纯洁、稳定,成为一种长久的精神结合。他的风格以典雅、简练、富有蕴意为特征。他也同吠陀诗人一样,以使用明喻著称。他写了4首诗和3部戏剧,他的早期诗作《六季杂咏》咏唱按照印度传统划分的一年六季的风光;这是一首写景兼述爱情的诗篇。他的第二首短诗《云使》,描写一个因得罪主人而被流放他乡的奴仆拜托浮云给他远方妻子带去一片相思之情。这首诗最出色地体现了迦梨陀娑的创造力、想象力与构思技巧。这首抒情诗表现出极大魅力,后世的模仿诗作不胜枚举,《罗怙世系》共19章,是迦梨陀娑的最长诗作。这篇诗歌叙述了太阳王朝历代君主的故事,其中的罗怙是神的化身。这部长诗全面反映了诗人的思想。

另一部长篇叙事诗《鸠摩罗出世》,着重描写了宇宙之父湿婆与宇宙之母优摩在苦行中热烈相爱,终成眷属的情景。

迦梨陀娑还写过三个剧本:《摩罗维迦与火友王》《优哩婆湿》及《沙恭达罗》。

《摩罗维迦与火友王》是讲火友王与摩罗维迦公主间的罗曼史,全剧情节曲折动人,兼有对舞蹈,绘画等的精采描写。

《优哩婆湿》表现了大自然对失恋之心的抚慰。该剧和作者的代表作《沙恭达罗》一样,还表现了情人的分离会增强爱情,而孩子则能使爱情凝聚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迦梨陀娑以后所有的剧作无不以《摩罗维迦与火友王》或《沙恭达罗》为滥觞。

如果说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是理想主义剧作范本,那么首陀罗迦的《小泥车》便是印度社会剧的首篇巨制。社会剧是反映平民阶级生活特征的镜子,侧重于表现人们的痛苦。首陀罗迦在其作品中最大限度地表现了人民在生活中所经历的悲剧,创作了古印度最具舞台价值的剧本。他的剧作意趣丰富,内容多样,人物各异,幽默风趣,至今仍受到现代观众的青睐。

迦梨陀娑之后有两位以写作史诗而闻名的诗人:婆罗维(其代表作是《猎人湿婆与阿尔琼那》)与马格诃(其代表作品是《西苏帕拉之死》)。他们都有很高的诗人天赋,创作了许多描写生活、爱情和大自然之美的精妙诗篇但是他们的作品往往堆砌长段的离题描写,引入艰深的学术问题,过分地讲求语法语音,甚至采用图形解说,结果导致了风格上的夸饰与内容上的艰涩,为后辈诗人在创作上遗留下一种弊端。

正当这种诗风的流弊盛行之时,一种风格清新的历史诗歌应运而生。这种诗歌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时流行于各个地方王朝,其内容是颂扬某个在位国王或叙说王朝世系。其中最杰出的是《国王谱系》,它对研究克什米尔历史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绝大多数历史诗歌的传奇色彩过分浓厚,因而削弱了它们的历史价值。

梵语古典散文作家主要是苏般度、波那和檀丁。苏般度作有小说《仙赐传》。波那(约生活在7世纪)的作品有《迦丹波利》和《戒日王传》。《迦丹波利》叙述了两对恋人经过几世劫难而终于结合的故事。《戒日王传》叙述了作者本人的身世和他的恩主戒日王的故事。波那学识渊博,精通声韵,他的散文音调优美,令人百读不厌。檀丁(约生于700)也是一位博学多闻的作家,但是他的写作风格则简朴淡雅。他的《十公子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尤其对下层人民的生活作了真实的描述。在散文和诗歌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一些诗人采用了将二者糅合在一起的新文体,但其内容仍是传统题材。

当时发展起来的各种形式的作品有短诗、沉思诗、单题吟咏、抒情诗、教诲诗等等。最负盛名的作品是伐致呵利的《三百咏》,题材包括善行、爱情、绝尘出世思想等。其后的同类作品有逊达拉潘迪亚以善行为主题的《百廿咏》可称为嘉言智语的汇集;有阿摩鲁的艳情诗《百咏》,是梵语诗歌中最上乘之作。抒情诗歌除了已经提及的迦梨陀娑的《云使》外,还有贾亚德瓦(约生活于1200年左右)的《戈文达颂》,描叙克里希纳和罗陀的爱情故事,立意新颖,成为后世作家不断模仿的范本,也是后来印度各地写作音乐、舞蹈、戏曲诗歌的传统模式。抒情诗歌还包括诗人、祭司、哲学家等写作的大量祷文、赞歌、圣诗等。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沉思反省和道德教诲之类的诗作。这些诗作充分体现了梵文洗练、精致的表达形式。其中的寓言故事集,通过对走兽、飞禽等的褒贬来评论人的生活、德行与罪恶。进行同类创作获得成功的诗人有克什米尔的巴拉塔(约生活于9世纪)以及后世的印度南方诗人尼拉坎塔(约生活于17世纪)。尼拉坎塔才思敏捷.擅长讽刺,他的创作渊源可以上溯至11世纪时以写作讽喻短诗著称的克什米尔博学者克赫门德拉。

