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三国两晋南北朝·荀氏·灵鬼志》简析 |
释义 |
《三国两晋南北朝·荀氏·灵鬼志》简析三国两晋南北朝·荀氏·灵鬼志 东晋志怪小说集。荀氏撰。《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三卷;《新唐书·艺文志》入丙部小说家类。原书宋时已佚。《说郛》本仅存一卷。鲁迅《古小说钩沉》辑佚文二十四条(《蔡谟》与《李通》条各出《灵异志》、《虚异志》,非为《灵鬼志》,鲁迅先生实误辑)。郑学弢《列异传等五种·灵鬼志》从鲁迅本,然重行序次,得十八题。《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灵鬼志》四条,皆题作“谣征”,可知原书系分篇记述,但今可考者仅此一篇。鲁迅指出:“魏晋以来,渐译释典,天竺故事亦流传世间,文人喜其颖异,于有意或无意中用之,遂蜕化为国有,如晋人荀氏作《灵鬼志》。”(《中国小说史略》)《灵鬼志》在记“国产”鬼神怪异之事时,也记了不少佛教灵验之事。(1)所记鬼魅故事,或写鬼怪作祟,或记鬼物害人。如《姚元起》、《陈皋》,前者写姚元起的七岁女儿,无端遭受一个叫“高天大将军”的鬼怪钻入其女腹中作怪,而致使其女削瘦羸弱之事;后者记陈皋被一“赤鬼”戕害而死事。又如《闾剿》记闾剿被两个鬼差捉弄、行役而竟致死等。这些故事宣扬了崇鬼论的思想,迷信色彩十分浓厚。(2)所记佛教故事多是宣扬佛法驱逐鬼怪的。如:《周子长遇鬼》写他遇鬼诵佛经,鬼并不敢伤害他,可见佛法威力。又如《竺昙镜》、《胡道人》皆以佛能降服鬼怪的故事,宣传宗教迷信思想。(3)有些鬼怪故事也有一定认识价值,少数篇章较有积极意义。如《嵇中散》通过嵇康南游时,在华阳亭深夜遇鬼,从学《广陵散》曲调,“半夕悉得”的荒幻情节,把嵇康的旷达性格和奇妙琴艺,表现得十分鲜明突出。文中的殁于数千年的“古人”对嵇康操琴十分欣赏,并视为知己,最后授之以名曲《广陵散》。作品重点是描写嵇康的为人及《广陵散》的来历。传说中,当时只有嵇康会奏这支曲子,因而特意把它写得神乎其神。《外国道人》是写一个神奇的外国僧人,叙述他自神其术,能吞吐器物,并惩富济贫,助人为乐,表现了作品的进步倾向,称得上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佳作。其故事源出佛教《杂譬喻经》,后来又演变为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中的《鹅笼书生》。由此可见佛教翻译对中国文学产生的影响。《灵鬼志》在艺术上,语言简明而洁净,构思奇特而颖异,情节变幻而离奇,人物形象生动而鲜明。如《周子长遇鬼》写人鬼对话,鬼戏谑人,以及周子长和鬼斗争的心理活动,都比较形象生动,富有幽默感。《道人幻术》写外国道人能变出丰盛的菜肴,从口中吐出妻子来一起用膳;更离奇的是那人妻子还有情夫藏在口中,趁丈夫睡觉之机,吐出情夫来厮混。这就曲折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不良社会风气,暴露了男女间互相隐瞒私情的不正常关系。《灵鬼志》在志怪小说发展史上,较早地引入大量的佛教故事,使志怪小说在题材内容和情节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促进了小说创作的发展,使它成为晋代小说中的瞩目之作。 |
随便看 |
- 《学贵有用,然须是养气;气充天下,何事不可办?做学业,要不以得失为心.》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学贵精不贵博,吾之学不务博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学贵自修,非专为名尔,惟勤励俟命,吾不以利钝责汝也》原文翻译|感想
- 《学足乎己,则不有知于上,必有知于下,不有传于今,必有传于后.不幸而不见知于上下,既不传于今,又不传于后,古之人盖犹不憾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学足以辅其志,志足以御其气.》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学,身之砥砺也.》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学道人脚跟未稳当,离不得朋友;脚跟既稳当,尤离不得朋友.何者?友者有也,故曰道德由师友有之,此可以见朋之不可离矣.然世间真友难得,而同志真实友尤其难得.古人得一同志,胜于同胞,良以同胞者形,而同志者可与践其形也.孔、孟走遍天下,为着甚么?无非为寻同志焉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学道全真在此生,愚人待死更求生.此生不在今生度,纵有生从何处生》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
- 《学道者宜各自知所短,用人者宜各因其所长;勿以师儒治郡国,勿以方面之材责师儒;非礼用之殊途,乃因材之难强也.若乃志伊学颜之君子,固以内圣外王为准鹄,夫何本末偏枯之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学道至于乐,方能真有所得.》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倦,所以治人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学问不厌,好士不倦,是天府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学问不厌,好士不倦,是天府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学问不贵空谈,而贵实行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学问与人事相表里,舍却人事,有何学问?》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学问之于身心,犹饥寒之于衣食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学问之初,切磋之次,必有自疑之兆;及其至也,必有自克之实,此古人物格、知至之功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学问之始,未能记诵;博涉既深,将趋记诵;故记诵者,学问之舟车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学问之道,不在于多言,但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若见,虽一毫私欲之发,亦自退听矣.久久用力于此,庶几渐明,讲学始有力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学问之道不外修己治人,修治之功只要迁善改过.》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学问之道,其得之不难者,失之必易.》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学问之道,其得之不难者,失之必易;惟难难以得之者,斯能兢业以守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学问之道,其得之不难者,失之必易;惟艰难以得之者,斯能兢业以守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Past
- Greatness
- Truth
- Kindness
- Soul
- Peace
- Anymore
- Taxidermy
- Garment
- Elephantine
- Future
- Accord
- Conflagration
- Exorcism
- Decadence
- Folklore-topic Father Christmas
- Folklore-topic folk
- Folklore-topic folk
- Folklore-topic folk hero
- Folklore-topic folk hero
- Folklore-topic folklore
- Folklore-topic folklore
- Folklore-topic genie
- Folklore-topic genie
- Folklore-topic ghost
- Folklore-topic ghost
- Folklore-topic giant
- Folklore-topic giant
- Folklore-topic giantess
- Folklore-topic giant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