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山海经·中次五经》译文与赏析
释义

《山海经·中次五经》译文与赏析

中次五经

《五藏山经传》卷五载:“此经所志,自上洛东绝大河达于诸山也。”在吕调阳看来,这一卷说的主要是,今河南洛水流域上游至黄河之间一系列的山脉。

【原文】

中次五经薄山之首,曰苟林之山,无草木,多怪石。

【译文】

中央第五列山系薄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叫做苟林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是奇形怪状的石头。

【原文】

东三百里,曰首山,其阴多榖、柞(zuò)(1),其草多(zhú)、芫(2)。其阳多琈之玉,木多槐。其阴有谷,曰机谷,多(dì)鸟,其状如枭而三目,有耳,其音如鹿,食之已垫(3)。

【注释】

(1)柞:柞树,也叫蒙子树、凿刺树、冬青,常绿灌木,雌雄异株,初秋开花,花小,黄白色,浆果小球形,黑色。

(2):即山蓟是一种可作药用的草,有苍术、白术两种,苍术是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可以入药。白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可以入药。芫:即芫华,今名芫花,瑞香科植物,落叶灌木,因树形矮小,被看作草。花可以药用,根可以毒死鱼。

(3)垫:一种因低下潮湿而引发的疾病。

【译文】

往东三百里,有座山是首山,山北面有茂密的构树、柞树,这里的草以草、芫华为多。山南面盛产琈玉,树木以槐树居多。这座山的北面有一条峡谷,叫做机谷,峡谷里有许多鸟,形体像猫头鹰,长着三只眼睛,还有耳朵,发出的叫声如同鹿鸣叫,人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疗下湿病。

【原文】

又东三百里,曰县(zhū)之山,无草木,多文石。

【译文】

再往东三百里,有座山是县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色彩斑斓的美丽石头。

【原文】

又东三百里,曰葱聋之山,无草木,多(bàng)石(1)。

【注释】

(1)石:即玤石,是仅次于玉石的石头。

【译文】

再往东三百里,有座山是葱聋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石。

【原文】

东北五百里,曰条谷之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药、亹(mén)冬(1)。

【注释】

(1)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开花,与牡丹花相似,可供观赏,而根茎可以入药。亹冬:俗作门冬,百合科植物,有两种,一种是麦门冬,又叫沿阶草,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须根常膨大成纺锤形,可入药;另一种是天门冬,也叫天冬草,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地下有簇生纺锤形肉质块根,可入药。

【译文】

往东北五百里,有座山是条谷山,这里的树木多是槐树和桐树,而草以芍药、门冬草居多。

【原文】

又北十里,曰超山,其阴多苍玉,其阳有井(1),冬有水而夏竭。

【注释】

(1)井:井是人工开挖的,泉是自然形成的,而本书记述的山中的所有均为自然事物,所以,这里的井指泉眼下陷而低于地面的水泉,因形似水井而这样称呼。

【译文】

再往北十里,有座山是超山,山北面多产苍玉,山南面有一眼水泉,冬天有水而到夏天枯竭。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成侯之山,其上多櫄(chūn)木(1),其草多芃(2)。

【注释】

(1)櫄木:据古人说这种树与臭椿树很像,高大的树干可以作车辕。

(2)芃:艽(jiāo)之讹,就是秦艽,草本植物,花紫色,根可入药。

【译文】

再往东五百里,有座山是成侯山,山上是茂密的櫄树,草以秦艽居多。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朝歌之山,谷多美垩(è)。

【译文】

再往东五百里,有座朝歌山,山谷里多出产优良垩土。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槐山(1),谷多金锡(2)。

【注释】

(1)槐山:应为稷山,位于今山西省稷山县。

(2)锡:这里指天然锡矿石,而非提炼的纯锡。以下同此。

【译文】

再往东五百里,有座槐山,山谷里有丰富的金和锡。

【原文】

又东十里,曰历山(1),其木多槐,其阳多玉。

【注释】

(1)历山:即上文的历儿山。

【译文】

再往东十里,有座历山,这里的树大多是槐树,山南面盛产玉石。

【原文】

又东十里,曰尸山,多苍玉,其兽多麖(jīng)(1)。尸水出焉,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美玉。