动物寓言故事是古印度梵语文学中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个重要部分,传世的主要作品有《五卷书》和《嘉言集》等。事实上世界各国的动物寓言几乎都能从古印度梵语动物寓言作品中找到渊源。此外,梵语文学中也还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品。

在戏剧方面,后来也有一些杰出的作家继承了迦梨陀娑与首陀罗迦的衣钵。公元7世纪时,戒日王曷利沙伐弹那写作过3部剧本。其中之一是《蛇之乐》,叙说一位力士为解救蛇而牺牲自己的离奇故事。当时印度南方知名的剧作家是一位王家剧作家帕拉瓦。他编写过两部出色的滑稽闹剧。薄婆善提是公元700年左右的剧作家,他和波那一样,精于梵语声韵,妙语叠出不穷,以写英雄剧著称,也写过社会剧。他的名作是《罗摩传后篇》,因此而被人称为“多情大师”。最成功的政治剧是大约公元8世纪时毗舍佉达多写的《指环印》与《王后与旃陀罗笈多》。《指环印》描写了印度孔雀王朝的政治斗争。《王后与旃陀罗笈多》描写了笈多王朝宫廷的内幕故事。这一期间印度还产生了许多短剧。其中有一类爱情独白剧富有讽刺和幽默色彩。哲理剧是公元9世纪时克什米尔的一位哲理诗人所开创的。

用梵语写作的诗歌、戏曲、短篇佳作在以后的数百年间延续不断,其中包括30多位女诗人的作品。在穆斯林时期,有用梵语翻译的波斯著作,也有用梵文创作的作品。印度与英国及西方文学接触后,新体裁的文学作品相继出现,如小诗、散文、短篇故事、长篇小说、戏剧、传说、讽刺文等。在印度争取独立运动中,还有颂扬甘地、蒂拉克的梵语诗歌与文章。独立后,印度宪法把梵语列为法定语言之一。今天一些作者继续采用梵语写作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

二、印度普拉克里特语诗歌

古印度的普拉克里特语是指梵语的各种方言形式。最早的一种普拉克里特语文学作品是一部马哈拉施特里方言诗集《七百咏》(2世纪或3世纪)。后来又出了另外一些诗集。这些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是讴歌农村生活的精美之作,也为后来的爱情诗歌创作提供了写作题材。用普拉克里特语摹仿梵文史诗写作的著名诗歌有普腊瓦腊桑那的《修路记》等。耆那教徒也用普拉克里特语写作了大量的宗教作品。但是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仿照梵语和普拉克里特语作品的模式,运用阿婆布朗舍语写作诗歌。

三、用阿婆布朗舍语等语言创作的印度诗歌

阿婆布朗舍语是继普拉克里特语之后的古印度民间语言。从公元11世纪起,从阿婆布朗舍语不断衍生出现代印度—雅利安语系的各种印度北部方言:如马拉提语、克什米尔语、旁遮普语、拉贾斯坦语、信德语、古吉拉特语、各种印地语方言、阿萨姆语、孟加拉语、比哈尔语、奥里亚语等。印度南部的语言是属于达罗毗荼语系的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卡纳拉语、马拉亚拉姆语等。这些语言在古代都有自己的文学作品,成就以泰米尔语作品为最高。

以上述各地语言写作的文学作品无论从形式上、体裁上、主题上都未脱离梵文模式,或改编、或翻译或借用梵语作品的主题创作。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以及借这两种作品的题材所写的作品。因此,这些语言的文学实际上是梵语文学的繁衍。但是,在西方文学的影响下,这些语言的文学又都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首先出现了西方模式的诗歌和戏剧,引进了无韵诗,十四行诗以及抒情短诗。社会改革的新思潮也使得新的社会剧、幽默性和讽刺性作品应运而生。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和争取自由、独立斗争的开展,爱国主义成为作家们取得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重新发现民族传统和重新树立民族精神也成为作家追求的目标。与此同时,席卷西方世界的政治平等观念也对作家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年轻一代的作家已经创作出新型的进步作品。他们摒弃传统的写作模式,冲决旧有意识的罗网而继续前进。现在,要对这种蓬勃发展的新潮流加以评估为时尚早,但是也许可以推测,从中将产生出具有全民族特点的印度文学。就作品形式说,当前最受欢迎的是短篇小说,其次为长篇小说;诗歌情况较好,但佳作不多;戏剧因受电影的冲击而一蹶不振,目前广播电视界及学术界正在设法改变这一状况。戏剧的地位可望有所恢复。

