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的礼治思想
释义

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的礼治思想

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的礼治思想

1.人必为群,为群必礼

“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故宫室不可得而居也。不可少顷舍礼义之谓也。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谓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君者,善群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故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政令时(适时符合实际),则百姓一,贤良服。”(《王制》,第156至157页)

人类组成社会,就必然要有礼仪道德法制规范,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礼仪法律规范。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智慧)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王制》,第156页)“天地者,生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王制》,第155页)

“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者,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正错(安置)之,人莫之能诬(欺骗)也。”(《王霸》,第214页)国家没有礼法,社会就不会安定,礼制用以安定国家,好比称、墨绳、圆规之用于度量轻重、曲直、方圆一样,把它放置正确了人们就信服,并自觉而尊礼。

2.礼者,政之挽也

“礼者,政之挽(引导)也;为政不以礼,政不行矣。”(《大略》,第552页)“礼”是政治的引导,国家不制定倡导礼义,政令就不畅通,下可以抗上,上无理压下,上压下抗,政令必乱。因此,“礼”是人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既是心理意志,又是行为举止的指南。

荀子说:“礼者,人之所履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无成,国无礼不宁。”(《大略》,第554页)上下级之间无礼就不会相互尊重,就办不成政事;父子之间无礼,就不会相互亲近;兄弟之间无礼,就不会相互友悌;夫妻之间无礼,就不会相亲相爱。若如此,则青少年得不到健康成长,老年人得不到尊敬和关怀,社会就不和谐,人类就不可能健康发展。

“礼者,治辩(治理)之极(最高原则)也,强国之本也。”(《议兵》,第312页)礼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原则,荀子在政治上是主张儒家的礼治的,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礼的关系,人人懂礼、尊礼、行礼,家庭、社会、国家就会融洽和谐。荀子也主张法制的,主张以礼为主,礼法相辅相成。

国家要重视礼的教育与建设,“礼也者……老者孝焉,长者悌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大略》,第549页)。古今都倡导礼义,只是时代不同,其内涵不断丰富发展。荀子尖锐指出:“非礼,昏世也;昏世,大乱也。”(《天论》,第359页)人世间的许多矛盾纷争,并非都是利害冲突,有些是由无礼而起。提倡礼义,树立正气,营造人人讲礼义的和谐环境,古今皆如此。

3.礼者,养也

“礼者,养也。”(《礼论》,第393页)礼,就是养,就像物质资料对于人的生养一样。不过,礼是精神心理的滋养,是人的精神主导。礼是总原则,可用礼分别规范人们的不同行为。“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名分,等级规范)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故无分者,人之大害矣;有分者,天下之有利也。”(《富国》,第177页)

欲望是人的本性,人生而有欲。“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实质)也;欲者,情之应也(感情的反应),欲可得而求之,情之所以不免也。”(《正名》,第480页)人的本性是客观自然社会形成的,情感是本性的实质;欲望是情感的表现,人们认为欲望可以得到就去追求。“今人之性,食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性情也。”(《性恶》,第489页)“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性恶》,第493页)人天然就有这些本性,荀子由此得出人性恶的结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性恶》,第490页),因此,人必须受教育,学礼仪。“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性恶》,第489页)“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人无礼则乱!”(《性恶》,第493页)因此,人从小就要接受教育,学习礼、义、仁、智。“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辨别能力),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得贤师而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予仁,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潜移默化)。”(《性恶》,第505页)荀子也承认人的本性有美善的一面,有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人性不论善恶都必须接受严格的教育,培养礼、义、仁、信的美德。

4.礼有三本,以顺民心为本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氏族)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礼论》,第395页)礼是顺应自然社会的存在发展而产生的,也是祖先传承下来的,是师长从小教导的。荀子指出礼的产生是由于人的本性欲望,人为实现其利益欲望,必然相互之间发生矛盾与斗争,他说:“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之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礼论》,第392页)

荀子提出来的礼,从当时的情况看是适应封建等级制的需要的,是为封建等级制服务的,他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富国》,第175页)

荀子同时提出:“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大略》,第549页)礼要得到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同与支持,要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礼以顺人心为本,故亡(不见)于《礼经》而顺人心者,皆礼也”(《大略》,第549页),这是礼得以推行的社会实践基础,礼随时代发展而推陈出新。现代化、通俗化、大众化、从前没有的事物,只要是人民喜闻乐见的,合理健康的,只要“顺人心者,皆礼也”(同上)。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6 23:3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