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法华经《第一节·动执生疑·三止三请》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释义

法华经《第一节·动执生疑·三止三请》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第一节·动执生疑·三止三请》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经文】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世雄不可量,诸天及世人,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

佛力无所畏,解脱诸三昧,及佛诸余法,无能测量者。

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

于无量亿劫,行此诸道已,道场得成果,我已悉知见。

如是大果报,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

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

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诸佛弟子众,曾供养诸佛,

一切漏已尽,住是最后身,如是诸人等,其力所不堪。

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

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及余诸弟子,亦满十方刹,

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辟支佛利智,无漏最后身,

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

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新发意菩萨,供养无数佛,

了达诸义趣,又能善说法,如稻麻竹苇,充满十方刹,

一心以妙智,于恒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

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一心共思求,亦复不能知。

又告舍利弗:无漏不思议,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

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舍利弗当知,诸佛语无异,

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

告诸声闻众,及求缘觉乘,我令脱苦缚,逮得涅槃者。

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众生处处著,引之令得出。”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而今不知是义所趣。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今者四众咸皆有疑。唯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自说得如是,力无畏三昧,

禅定解脱等,不可思议法。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

我意难可测,亦无能问者。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

智慧甚微妙,诸佛之所得。无漏诸罗汉,及求涅槃者,

今皆堕疑网,佛何故说是?其求缘觉者,比丘比丘尼,

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相视怀犹豫,瞻仰两足尊

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于诸声闻众,佛说我第一。

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了,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

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

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

又诸万亿国,转轮圣王至,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愿说之,唯愿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法王无上尊,惟说愿勿虑。是会无量众,有能敬信者。”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愿说之,唯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我为佛长子,惟垂分别说。

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

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

愿为此众故,惟垂分别说。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

【注释】

①舍利弗:人名,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罗,舍利子。舍利华译为鹙鹭,弗华译为子,因其母之眼似鹙鹭,故号为舍利弗,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 ② 声闻:梵语舍罗婆迦,为佛之小乘法中弟子,闻佛之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之惑,而入于涅槃者,与缘觉、菩萨二乘相对,为三乘之一。声闻修行得四种证果,其阶段依次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 ③ 方便知见波罗蜜:即方便波罗蜜,十波罗蜜之一。方即方法,便即便宜。谓善巧方便,随机利物,称适缘宜。经云:菩萨教化众生而不厌惓,随其心乐,而为现身说法,是名方便波罗蜜。方便善巧有二种,谓回向方便善巧,拔济方便善巧。在本经中即是指佛的二智中的权智。 ④ 知见:在心曰知,就意识而言,耳鼻舌身意所产生的感知、意识;在眼曰见,眼睛所认识到的一切事物。知见有正知见与邪知见的差别。如来知见,即本经所谓开示悟入的佛知见。是了知照见诸法实相理之佛智慧,是二智中一切种智的功用,故就智体而云知。佛也不同于凡夫,佛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眼中佛眼的功用,故就眼而云见。在本经中这是指佛的二智中的实智。 ⑤ 诸法实相:又名真如、法性、实际等,即一切事物的真相或真理。诸法,为十界因果之法;实相,离本来虚妄之相,而相相皆实。 ⑥ 世雄:佛之异名。佛于世间最为雄猛,断尽一切之烦恼。 ⑦ 最后身:谓生死界中最后之身,这个身体死亡以后便入涅槃。即是指阿罗汉及等觉菩萨之身。 ⑧ 十方:佛经称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十方。 ⑨ 新发意菩萨:新发求取菩提之意的菩萨,为二种菩萨之一。论云:“此菩萨初发心故,若生边地及邪见家,既不能度人,又自败坏善根。是故新发意菩萨,不生边地及邪见家。” ⑩ 不退菩萨:阿毗跋致之菩萨也,于无上菩提不退转也。功德善根,只会愈增进而不会退失退后或转变。有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三种。 ⑪ 一解脱义:一是相对于三来说的,即声闻、辟支佛、佛。三种圣人所得的解脱境界是相同的。 ⑫ 两足尊:佛之尊号。佛在有两足之有情中,为第一尊贵所以称两足尊。又两足者,言戒定福慧等之功德具足圆满,佛于此等功德为二足而游行法界。 ⑬ 佛口所生子:佛用口来宣扬法义,众生因为佛的说法教化而超凡入圣,生于圣道。又此诸圣人能绍佛种,不令断绝,故名佛子。 ⑭ 增上慢:七慢之一,言我得增上之法而起慢心,或尚未修行证得果位而自己以为证得。