四、现代印度—雅利安语诗歌

1.马拉提语诗歌

马拉提语文学最早的是圣僧与信徒们所写的宗教、哲学著作。马哈拉施特拉地区的圣僧诗人吉纳内什瓦尔(1271—1296)、纳姆代夫(1270—1350)、埃卡纳特(约16世纪)和图卡拉姆(1608—1649)的作品对印度全国广有影响。也有许多诗人出身于社会下层。他们把梵语经典作品《薄伽梵往世书》等传播于民间。埃格纳特的孙子穆克特什瓦尔把《摩诃婆罗多》翻译为马拉提语。公元17世纪、18世纪时,马拉诺族政治斗争的胜利使许多诗人写作了英雄民谣。爱情诗也同时发展了起来。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间,戏剧发展十分迅速。剧作家们先是采用民族语改写了古代梵语剧本,后又研究了莎士比亚,创作了当代社会题材的戏剧。此外,小诗、抒情诗、乡村诗、儿童诗等作品亦不断涌现。主要的现代马拉提诗人有:盖什沃苏德、N·W·提拉克、维纳耶格、R·G·加德卡里、巴勒格维、穆拉利达尔·古帕特、Y·D·班特尔克尔、S·K·卡内特卡尔、M·T·帕特瓦尔丹、A·R·德施潘德和V·V·施尔瓦德卡尔。

2.古吉拉特语诗歌

现代古吉拉特语文学的奠基人是精通梵语的耆那教僧徒赫马钱德拉·苏里(1089—1173)。早期的作家也是圣僧、布道者、异行者。享有盛名的是米拉公主(1403—1470)和纳拉辛汉·梅达(1415—1481)。梅达写的作品在印度各地广为流行。此后的重要诗人有:金匠阿诃(1615—1675)、伯勒玛南德(1636—1724)、德亚拉姆(1777—1852)等。现代的早期诗人是学者德勒伯德拉姆(1820—1898)、纳尔默德·巽格尔(1833—1886);对诗歌发展有贡献的有马拉巴里和卡巴尔达。纳纳拉尔作品丰富,曾获古吉拉特桂冠诗人称号。诗人兼政治活动家K·M·孟希(生于1892)写过很多戏剧。现代古吉拉特剧作家创造出了一些新的体裁,如戏剧性对话、芭蕾舞歌等。著名的作家有苏尔辛吉、塔库尔、德赛、乔希、孙达拉姆、贝泰、乌玛瓦迪亚、潘迪亚、帕塔克、布罗克、达拉尔、马迪亚等。古吉拉特是甘地的故乡,他的追随者大多擅长写作散文、传记、评论、新闻报导等方面的作品。

3.旁遮普语诗歌

公元15世纪后半期,锡克教开始在旁遮普流行,也促进了文学活动的发展。旁遮普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文学作品是锡克教创始人纳纳格(1469—1539)和他的弟子们所诵唱的宗教性、教诲性传道诗歌,后来被收入最初的著作及其补编中。旁遮普的伊斯兰教徒也发展了自己的教派文学,其中的苏菲派信徒对于发展旁遮普诗歌作出了重大贡献。民歌民谣普遍在民间流行。旁遮普语现代文学是在20世纪随着学校教授旁遮普语言而开始的。现代作家中有名的诗人是维勒·辛赫、普兰·辛赫、剧作家有Z·C·南达、古尔伯克希·辛赫、基尔帕·萨加尔等。有些青年作家在政治上持左倾观点。

4.克什米尔语诗歌

早期的克什米尔语文学作品不多,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湿婆教女教徒拉拉·黛维的诗歌,接着有努鲁丁的教诲诗歌。嗣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所产生的诗作以爱情诗为主,包括16世纪时农民出身的女王赫巴·卡杜恩及18世纪的诗人阿勒尼玛勒的作品。19世纪时,一些诗人根据古代梵语史诗和神话作品创作了克什米尔语的叙事诗、例如,帕勒伽希·拉姆的《罗摩下凡》、伯勒玛南德的《湿婆的爱恋》《苏达玛传》等。波斯文化的传入也给克什米尔的诗歌带来了波斯的题材和波斯诗歌的音律与形式。克什米尔也出现了伴舞歌和民间诗歌。到了20世纪初期,克什米尔文学创作开始受到现代生活的影响;政治、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新兴运动为作家们提供了新的创作方向,孕育了新型作品。古拉姆·艾哈迈德·马赫朱尔(1885—1952)是新方向的开拓者。辛达·考尔是知名的抒情诗人。纳迪姆、罗欣、拉希、伯勒米的诗作反映了克什米尔人反对外来干涉的斗争,作品的政治色彩十分强烈。

