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词是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被劾落职,闲居信州上饶(在今江西)时作。他是在知隆兴府(南昌)兼江西安抚(地方长官)时被劾落职的。他的被劾落职,当与他在湖南练飞虎军有关。他在知泽州(长沙)兼湖南安抚时,建议创立飞虎军。“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宋史·辛弃疾传》他创立的飞虎军,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枢府即枢密院,是掌管军政的。枢府大臣多次阻挠他建立飞虎军,他为了抗金,坚决不顾,建成了为江上诸军之冠的飞虎军。这和枢府大臣的苟且偷安心理发生矛盾。所以在他建立飞虎军后,就被调到江西,再次被落职了。他的被劾落职,实是对他坚决抗金的打击。他闲居上饶,那里离博山不远。博山,在广丰西二十里。
这首词上阕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弃疾少年时,参加耿京的山东起义军。耿京称天平节度使,弃疾做耿京的掌书记,劝耿京决策归南宋。耿京令弃疾奉表归南宋。南宋以节度使印召耿京。弃疾还未至海州,张安国已杀耿京降金。弃疾与众缚安国归南宋献俘,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所以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他以为归南宋以后,可以致力抗金,收复失地,必可大有作为,“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他少年时的“爱上层楼”,可以登高望远。他在义军中,登高可以南望南宋,想望为国效力;归南宋后,可以北望江山,志图恢复,所以爱上层楼。但在辞赋中,如宋玉《高唐赋》:“登高望远,使人心瘁。”张先《一丛花令》所谓“伤高怀远几时穷”(钱钟书先生《管锥编》875页)。因此“为赋新词强说愁”了。
现在罢官闲居,抗金报国的志事都落空了,所以“而今识尽愁滋味”了。他又有一首《丑奴儿》“此生自断天休问”,说:“独倚苍楼,不信人间别有愁。”登上高楼,就有无限愁思了,这是为南宋小朝廷的趋向没落而愁,不信还有别的愁了。所以在《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里说:“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怕上层楼了。但这个用意,词里含蓄着没有说,只说:“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愁滋味想说又无法说,只好扯淡说天凉了,好一个秋天。
这首词运用了映衬手法,用上阕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与下阕的“而今识尽愁滋味”构成相反的对比,从中透露出少年时的满怀壮志,而今的满腔愁苦。不仅这样,这首词,通过相反的对比,又有省略手法,即少年时的“爱上层楼”,与而今的“怕上层楼”构成对比,但省去“怕上层楼”,通过上面的对比来透露。同例,卞阕是如今“欲说还休”。上阕应该是少年的慷慨高歌,即“欲说无休”,构成相反的对比,但省去“欲说无休”。又上阕的“不识愁”而“强说愁”,与下阕的“识尽愁”而不说愁构成相反的对比,这种相反的对比即构成映衬,是全首词的上下阕构成映衬,透露出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