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诗词研究·主要诗集·别集·白氏文集 |
释义 |
诗词研究·主要诗集·别集·白氏文集诗词研究·主要诗集·别集·白氏文集 诗文别集。七十一卷,《外集》二卷,其中诗三十七卷。唐白居易撰。白居易集系生前手定,曾数次增订。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元稹尽征其文,手自排缵,成五十卷,凡二千一百九十一首,题为《白氏长庆集》。文宗大和二年(828),居易又事续编,即《后集》,未编定卷次。大和九年,又继前集勒成六十卷,此本更名为《白氏文集》。开成元年(836),又编成六十五卷本;开成四年,增至六十七卷。直至武宗会昌五年(845),白集方形成定本,凡七十五卷,《长庆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又《续后集》五卷。此集抄录五部;三部分置于庐山东林寺、洛阳圣善寺和苏州南禅院,另二部付侄龟郎(行简之子)及外孙谈阁童,以期流传。即便如此,白集亦难以幸免劫难之命运。洛阳本、苏州本以及白氏家传本历来未见著录,可能早成劫灰。庐山东林寺本亦为高骈取走。自此白集手定本不复存世。后唐明宗之子李从荣于明宗长兴(930——933)中补写白集。后又有人补东林寺所藏本,据岑仲勉考证,是人为吴杨行密子加官中书令者。白集一南一北,几为同时掇拾,传为美谈(见宋敏求《春时退朝录》)。是时补写,概据外间所传之本,联缀成书,未加详审。今本白集杂伪作多篇,即此时混入。《春明退朝录》云,杨氏子所补之本“与今吴、蜀摹板无异”,则可见宋敏求所见吴本、蜀本,与此本同,皆为七十卷。宋真宗时,东林寺所藏,已多散失,非复会昌旧录,且杨氏补本亦不存在,故“真宗尝令崇文院写校,包以斑竹帙送寺”(《渭南文集》四十六《入蜀记》)。东林本经崇文院写校,《崇文总目》录作白集七十卷。可见北宋诸本皆出于七十卷本,《续后集》不复见。《新唐书·艺文志》录为七十五卷,当是据白居易《白氏集后记》,或未见其书。而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及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均作《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此处多出之一卷当为后人得续后集中律诗一百首而成。而宋敏求所见吴本、蜀本,当在北宋神宗熙宁(1068—1077)以前。南渡以后,又有吴本、蜀本,清汪立名曾对此有记述:“案直斋陈氏《书录解题》曰:吴郡李伯珍刻白集,有年谱一卷,维扬李璜、德劭撰。又曰:知忠州汉嘉何友谅以居易旧治,既刊其文集,又作年谱,列之集首。……按此即所谓吴、蜀本也。”此二本之刊刻分别在南宋孝宗乾道(1165—1173)末和宁宗嘉定(1208—1244)初,惜未见流传。在吴、蜀本前的高宗绍兴(1131—1162)刻本是今存最早的白集刻本,藏于北京图书馆。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云“书中遇构字注犯御名,桓字注渊圣御名,的为宋本”。文学古籍刊行社于1955年据以影印出版《白氏长庆集》。明以后,又有多种刻本,有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华坚兰雪堂铜活字本、正德十四年郭勋刻本(即郭武定本)以及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钱应龙刻本、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马元调刻本。其中马本最为通行。此本基本与宋绍兴本相同,但“脱误甚多”(卢文弨《群书拾补》)。白诗在日本颇受欢迎,东瀛刻本有多种,其中以那波道圆1618年活字覆宋本最为著名,《四部丛刊》曾影印。此本较绍兴本似更古,前五十卷保持元稹编次,先诗后文,但把书中原注全部删去,是为大憾。到清初汪立名,参互众本白集,重加编次,定为《白香山诗集》四十卷,仅诗无文,其中《补遗》二卷,于每首下加以笺注,《四部备要》以之排印。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和岑仲勉《白氏长庆集伪文》,对白氏诗文多作考订。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顾学颉点校本《白居易集》。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为当今最完备的集注本。 |
随便看 |
-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学者,犹渴而饮河海也.大饮则大盈,小饮则小盈.……义理无穷尽,犹河海也;学问无止境,犹大小之饮也.颜子之欲罢不能,孔子之愤乐终身,皆为无止境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人之将疾者,必不甘鱼肉之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居世,忽去便过,日月可爱也.故禹不爱尺璧而爱寸阴.时过不可还,若年大不可少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工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出自哪里?
- 《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异于物者,人能明于必然,百物之生各遂其自然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异于禽兽者,以有礼义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心不可令闲,闲则逸,逸则放.》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志道德也,君子积年作之而不兴;志富贵也,俗人一言动之而辄起.甚矣,志道者之鲜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立德用典名句
- 《人之念头,与气血同为消长.四十以前,是个进心,识见未定.而敢于有为.四十以后,是个定心,识见既定,而事有酌量.六十以后,是个退心,见识虽真,而精力不振.未必人人皆此,而此其大凡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犹此类也.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沙入缁(zi姿),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性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性常静,动处是情.人之性未有不善,乃若其情则有不善矣,心纯性静,吾儒存心养性,老氏修心炼性,佛氏明心见性,正养此心,使之常清常静,常为性情之主.》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什么意思|译文|出处
- Pleasantry
- Pleasurable
- Cutlass
- Grounded
- Pleb
- Tipsy
- Plectrum
- Pled
- Pebble
- Worn
- Bandana
- Pleistocene
- Plenipotentiary
- Poetic justice
- Nervous system
- BWI
- by
- by-
- by accident
- by a factor of
- by a factor of five
- by a factor of five/ten etc
- by a factor of ten
- by all accounts
- by all means!
- by all means
- by a long way
- by a mile
- by and by
- by and lar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