5.印地语诗歌

印地语又称克利语,现为印度国语,其前身是北部和中部广大地区的各种方言。这些方言都产生过自己的文学作品,例如拉贾斯坦语的吟游诗歌,伯勒杰语的毗湿奴赞诗,阿沃提语的罗摩颂歌,伯吉普利语则有卡比尔(1399—1518)写的布道歌。歌颂罗摩和毗湿奴在印地语作品中层出不穷。16世纪时出现了一批创作这类诗歌的有名诗人及歌手。图勒西达斯的作品《罗摩衍那》流行于全部印地语地区,甚至代替了梵语原本。盲诗人苏尔达斯(1483—1563)主要歌颂毗湿奴的化身黑天。17世纪时,比哈里拉尔(1603—1663)写了两行为一颂的700颂,讴歌罗陀和毗湿奴的爱情。写作历史诗歌的有信奉伊斯兰教的诗人马利克·穆罕默德·加耶西(约生于1540),作品有《伯德马沃德》。莫卧儿王朝时期,穆斯林作家以印地语写诗的有阿布杜勒·拉希姆·坎卡纳、拉斯坎、卡比尔·穆巴拉克、奥斯曼等。19世纪初期,印地语的创作进入了新的时代,当时独驰文坛的是多产作家婆罗坦都·哈里斯钱德拉(1850—1883),作品有175部,包括18部戏剧和1500多首抒情诗歌。其后印地语作品相继受到浪漫主义、经验主义、进步主义以及左翼主义的影响。同时也有一派诗人从事写作乡村诗歌。作品富于伤感情调和神秘色彩的诗人有杰耶辛格尔·伯勒萨德(1889—1937)、苏米德拉南登·本德(生于1901)、尼拉腊(1896—1961)、默哈德维·沃尔马(生于1907)等。热情的民族主义诗人有迈提利谢伦·古伯德(生于1886)、马克纳拉尔·杰杜尔威迪(生于1889)、西雅拉马撒兰·古伯德(1895—1963)、苏珀德拉·古马里·觉杭(1904—1948)等。作品带有悲观主义情调的诗人有塔拉·潘强、拉梅斯瓦里·德维、赫里达耶萨等。浪漫主义流派的诗人有哈里瓦姆萨·拉伊(生于1907)和吉里贾库马·马图尔。以写作十四行诗闻名的是巴拉克里什纳·拉奥。其他还应提及的诗人有:马哈维尔·伯勒沙德·德维韦迪(1868—1938)、巴拉克里西纳·夏尔马·纳温(1897—1960)、“丁卡尔”·拉姆达里·辛哈(生于1908)、“苏曼”·西瓦曼高尔·辛格(生于1916)、纳伦德拉·萨尔马(于生1916)等。在戏剧方面,继婆坦都以后的剧作家有拉克什米纳拉扬·米斯拉(生于1903)、拉姆·古马尔·沃尔马(生于1905)、乌本德勒纳特·阿谢格(生于1910)、乌德耶辛格尔·帕德等。他们的创作包括浪漫剧、社会剧、历史剧、讽刺剧、闹剧等各种类型的剧本。

6.乌尔都语诗歌

乌尔都语言和文学是印度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交流在印度土地上的产物。乌尔都语在巴基斯坦为国语,在印度主要为北方穆斯林使用,被列为官方语言之一。乌尔都语受印地语影响,但以波斯文字书写;它的文学也渊源于波斯文学,作品以诗歌为主。波斯诗歌中的双行诗、四行诗、抒情诗、哀挽诗、颂诗等都广泛用于乌尔都诗歌。

乌尔都语诗歌的最早一位重要诗人是阿密尔·霍斯特(1253—1325),著有诗集《哈里格·巴里》,被誉为“印度的鹦鹉”。早期的著名诗人还有德干及北方穆斯林王国的努斯拉提、沙姆斯丁·瓦利拉赫、卡迪·马哈茂德·巴赫里、米尔扎·贾尼贾南·马扎尔、密尔·特基·密尔(1722—1810)、密尔·达尔德、古拉姆·哈姆达尼·穆沙菲、瓦里·穆罕默德·纳兹尔、海达尔·阿里·阿提什、伊马姆·巴克什·纳西克、阿尼斯、萨拉马特等。1857年的民族起义迎来了乌尔都语现代文学时期;其先行者有哈利(1837—1914,著有《哈利六行诗集》)和阿扎德,最重要诗人有加利卜和穆罕默德·伊克巴尔(1877—1938)。伊克巴尔的爱国诗篇对乌尔都语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乌尔都语重要诗人有哈斯拉特·莫哈尼、法尼、阿什加尔、吉加尔。也有一些乌尔都语诗人深受印地语诗歌的影响,他们的诗作充分反映了印度一伊斯兰文化特征。

