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散文·唐代·争臣论》简析
释义

《散文·唐代·争臣论》简析

《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唐代·争臣论》简析

韩愈著。见《昌黎先生集》,收于《古文观止》。争臣,即诤臣,谏官。河北贤士阳城被荐为谏议大夫后在五年内没有论及时政,韩愈就此事而写了这篇评论,旨在激他直言陈谏。文章指出,身为谏官就应不顾个人安危,积极讽谏君主,而阳城独善其身,就是放弃职守,不能称为“有道之士”。有人认为阳城不进谏是不愿博得名声和君子不凌驾于人。韩愈批驳了这些错误观点。他指出,作为谏官应有所作为,仗义执言,耿直不阿,以身殉职,并借孔子、墨子为例,说明自古以来圣人贤士犹如民众耳目,为忧虑世道不公、怜悯百姓穷困,不图个人安危,直言不讳。结论是阳城应知过能改,忠于职守。这里反映了韩愈忠君爱民的思想和儒家积极入世的政治态度。全篇采用问答和辩论方式,层层设问陈疑,步步深入辩驳,观点鲜明,词锋犀利,直率泼辣,表现了作者刚正的个性。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7: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