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两宋词·苏轼·江城子》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释义

《两宋词·苏轼·江城子》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诗词鉴赏《两宋词·苏轼·江城子》苏 轼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①十年:苏轼妻王弗治平二年(1065)五月卒于京师,到熙宁八年((1075)正月将近十年。②“料得”三句:孟棨《本事诗·征异》录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断肠处,明月照孤坟。”短松冈,指王弗的墓地。

鉴赏 悼亡是诗词的一个重要题材。这首词可以说是悼亡词的开山之作,也是巅峰之作。悼亡的作品要写好,第一要写得悲痛,第二要写得巧妙,第三要写得真切。

至和元年(1054)苏轼19岁的时候,16岁的王弗嫁入苏家。据苏轼的《亡妻王氏墓志铭》说,王弗是眉山青神县乡贡王进士之女,生性谨慎肃穆,嫁人苏家后孝敬公婆,平时又能辅助夫君,是典型的贤妻。苏轼回忆,王弗刚入门时大家都以为她不知书,但是发现她经常在一旁看着苏轼读书,后来苏轼忘了书里的内容,王弗却能记起来,这才知道她不仅谨慎而且非常聪明。王弗在苏家最困苦的时候入嫁,后来又随苏轼一路游宦漂泊。苏洵曾经对儿子说:“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本以为夫唱妇随能够偕老,谁曾想王弗二十七岁便香消玉殒,这对苏轼的打击是很大的。

在王弗逝世之后的十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在政治上受到排挤,心情很压抑。在杭州三年不得调,好不容易调任密州,正赶上密州凶年,政务繁忙,自己的生活也困苦到要以吃杞菊以维持的地步。压抑、困苦、繁忙,让他渐渐淡忘了对前妻的思念,再加上继室王润之和儿子都在身边,思念有了寄托,所以苏轼此时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想到过前妻了(“不思量”便是这个意思)。但正因为如此,这偶然的一梦才显得更加悲痛! 蓦然回首,竟然已经十年!

整首词梦境、思念之境和现实混杂在一起,我们千万不可强为之解。大致上,上阕是着重写现实的自己和思念,下阕则着重写梦境。其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已经成为悼亡作品的代表,它是整首词的中心。苏轼在悲痛中写这首词的时候,如果说还有一点点的清醒来考虑所谓“结构”“布局”的话,那它的成果就是选了这句作为开始。之后,一切就像滚滚洪水,奔腾而来。

“绝品”的赏析是无法用文字表述的,我们最多只能在字面上作一些简单的解释,更深的内容必须要读者自己慢慢体会。“不思量,自难忘”,是慨叹自己被生活所迫,居然淡忘了对前妻的感情,但是这一梦又忽然把他唤回到了当年的那种悲伤。当时苏轼在密州,离眉州的王弗墓地不止有千里远,但把“无处话凄凉”的原因归结于墓地太远,则是痴语。言外之意,如果此时墓地就在附近,苏轼必然会到墓前哭泣,以倾诉这些年来的凄凉。然而生与死的距离,又怎是人力所能突破的,“纵使”三句是想象,由“无处话凄凉”更近一步,纵使“有处话凄凉”又当如何?苏轼假设,即使能够来到王弗墓前“相见”(现在他把这个看作是“相见”,看作是最大的愿望,这又是何等的悲痛!),自己也因为经历了这些年的磨难而满鬓风霜,妻子可能已经认不出来,因为他已经不再有当年的年少,他们也再找不回当时少年夫妻的甜蜜。

上阕在倾泄了大量悲痛之后,下阕起笔没有显得非常激烈,而只是如实地描绘了梦境,描绘了梦中那幕甜蜜美满的场景。但是他忽然发现,这一梦境正是他所有悲痛的写照:夫妻相守已经永远是一个梦了! 更加强烈的伤痛再次涌上心头,在梦里他们相顾无言,泪流千行,而现实中写词的苏轼,必然也是泪流千行。分别十年的爱人相见,往往会因为千言万语一时涌上心头,不知从何说起而忽然变成了沉默,这一句写得很真! 词的最后,悲痛转为悲歌,思念化为誓言:“料得”三句很像是一种哀歌,又像是对前妻的誓言。其实这句话写得很通俗,“断肠处”“明月夜”,已经是用滥了的词句(见本词注释),可是这里竟然达到了如此震撼的效果。