政治与思想革命对当代乌尔都语诗人有很大影响。阿里·萨尔达尔·贾弗里的诗集《又是一场梦》(1965)表现了印度人民的觉醒。阿赫德尔·乌尔·爱曼的《回忆》获得1963年印度文学院奖。

7.迈提里语诗歌

迈提里语与孟加拉语相近,是印地语方言之一。迈提里语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早期著名诗人维德亚伯迪(1390—约1460)。他的叙事长诗《吉尔蒂颂歌》表现了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主义精神。他的抒情诗影响更大,在迈提里地区广为传诵。迈提里语有一种歌唱戏剧,是用迈提里语和梵语混合写的,最著名的剧作是《宝树移自天宫》。19世纪时昌达·杰哈用迈提里语翻译了《罗摩衍那》。还有一些诗人仿照梵文诗歌的模式写作迈提里语诗歌。近代最有名的诗人是西塔拉玛·杰哈。青年一代的诗人有伊沙那塔·杰哈(兼有戏剧作品),其他如吉凡那塔·杰哈、哈什坎塔·米斯拉等,都对现代迈提里语诗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戏剧方面,吉凡那·杰哈彻底摒弃了梵语而完全用迈提里语写作社会向题戏剧、开拓了新的创作领域。现在,独幕幽默剧非常流行。

8.孟加拉语诗歌

孟加拉语文学创作在现代文学一些领域都处于全印度的领先地位。最伟大的作家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全印度的骄傲。孟加拉早期最著名的抒情诗人是钱迪达斯(生卒年月不详,约在14至15世纪)。在史诗方面,格里迪瓦斯把梵语《罗摩衍那》翻译为孟加拉语(约1420)。马拉达尔·巴苏在1473至1480年间,拉古纳塔在16世纪都曾翻译、改写过《薄伽梵》;卡温德拉、斯里卡拉·南迪在1500年前后、卡西拉马在17世纪都曾翻译、改写过《摩诃婆罗多》。穆斯林影响进入孟加拉后,一批穆斯林作家将印地语及波斯语作品译成孟加拉语。近代孟加拉诗歌的先行者是迈克尔·默图苏登·德特(1824—1873)与班吉姆·金德尔·查特吉(1838—1894)。查特吉的不朽诗歌《礼拜母亲》歌颂了祖国,鼓舞了印度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早期现代孟加拉诗人有伦格拉勒·班纳吉(1827—1887)、比哈里拉尔·恰格尔沃尔迪(1835—1894)、纳文·钱德拉·塞纳(1847—1909)。早期的剧作家有迪纳本图·米特拉(1830—1873)、拉吉克里什纳·罗伊(1852—1895)、阿姆里塔拉勒·鲍斯(1853—1929)。其中最著名的是吉里希·金德尔·考什(1844—1911);他创作了近90部剧本。孟加拉文学创作最为辉煌的时期是诗歌巨星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光照文坛的时期。他在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起了全世界对印度文学的瞩目。泰戈尔的作品是印度文艺复兴的伟大里程碑。他写的歌颂“印度母亲”的诗作被采用为印度国歌。与泰戈尔同时的主要诗人及剧作家是代温德尔纳特·塞纳、卡米尼·拉伊夫人、阿格希耶·古马尔·伯达尔、拉贾尼·坎塔·塞纳、萨蒂延德拉纳特·达塔、德维金德拉勒·拉伊、克西罗德·钱德拉·维迪亚文诺德(作有50部戏剧)、阿图尔·普拉萨德·塞纳、纳兹鲁尔·伊斯拉姆等。吉沃纳南德·达斯、伯勒孟德尔·米特拉、布特代沃,巴苏是三位进步诗人。

