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无名氏·如梦令》无名氏
无名氏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①,吹彻小梅春透②。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注释 ①玉笙:极言笙之精美。笙,一种簧管乐器。②小梅:双关语。既指乐曲名《小梅花》,也指春日开放的梅花。
鉴赏 倘若我们把这首词看作一幅画,那应是一幅宋代的工笔画。细节刻画入微,状物精美无双。起笔二句尤其工整:“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写莺歌燕舞的词句成千上万,然而这两句却格外与众不同,写莺,只写它的小嘴,镜头推近在莺嘴啄花的那一瞬间,红色花瓣忽然无声滑落。“啄”字精巧,是细微敏锐的观察所见;“溜”字别致,带来几分活泼的意趣。杜甫有诗云“香稻啄馀鹦鹉粒”(《秋兴》),李煜有词云“佳人舞点金钗溜”(《浣溪沙》),这两句中的动词历来为人称道。本词首句六字,化用上述诗词中的两个动词,在极短的字词中构成丰富灵动的画面,并以一“红”字点燃了整幅画面,明艳中蕴涵春意无限。写燕,只写它的尾部,燕子掠水而飞,燕尾点水,湖面漾起波纹。“点”字,写出燕身轻盈;“皱”字,与南唐冯延巳《谒金门》中“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绿”字的使用,一方面绘出水波的颜色,另一方面也与首句中的颜色字“红”相呼应。红绿相间,莺燕相逐。“莺嘴”“燕尾”、花朵、绿波,这是工笔花鸟画的核心,然而“啄”“溜”“点”“皱”这四个动词使画意流动,超越了形似和雕琢,呈现出生机盎然之景。
从景物过渡到写人物,同样是抓住对象最有代表性的细节,于是对女子的形象描写凝聚在一点上,“指冷玉笙寒”。以“玉”形容吹奏乐器笙,同样也暗含玉指纤纤之意。玉指冰冷,玉笙寒凉,但接以“吹彻小梅春透”,于是春意袭人,吹散寒意。“彻”字指从头到尾地演奏乐曲,没有一点漏失的意思。李煜有“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玉楼春》)的词句。“吹彻”二字能予人无休止、无尽头的感发。于是这二句既有李璟《山花子》“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之深情寂寞,也有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暖意荡漾。这里含有两层转折,在“啄花”“点波”的轻巧纤细之后,忽然承以“吹彻”的深沉尽力;在“冷”“寒”的凉意之后陡然转为“春透”,而这两层转折的原因,都是由于佳人吹奏时用力之深、用情之切。于是佳人的真挚和专注、投入和热烈,在由“冷”“寒”暗示的寂寞氛围中燃起红霞。
然而歇拍竟以无奈至极的语气熄灭了这份执著的火焰,仿佛歌声从高遏行云陡降为沉郁低音。“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这分明是久处寂寞之中才有的忧愁之语。从“冷”“寒”到“春透”,再从“春透”回到“依旧”,情绪由低沉至高昂再至低落,曲折顿挫,透露出无法排解的忧伤情绪。虽然并未点明这忧伤的具体原因是伤春,还是怀人,抑或二者兼而有之,但“俱瘦”道出的憔悴瘦弱,已足以传递出佳人的无限辛酸。
这首短短的《如梦令》,以精致清丽的笔触,曲折尽致地绘出春日风物与吹笙佳人,宛如一幅宋人设色纸本花鸟人物成扇,娟秀柔婉,含蓄情深。(贾晓红)
吹笙仕女图【清】改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