最后说一下这首词的韵,它押了“阳”“唐”韵(二韵可通押),这是一个开口度很大的韵,适合表达慷慨激烈的感情(豪放词的开山作《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押的就是这个韵)。写悼亡这种忧伤、悲痛的感情,居然用这样的韵,恐怕只有苏轼有这种魄力和天分,也足见他的悲痛是何其庞大深切,因慷慨方能悲歌。(姚苏杰)



仕女图 樊虚



链接 俗称“三苏坟”的苏轼墓园。其墓园在今河南省郏县西北小峨眉山麓。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卒于常州(今属江苏),次年移葬于此。政和二年(1112)苏辙卒于颍昌(今河南许昌),子孙将其葬于苏轼墓侧。元至正十年(1350),县尹杨允复于此筑苏洵衣冠冢。墓园历经元、明,屡有修葺,现仍保存完好。占地约三十余亩,四周筑有围墙。正门前设神道,两侧立有华表、石兽、石翁仲等。大门内有一明代所建石坊,坊楣刻“青山玉瘗”四字,柱刻苏轼的诗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享殿为硬山式建筑,廊庑及殿内存碑碣十数通,多为历代士人仰慕赞叹之作。享堂后为祭坛,坛北三冢隆起,略呈东北、西南向排列,苏洵墓居中,苏轼、苏辙墓在两旁。冢前各立墓碑,碑前设石雕供案、香炉、宝瓶、烛台等。供案雕有朱雀、飞马、麒麟、花卉等图案,其中苏轼墓前的供案所刻两只口衔花束、背向而奔又回首相顾之羊,形态生动,是石刻佳作。墓园南面约二百米处为广庆寺,寺内有三苏祠堂,内供元至正年间所塑三苏像,至今保存完好。

江城子



苏 轼



猎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 ①猎词:通行诸本多作“密州出猎”,所据底本(中华书局《苏轼词编年校注》)题“猎词”,姑从不改。②“左牵”句:古人常以牵犬擎鹰显示狩猎时气概之豪迈。黄,黄犬。苍,苍鹰。《太平御览》卷九二六《羽部·鹰》引《史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不可得矣。”(今本《史记》无“臂苍鹰”句。)③锦帽貂裘:锦蒙帽、貂鼠裘,原为汉羽林军的装束,此指苏轼随从的穿着,也代指随从。④千骑:一人一马称一骑,千骑是暗示知州身份。傅幹注:“古者诸侯千乘。今太守,古诸侯也,故出拥千骑。”其实这里可以理解成虚数,只言其多。⑤倾城:全城之人,这里是写随行观众之多。⑥“亲射”二句:《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 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⑦“酒酣”句:化自宋苏舜钦《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胸胆森开张,弯弓射欃枪。”⑧“持节”二句:《史记·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战功。但因为上报战功时虚报了六个“首虏”,被削爵。冯唐向文帝劝谏,文帝“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这里作者以魏尚自比,希望受到朝廷的重用。⑨天狼:天狼星,主侵略。这里是指辽和西夏等对宋朝造成边患的异族。《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鉴赏 一般把这首词认为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傅藻《东坡纪年录》:“熙宁八年乙卯,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诗……又作《江神子》。”所作诗即《祭常山回小猎》和《和梅户曹会猎铁沟》,《江神子》即《江城子》。熙宁八年(1075)十月,已经到任将近一年的苏轼,因为密州闹旱灾,亲自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古时会猎是“演武”,是一种劝人民习武卫国的活动,当然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娱乐。苏轼作为一个文人太守,是有教民演武的责任的。既然是与“尚武”联系在一起,因此全词的意境非常豪迈开阔,语言典雅而流畅,语气雄壮磅礴,丝毫没有“小词”的局促婉约。苏轼对此也颇为得意,他在《与鲜于子骏书》里说:“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写呈取笑。”这里苏轼所提出的“自是一家”,被认为是豪放派词风的开山纲领。在与柳永词的比较中,苏轼虽仍称词为“小词”,但是却归纳出了“壮观”这一特点。下面且看如何壮观吧。