9.阿萨姆语诗歌

阿萨姆语文学创作活动开始于公元13世纪末期。当时的作品是仿照梵语史诗模式及神话题材写作的史诗。主要作家有海姆·瑟尔索迪、哈里哈尔、卡韦拉特纳。以后,马达瓦·坎达里用哈萨姆语翻译了《罗摩衍那》及《摩诃婆罗多》,巴塔代瓦翻译了《薄伽梵往世书》。同时期的诗人还有拉马·瑟拉索迪。15世纪、16世纪时,群众性的崇拜毗湿奴的宗教运动推动了歌颂黑天(毗湿奴的化身)的创作活动。当时最著名的圣僧辛格尔·代沃(1449—1568)和他的学生一起翻译了一些梵语经典,并创作了“伯尔基特”体宗教诗歌和“安基雅”体宗教舞蹈戏剧作品。受英国文学影响的现代阿萨姆文学先行者是现代主义者、学者兼创作家海姆金德尔·伯鲁阿(1835—1896)。现代的主要作家有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勒克什米纳特·贝杰伯鲁阿(1867—1938);抒情诗人金德尔古马尔·阿格尔瓦尔(1858—1938);热情洋溢的爱国诗人拉姆勒冈德·帕达加里耶(1853—1936);作品有历史主义倾向的希代什沃尔·伯勒伯鲁阿(1876—1939);讴歌大自然的诗人拉古纳特·戈杜里;富于神秘主义色彩的纳利尼巴拉·德维夫人;现实主义诗人隆拉特·钱德拉·戈斯瓦尼(1886—1944);进步诗人海姆·伯鲁阿。值得提及的作家还有古纳皮拉姆·伯鲁阿、帕德默纳特·戈罕·伯鲁阿、钱德拉达尔·伯鲁阿、纳库尔·钱德拉·布扬、普拉桑纳拉尔·乔杜里、代巴钱德拉·塔卢克达尔、钱德拉坎塔·普坎、苏伦德拉纳特·赛基雅等。

10.奥里萨语诗歌

奥里萨语文学创作活动最早见于13世纪和14世纪。萨勒拉·达斯把《罗诃婆罗多》翻译改写为奥里萨语版本,伯勒拉姆·达斯翻译改写了《罗摩衍那》,贾格纳特·达斯翻译改写了《薄伽梵》。对其他梵语神话作品的翻译改编相继出现,一直持续到18世纪初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乌本德尔·庞吉(1685—1725),写作过难度较大的各种类型诗歌。以后一个阶段的诗人写作了大量以崇拜毗湿奴为主题的宗教性作品。在英国殖民时期,拉马汕卡·罗伊、拉塔纳特·拉耶首先写作了无韵体诗歌;帕吉尔·莫汉·塞纳伯迪(1843—1918)是一位富于才华的多产诗人;高伯本图·达斯(1877—1928)把诗歌创作与建筑艺术结合在一起。在戏剧方面,对传统的舞蹈戏剧进行了新的改进,主要的剧作家有拉马汕卡·罗伊、卡马帕拉·米斯拉、维卡里查兰、帕特奈克、戈文达·苏尔迪奥、阿斯维尼·库马尔·戈什、卡里查兰·帕特奈克等。还有一派作家主要从泰戈尔的作品中获取灵感进行创作;另一些诗人的作品则体现了弗洛伊德及马克思的学说。

五、印度—达罗毗荼语诗歌

1.泰米尔语诗歌

在印度—达罗毗荼语族中,泰米尔语有着最古老的文学作品。古代泰米尔语梵语文学早已编成文集,保存至今。大约公元300年时,泰米尔语“桑格姆”(意为“学府”)诗歌汇编包括了500多名诗人的作品,其中有一些是女诗人,如著名的女道德家阿瓦雅尔。学府文献包括有《八大诗集》《十大歌集》及18部教诲诗歌。这些早期诗集包括各种内容的长诗短歌,表达对爱情及战争的感触,描绘城乡社会的生活习俗,表述伦理道德的格言、谚语,歌颂国王(如帕拉瓦斯、乔拉斯、潘迪阿斯)的武功和恩德,礼拜各种不同的神祇圣灵,描写城市、港口以及海外贸易情况等。值得特别提及的是两部教诲诗集。一部是蒂鲁瓦尔卢瓦尔所作的《蒂鲁古的拉尔》,另一部是《四行诗集》。第一部的内容涉及德行、精神、爱及物质幸福等各个方面,表达异常简练,堪称为智慧的结晶,成书以来译作不断,影响非常广泛。第二部是耆那教义的汇集。泰米尔语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出现在很早的历史时期。泰米尔诗人也作有类似的长篇叙事诗,著名的有《脚镯》又名《西拉巴提伽拉姆》叙述柯伐兰贞烈的妻子甘纳基的悲惨故事,她后来成为爱情忠贞的典型,并被尊为圣者。这部长诗的作者是塞勒国的王子伊兰戈。他出家为僧后写了这首动人的叙事诗歌。公元5世纪以后,印度教开始在泰米尔流行,与佛教、耆那教一样,对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6、7、8世纪时,湿婆教派和毗湿奴教派竞相传播,产生了丰富的虔诚派诗歌。这些泰米尔语的赞美诗歌充分表现了泰米尔语优美动人的特色。从10至13世纪兴盛的乔拉斯王朝时期,重要的诗人有甘班(12世纪)、贾扬孔达尔、奥塔库塔尔、普哈愣迪等;其中最著名的是甘班,他用泰米尔语翻译了《罗摩衍那》,保存了梵语原著的虔诚特点。近代泰米尔语文学创作开始于17、18世纪时与西方的宗教接触。当时的意大利传教士德·诺比利(约生活在17世纪至18世纪)和法国传教士贝希进入泰米尔纳德,归化入籍,传道教学,并用泰米尔语写作诗歌、散文等作品。后来由于英国文学的影响,现代文学的建立,泰米尔诗歌开始了它的新时代。到了“自由运动”时期,出现了现代伟大诗人苏比拉马尼亚·巴拉蒂(1882—1921)。他是用纯粹的泰米尔语写作的印度优秀作家,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巴拉蒂之后的一些富有天才的诗人是S·D·S·约吉、苏拉比、德西格·维拉亚格姆·比莱(1886—1964)、纳马卡尔·拉马林格姆·比莱等。现代泰米尔语作品的特色是用语简朴,充满爱国精神,渴求社会平等,整个文坛呈现左倾色彩。泰米尔也富有音乐、舞蹈以及舞蹈的传统。戈帕拉克里希纳·巴拉蒂(1881—1964)的虔诚派歌词是现代这一类作品的杰出代表。现代戏剧的开创者是孙达拉姆·比莱(1855—1897)、山班达·木达里亚尔(1873—1966)、苏里雅纳拉雅纳·萨斯特里等。孙达拉姆·比莱创作了第一部泰米尔语戏剧《马诺马尼亚姆》。山班达·木达里亚尔创作了《马诺哈拉》等许多剧本,翻译了许多英语(包括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梵语的剧作。克·巴瓦拉克的剧作《格达尔的胜利》《国旗》也深受欢迎。当代的泰米尔戏剧舞台上出现了更多的社会讽刺剧,其中不乏成功之作。

