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课文导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描写杜甫的草堂被大风吹去屋顶上的茅草 , 又赶上秋雨绵绵, 一家人长夜难眠的困苦情形。 作者具体地描绘了自己生活的困苦, 这也应看做是现实主义的写法。 但作者并未停留在表现自己的困苦上, 而是进一步想到战乱中的贫苦人民, 希望他们有安定与和平的生活, 自己即使被冻死也毫无遗憾。 这种关心人民疾苦的精神, 也是爱国主义的一种体现。 所以本诗体现了杜甫博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沉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课文注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2)长(3)林梢,下者漂转沉塘坳(4)。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5)。
公然抱茅入竹(6)去,唇焦口燥呼不得(7),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8)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9)向昏黑(10)。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11)。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12)未断绝。
自经丧乱(13)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14)。
安得(15)广厦(16)千万间,大庇(17)天下寒士(18)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19)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三重茅〕 几层茅草 。 三 , 泛指多 。 (2) 〔挂罥 〕 挂着 , 挂住 。 罥 , 挂 。 (3) 〔长 〕 高 。 (4) 〔沉塘坳 〕沉到池塘水中。 坳, 水边低地。 (5) 〔忍能对面为盗贼〕 竟忍心这样当面做 “贼”。 (6) 〔竹〕 竹林。 (7) 〔呼不得〕 喝止不住。 (8) 〔俄倾〕 一会儿。 (9) 〔漠漠〕 沉迷的样子。 (10) 〔向昏黑〕 渐渐黑下来了。 向, 渐近。(11) 〔娇儿恶卧踏里裂〕 孩子睡相不好, 把被里蹬破了。 (12) 〔雨脚如麻〕 形容雨点不间断, 像垂下的麻线一样密集。(13) 〔丧乱〕 战乱, 指安史之乱。 (14) 〔何由彻〕 如何挨到天亮。 (15) 〔安得〕 如何能得到。 (16) 〔广厦〕宽敞的大屋。 (17) 〔庇〕 遮盖, 掩护。 (18) 〔寒士〕 贫寒的士人。 (19) 〔突兀〕 高耸的样子。
文章链接
发阆中
杜甫
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2)。
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
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
别家三月(3)一得书,避地何(4)时免愁苦?
注释:
(1) 〔前有毒蛇后猛虎〕 毒蛇、 猛虎都是比喻当时的兵乱。 (2) 〔村坞〕 即村庄。 四周筑土为障曰坞。 (3) 〔别家三月〕 当时杜甫家在梓州, 他是秋天到的阆中, 故曰别家三月。 (4) 〔避地〕 为避难而迁移转徙。 按: 杜甫是在前一年七月, 因为成都少尹兼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叛变, 蜀中局势混乱, 才携家避乱到梓州的。
译文:
前边藏有毒蛇后边伏有猛虎, 沿溪水行走整日里也遇不见一座村坞。
江风呜呜地吹着云彩低沉得已经要拂地, 山上的树木阴阴惨惨, 天啊好像就要下雨。
唉, 女儿在病老妻在愁这归心更加似箭, 所以一路之上即便有再多的秋花锦石谁又有情趣去观赏?
呵, 离家已经三个月但只得到一封书信, 请问就这样逃乱躲难、 东移西迁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免除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