开篇自称老夫,其实苏轼此时才40岁,还勉强称得上壮年。这里作者是用无数个不服老的古代将军如廉颇、黄忠等,来凸显自己的豪情。一个“狂”字贯穿全文,它既是写整个会猎过程万马狂奔的激烈,也是写苏轼内心狂猛的激情。作为一个从小接受文人教育的士大夫,他的心中却潜藏着习武报国的勇士情志,在特定的场合下,这种潜藏的情志以一个“狂”字为契机,喷涌而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太守:他的双鬓微白,但满面红光;他牵黄擎苍,策马奔驰;他身后是全副武装、雄赳赳的羽林护卫;他们像风一样地奔驰过平冈,骏马扬起漫天的尘土;他们的后面是为了一睹太守的英姿而倾城出动的人们;而我们的太守为了报答人们追随而来的情意,决定效仿孙郎,为他们亲自表演射虎。这是多么“狂”的一个太守! 这里的“为报”二字,主语应该是太守,“倾城随太守”应是指倾城而出随太守观猎的人们,“报”是回报、报答的意思。

狩猎完之后,一般都要就地享用一部分猎物,并且大宴追随而来的手下。下阕描写的就是太守欢宴并且“酒酣”之后的情景。如果说上阕写“狂”是一种清醒的“狂”的话,那么下阕则是一种“醉狂”了,那就是真狂。世传苏轼酒量不大,饮少则醉(有点像他老师欧阳修),但是越容易醉的人越容易体会到酒的妙处,酒酣之后“胸胆开张”,心中掩藏的壮志豪情更加不受控制地喷涌出来。他说:即使我的双鬓已经略白,这又有何妨——这是以不服老的名将廉颇等人自比。他说:我现在是在密州,但朝廷何时能够派下冯唐这样的使节,来任命我,让我去守卫边疆呢——这是以抗击匈奴的名将魏尚自比。他说:到那个时候我一定要把我的宝雕弓拉得像满月一样,射落那些侵犯中原的贼星——这大概又是以类似飞将军李广这样的人在自比吧。下阕的这三个“自比”把一种醉狂写得淋漓尽致,很少有人敢像苏轼这样把三个如此著名的将军自比,何况自己只是一个文人。当然,这种“狂想”的后面,实际上还隐藏着许多悲哀,因为正是由于现实并非如此,才只能借狂想来倾诉。三个自比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尤其能够体会出很深的悲凉。如果说整首词还有一点点压抑的情绪的话,就是“持节”这两句,在全词高亢嘹亮的旋律中,这是唯一一处低回沉吟的地方。可正是因为这一处的低回沉吟,使得全词不至于太单调,不至于太高亢,因此才更多了一份灵动,一种深度。我们在朗诵这首词时,应该在这里形成一个先抑(“持节”句)后扬(“会挽”句)的波折。(姚苏杰)



秋猎图 【清】任预



链接 苏轼与词风革新。苏轼之前的许多词人,其作品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的艳情题材。苏轼把文学革新的精神扩展到词的领域,明确提出词是“古人长短句诗”(苏轼《与蔡景繁》),主张词要写得“句句警拔”,有“诗人之雄”(《答陈季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诗为词”。苏轼的这种主张在他的词作中也得到鲜明的体现,因而,词在苏轼的手中,其题材已从“倚红偎翠”“浅斟低唱”的风气中解放出来,在词的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都已提高到与诗相同的地位。这种词体解放的追求与提倡具有冲决传统的意义,但苏轼的词体改革也受到一些正统词人的批评。就连苏轼门下的弟子陈师道和晁补之也不无微辞地说他的词“要非本色”(《后山诗话》),“不是当家语”(《复斋漫录》)。而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对他的批评就更加尖锐,她在《词论》中明确批评道:“晏元献(晏殊)、欧阳永叔(欧阳修)、苏子瞻(苏轼),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

宋代发达的教育体系。赵匡胤建立宋王朝之后,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在国都汴粱(今河南开封)设立太学,以及包括武学、律学、算学、医学、画学在内的各种专科学校。南宋时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和福州等地,城内的乡校、家塾、书舍遍及里巷,当时就有“学校未尝虚里巷,城里人家半读书”的说法。

天狼星。天狼星为全天最亮的恒星,是属于大犬座的双星(大犬座阿尔法星)。其主星直径是太阳的2倍,表面温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约2倍。其伴星(双星中亮度较小的一颗)1862年被美国人发现,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白矮星。我国古人很早就有对天狼星的记载,并认为它是一颗主侵略的凶星。但在古埃及,天狼星的“偕日升”便意味着尼罗河河水的泛滥,两岸的农田因此得到灌溉,所以它被当作神明般崇拜。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