2.泰卢固语诗歌

泰卢固语最早的诗歌作品见于公元11世纪,当时著名的诗人是南纳耶。13世纪时的迪根纳和14世纪时的耶尔拉普拉格德先后翻译、改写了梵语史诗《摩诃婆罗多》。另外几位诗人翻译了《罗摩衍那》。15世纪时,鲍登纳翻译的《薄伽梵往世书》达到了梵语原作的艺术水平。其他梵文经典和神话作品也都先后被翻译、改写为泰卢固语。在湿婆教的影响下,诗人索马纳塔创作了两部内容丰富、知识深厚的诗歌。梵语中非宗教性的作品同样吸引了泰卢固诗人的注意,例如,卡塔纳改编了檀丁的梵语传奇《十公子传》。这个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希里纳特发表了泰卢固语诗歌杰作《那罗传》以及歌颂帕尔纳德英雄的爱国主义诗篇。14世纪至17世纪时,继查耶纳伽尔王朝大力提倡文学创作,出现了梵语文学和泰卢固语古典文学的文艺复兴时期。国王克里什纳德瓦拉雅奖掖了八位有才华的诗人,称为宫廷“八大支柱”。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诗文结合。称为“诗体传记”(音译“普拉班达”体)的叙事诗体,用来写作各种类型的故事。同时,梵语的“百咏”诗体在泰卢固语中也相当盛行,多是用来写作爱情、宗教、伦理等方面的诗歌。梵语对泰卢固语的词汇影响很深。印度南方也喜爱用泰卢固语配入音乐或舞蹈节目之中,在泰米尔中心地区一带尤其盛行。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泰卢固语文学进入现代时期。这一时期的先驱者是甘杜古利·维雷夏林格姆·潘图鲁(1848—1919),他是现代泰卢固诗歌、戏剧、散文的奠基者。著名的天才诗人是文格德·夏斯特里(1870—1950)。现代戏剧的内容以社会改革为主,主要的作家有C·勒克希米纳拉辛亨、G·阿帕·拉奥、贝拉里·克里什那默加尔鲁。在孟加拉文艺复兴及英国诗歌的影响下,掀起了抒情诗歌的写作运动,其中有B·阿帕·拉奥、A·巴普·拉朱、提鲁帕蒂·温卡塔·卡武鲁、R·苏巴·拉奥、D·V·克里什纳·萨斯特里、V·萨蒂亚纳拉亚纳、D·拉米·雷迪等,他们有的采用民歌的题材和调式作诗,获得极大成功。当代的剧作家有P·V·拉贾曼纳尔和纳尔拉·文卡特斯瓦拉·拉奥。和其他地区一样,泰卢固的文学创作活动也呈现左右摇摆不定的状态,有现实主义运动兴起,也有新古典主义流派作家获得成功。