【注释】

(1)麖:指鹿科动物马鹿或水鹿,似鹿而小一些,体黑色。

【译文】

再往东十里,有座山叫尸山,山上多产苍玉,这里的野兽以麖居多。尸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优良美玉。

【原文】

又东十里,曰良余之山,其上多榖柞,无石。余水(1)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河;乳水(2)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洛。

【注释】

(1)余水:应作“乳水”。

(2)乳水:应作“余水”。

【译文】

再往东十里,有座山是良余山,山上有茂密的构树和柞树,没有石头。乳水从良余山北麓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河;余水从良余山南麓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洛水。

【原文】

又东南十里,曰蛊尾之山,多砺石、赤铜。龙余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洛。

【译文】

再往东南十里,有座山是蛊尾山,山上盛产粗磨石、黄铜矿。龙余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洛水。

【原文】

又东北二十里,曰升山,其木多榖、柞、棘,其草多藷藇(yǔ)蕙(1),多寇脱(2)。黄酸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璇(xuán)玉(3)。

【注释】

(1)藷藇:也叫山药。它的块茎不仅可以食用,并且可作药用。蕙:一种香草。

(2)寇脱:五加科植物通脱木,一种生长在南方的草,有一丈多高,叶子与荷叶相似,茎中有瓤,纯白色。其干燥茎髓通称草,可入药。

(3)璇玉:古人说是质料成色比玉差一点的玉石。

【译文】

再往东北二十里,有座山是升山,山上有茂密的构树、柞树、酸枣树,而草以山药、惠草居多,还有许多的寇脱草。黄酸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黄河,水中有很多璇玉。

【原文】

又东二十里,曰阳虚之山,多金,临于玄扈之水。

【译文】

再往东二十里,有座阳虚山,山上盛产金,阳虚山紧邻玄扈水。

【原文】

凡薄山之首,自苟林之山至于阳虚之山,凡十六山,二千九百八十二里。升山,冢也,其祠礼:太牢,婴用吉玉。首山(shén)也(1),其祠用稌、黑牺太牢之具、蘗(nié)酿(2);干儛(3),置鼓(4);婴用一璧。尸水,合天也,肥牲祠之;用一黑犬于上,用一雌鸡于下,刉(jī)一牝羊(5),献血。婴用吉玉,采之(6),飨之(7)。

【注释】

(1):同“神”,神灵。

(2)稌:稻米。蘗酿,蘗,生芽的谷物,酿酒用的发酵剂。蘗酿就是用酒曲酿造的醴(lǐ)酒。这里泛指美酒。

(3)干儛:古代在举行祭祀活动时跳的一种舞蹈。干,即盾牌,是古代一种防御性兵器。儛,同“舞”。干儛就是一种武舞,舞者手拿盾牌,表示庄严隆重。

(4)置鼓:击鼓来应和节奏。

(5)刉:亦作“刏”。划破,切割。牝羊,母羊。

(6)采之:用彩饰装点祭品。

(7)飨之:请神来享用。

【译文】

总计薄山山系的首尾,自苟林山起到阳虚山止,一共十六座山,绵延二千九百八十二里。升山,是诸山的宗主,祭祀升山山神的典礼为:在毛物中用猪、牛、羊三牲作祭品,祀神的玉器要用吉玉。首山,是神灵显应的大山,祭祀首山山神用粳稻、整只纯黑的猪、牛、羊、蘗酿的美酒;要有配以击鼓,手持盾牌起舞的仪式;祀神的玉器用一块玉璧。尸水,是上通到天的,要用肥壮的牲畜作献祭的祭品;用一只黑狗作祭品供在上面,用一只母鸡作祭品供在下面,取一只母羊的血作为祭物。祀神的玉器要用吉玉,并用彩色饰物装点,请神享用。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