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上山采蘼芜》原文|赏析
释义

《上山采蘼芜》原文|赏析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陈·徐陵编《玉台新咏》

《上山采蘼芜》最早见于《玉台新咏》,作“古诗”,《太平御览》引此诗作“古乐府”。这诗通篇问答成章,此种体例在乐府诗中较多,在古诗中则未曾见之,故作“古乐府”比较符合实际。

这是一首描写弃妇的民歌。在我国古代社会,妇女被丈夫无故遗弃成为一个经常性的社会问题。汉代出妻、休妻的现象就十分严重,据周寿昌的《两汉书注补正》说:“汉法,以无子出妻为常法,若在后世,骇人听闻矣。又汉时颇多夫妇之狱,如冯衍两出其妻,黄允附贵出妻,范升为出妻所控,被系,几困于狱。殆一时风气使然。”(王先谦《后汉书集解·桓荣传》引)这种社会风气反映到文学创作中来,就造成了汉代乐府民歌有着较多描写弃妇题材的作品,而本诗就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篇。

该诗是通过第三者的口吻,以叙事的方式来描写的。开头四句写弃妇途中遇到前夫并相问话的过程。 “蘼芜”,也叫“江蓠”,是一种香草的名字,叶子干后可做香料。首句“上山采蘼芜”,以妇人上山采摘蘼芜起兴,可知她是个非常勤快的劳动妇女;此句又是比,以采香草暗喻妇人有着芳洁的品格。下句的“故夫”二字,又点明妇女是被遗弃的。两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初步交待了妇人的身份和思想品格。下面两句写妇人讯问前夫“新娶来的人怎么样”,这对弃妇来说显得十分自然,由此引出故夫的答辞,发展顺理成章。紧接着写故夫的回答。 “殊”,是好的意思,这里不限于容颜,而是泛指各个方面。 “颜色”,指容貌。 “手爪”,指纺织等方面的手艺技巧。此四句故夫的答辞既针对弃妇的问话,又联系眼前问话的本人,贯串了新人和旧人的对比。而对比的着眼点除了容貌外,主要是生产技巧,概括地提出了新不如故的结论。这既反映出弃妇的聪敏能干,也表现了故夫一定的念旧心理。故夫的回答是弃妇始料所不及的,但对她的夸赞并没有使她感到高兴,反而触发了她无限的委屈、哀怨,并想进一步试探故夫所说的话是否当真,于是过渡到弃妇的对话。

妇人接着所说的“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在回忆当时被遗弃情景的同时,有着丰富的潜台词:你说新人不如故人,我才不信呢!要真是那样的话,你怎么会让新人从大门堂而皇之地进来,叫我从旁边小门酸酸楚楚地离去,把我休弃了呢?这两句很符合弃妇当时的复杂心理。表面上说得很婉转,实际倾泄了妇人的悲愤之情,具有含蓄深沉,柔中见刚的特点。在写法上,两句运用得巧妙精当,不仅在内容上揭露了故夫喜新厌旧的老底,有助于深化主题;而且使行文改变了故夫的答话一气讲完而显得呆板平直、一览无余的状况,增强了诗作的跌宕起伏,摇曳生姿。在结构方面,这两句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由故夫“未若故人姝”的话引起,又直逼出下面故夫对新人、旧人的具体比较,使诗意自然顺畅地向前发展。

最后六句是故夫的进一步回答。“缣”,是一种黄色的细绢,价钱较贱。 “素”,是一种精白的绢,价钱比“缣”贵。“匹”,古代指长四丈,幅宽二尺二寸。这里故夫对新人和故人的生产技能作了对比,指出从所织东西的质量、数量来看,新人都不如旧人。这是对上诗“手爪不相如”一句的具体化,描写形象而有说服力。末句“新人不如故”,是带有总结性的话,其意思和前面所说新人“未若故人姝”一样,但用词不同,语言富于变化。全诗在这一句突然收结,对故夫的所言所行未作正面评论,对新人、旧人以后的处境也未作交待,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许多可供想象的地方,称得上是清音有余。

这首弃妇诗视角独特,构思新颖。它没有像有些弃妇诗那样,描写丈夫遗弃前妻的过程,或正面抒写弃妻的不幸,斥责男子的卑鄙,而只是叙述了弃妇和前夫的一场问答对话,还写了故夫一定的念旧感情。但由于有了中间两句“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这样的点睛之笔,已使前夫喜新厌旧的丑恶暴露无遗。至于念旧,并不是表现他对弃妻行为的悔恨,而是对“新人”已不觉其新,渐渐生厌的表现,是过去喜新厌旧在新情况下的重演。这样写,就比一般的写弃妻更曲折、更深一层地揭露了男子喜新厌旧的市侩嘴脸和肮脏灵魂。

本诗和有些弃妇诗写得比较愤激、显露不同,带有更多的委婉蕴藉、含而不露的特点。诗中没有任何直接谴责男子弃妻行为的词语,仅有的两句弃妇带有委屈哀怨情绪的诗,也写得婉而多讽,其余则都是客观地叙述故夫的答话。可是诗篇鞭挞故夫负义变心行为,同情妇女不幸遭遇的倾向仍然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了。它在表情达意上,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收到了意在言外,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张玉谷说此诗: “通章问答成章”(《古诗赏析》)。确实,全诗除了开头三句是叙事外,其余十三句都是问答对话, “通章问答”可说是此诗形式上的突出特点。诗中弃妇和故夫的对答声口毕肖、活灵活现,符合各自的处境、思想、神情,这就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使人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问答的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程度很高,但是质朴而不浅陋,直率却又醇厚,做到了语浅意深,言近旨远,正如胡应麟评论这首诗所说:“自质然甚文,自直然甚厚……皆闾巷口语,而用意之妙,绝出千古。”(《诗薮》内编卷二)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