3.卡纳尔语文学

公元6世纪、7世纪时,耆那教徒通过传教活动,促进了早期卡纳语文学的产生。他们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引入或改编梵语史诗、神话故事以及古典作品等,采用的形式往往是诗文结合的“诗体传记”。10世纪时,本伯、彭纳、伦纳等先后改写或翻译梵语《摩诃婆罗多》及《罗摩衍那》。10世纪末叶,纳格瓦曼把梵语重要散文传奇《迦丹波利》译成卡纳尔语。嗣后,诗歌开始面向大众,采用本土音律,形式及内容都趋向简朴。12世纪时,湿婆教兴起后,也采用朴素的语言,通过音乐和歌曲进行广泛的传教活动。14至16世纪时,维查耶纳加王朝奖励文学,崇尚古典著作,恢复对梵语作品的模仿与写作。当时古马尔·维亚萨改写了《摩诃婆罗多》。在戏剧方面,流行的是民间舞蹈戏剧,当地称之为“雅克萨考纳”,一直延续至18世纪、19世纪,盛行不衰。现代卡纳尔语文学的奠基人是马斯迪·文格代瑟·艾衍加尔、D·V·贡达帕、B·M·斯里坎塔雅。他们写作了许多诗歌、戏剧、故事等作品,被人称为“文坛三杰”。现代诗人有戈文达·帕伊、本德雷、K·V·普塔帕、V·西塔拉米亚、P·T·N·拉贾拉特纳姆、穆伽里、马杜拉·钦纳、K·纳拉西马斯瓦米、阿迪格、斯里达拉、维纳亚克等,他们写作了各种类型的现代诗歌。现代戏剧以社会问题为主要内容,剧作家有胡伊勒戈尔、克鲁尔、T·P·凯拉萨姆、阿迪亚戈卡克等。

4.马拉雅拉姆语诗歌

公元9世纪时,马拉雅拉姆语开始从泰米尔语分离出来。但是泰米尔语的影响一直保持到14世纪,可从当时的《罗摩功行记》及《摩诃婆罗多颂曲》见到这一迹象。不久,在纳姆普蒂里·婆罗曼斯的影响下,马拉雅拉姆语及其文学形式都梵语化了。马拉雅拉姆语成为印度语言中梵语化程度最高的语言,并产生了用马拉雅拉姆语和梵语双语创作的“马尼普拉瓦拉姆”文学。15世纪时,著名诗人图恩恰图·埃朱塔坎·拉马奴吉那利用“鹦鹉民歌”的音律改写了《摩诃婆罗多》与《心灵的罗摩衍那》。当地还流行一种叫做《阿特卡塔》的舞蹈诗剧,内容是神话故事;17世纪以后,还不断有这种诗剧的作品。18世纪时,诗人孔詹·楠比亚利用民间流传的另一种叫做“杜拉尔”的舞蹈剧形式创作了对社会问题进行抨击的幽默作品。在英国文学的影响下,马拉雅拉姆语文学创作迈入了现代时期,在各个领域都卓有成就。古典主义作家有乌卢尔(1877—1949),浪漫主义抒情诗人有库马伦·阿夏恩(1837—1924)、瓦拉托尔、古卢帕、昌根布沙·克里希那·比莱(1911—1948)、V·S·梅农、帕拉·纳拉扬·奈尔等,进步主义作家有E·V·克里希纳·比莱、C·J·托马斯、M·戈文丹等。

5.印度英语诗歌

从公元18世纪下半叶以后,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也有一些作家用纯正的英语写作发表各类作品,如新闻报导、散文、说明文、短篇故事、长篇小说等,诗歌的数量也相当可观;这些作品获得了成功和赞誉。英语诗歌的创作首先从孟加拉开始,主要的作家有迈克尔·默图苏登·德特(1824—1873)。主要的作品有朵露·德特(1856—1877)的《拾自法国田野的一束落穗》(1876)和《印度斯坦古代歌谣传说选集》;拉姆希·金德尔·德特(1848—1909)创作的《印度古代诗歌》以及改写的《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萨罗季妮·奈都(1879—1949)写的《金色的门槛》(1905)、《时间之鸟》(1912)、《折断了的翅膀》(1917)等。这一时期重要的作家还有奥罗宾多·高斯(1872—1950),他的英文诗文集长达700余页包括抒情诗歌、戏剧诗歌以及带有神秘色彩、玄学色彩的其他作品。泰戈尔主要用孟加拉语写作,但他也用英语发表散文和论文;他将诗集《古檀迦利》自译成英语出版后,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印度各地都有用英语写作的作家,而以南方作家为主。著名的诗人有G·K·切托尔和曼吉里·S·伊斯瓦兰。英语戏剧作家有赫林德拉纳特·恰托巴底亚耶(生于1898)以及曾经担任马德拉斯律师及法官的V·V·斯里尼瓦萨·阿扬加尔。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2:4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