【译文】

这时,世尊结束禅定,安详地告诉舍利弗说:“诸佛的智慧深奥无比,难解难入,所有声闻、辟支佛二乘之人不得知晓。为什么呢?因为佛之所以能成为佛,关键在于他曾亲近供养过成百上千、数万数亿以至无量无数个佛,并随顺诸佛修习,尽行诸佛无量种道法,勇猛无畏,精进不怠,名声普闻于大千世界,成就了前所未有的深妙法门。佛随宜说法,因机施教,所演法义微妙难解。舍利弗,我自成佛以来,曾为众生广泛宣讲过去、现在、未来种种善恶因缘,还曾以各种各样的譬喻为众生讲解佛法、通过无数巧妙方法的教化,引导众生转迷成智,远离各种执著系缚,获得开悟和解脱,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虽然是从真如实相中如实而来得以成佛,但他同时又具备了权巧方便的法门,能以种种因缘譬喻广演言教。佛这种权实并用、事理圆融的知见波罗蜜,全都完整具备,舍利弗,如来佛的知见,广大而深远,无数无量,无有障碍。佛的十种特有力量和四种无所畏惧,佛的禅定和解脱之定等皆深奥无边,为亘古未有的法门。舍利弗,如来佛能通过各种不同方式,非常巧妙地宣说各种法门,其说法之辞柔和细软,使众生听后无不欢心愉快。舍利弗,取要言之,如来佛已成就了无量无边、亘古未有的法门。”

“算了,舍利弗,不必再说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来佛所成就的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只有诸佛与释迦牟尼佛才能穷究尽底,领悟诸法实相非实非虚,无相而无不相的微妙理趣。而诸法实相则是从诸法的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十几个方面来把握的。所谓相即外观形相;性即本性;体既众生之质体;力即事物所具有的功能;作即身、口、意三业的作为;因即业因、根源;缘即辅助原因;果即结果;报即报应、果报,如是本末究竟等指本末皆空。”

这时,世尊想重宣此义,便以偈颂形式说道:“世间和出世间唯一的大英雄——佛,其实是高深莫测的,无论天上的神众,还是地上的世人,所有一切众生都不知道佛的深妙境界。佛的十种智力和四种无所谓,佛的各种解脱之道和诸多禅定,还有佛的其他道法,都是无法测度的。我本已跟从过无数个佛,具足了他们的所有道法,这些道法个个甚深微妙,一般人很难见到,也很难明了。佛已在无量亿劫以前,广泛地修持佛的道法,终于在修法行道的处所得成正果。所有这些,我已悉知悉见。像刚才所说的十种大果报,尤其是其中法性与法相的深奥义趣,只有我和十方诸佛才能明白。因为这种法不可以随便就讲给人听,它是究竟实相的法门,在这里没有用言语表达的路,也没有用心思考的余地,它是超言绝象,绝对寂灭的一种至高境界,无论是哪类众生都不能理解其中的义趣。除过信力特别坚固的大菩萨之外,佛的其他弟子,即使曾供养过许多佛,消除了一切烦恼和欲望,只余下最后这一次轮回果报之身,行将获得最终解脱,他们也是无法测知佛的智慧的。假使全世界的人都像舍利弗那样富有智慧,他们即使穷尽思想和智力来揣测佛的智慧,也是揣测不到的。别说一个世界,就是十方所有世界中的众生都像舍利弗或其他所有的佛弟子那样智力超群,挖空心思,共同来度量、揣测佛的智慧,也还是不能理解的。因为这些声闻弟子的智慧只是权宜之智而非体悟实相境界的实智。比声闻乘更高一级的辟支佛乘具有锐利的智慧,他们已断尽烦恼,即将最后解脱。可就是这些辟支佛,即使像竹林一样密密麻麻地布满十方世界,他们万众一心,在亿万劫那么长的时间里,共同思量佛的实智,也是连一点点都无法知道的。初发心的菩萨,已曾供养过无数的佛,他们对佛法的道理宗趣都通达无碍,而且还善于讲说。假使这些初发心的菩萨像稻子、麻、竹子和芦苇那么充满了十方世界,他们一心一意,用其微妙的智慧,在恒河沙劫那么长的时间里,共同思量,也无法知道佛的智慧。那些发心之后不再退转的菩萨,即使像恒河之沙那么多,他们一心共求佛的智慧,也是不得知晓的。

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舍利弗说:“这种清净超凡、不可思议、甚深微妙的实相之法,我今天已全部证得。只有我和十方诸佛才知道实相之法的深妙义趣。舍利佛,你应当知道,十方三世一切佛的话语是没有什么两样的,都说的是真实的、同样的妙法,所以,对于佛所说的各种法,都应当坚信不疑。我说法已很长时间了,各个时期所说之法皆不相同,在这说法的最后时期,我就应该将所有的真空的、终极的佛法和盘托出。过去,我说四谛法教化声闻乘弟子,说十二因缘法教化缘觉乘弟子,都是为了让他们脱离痛苦的系缚,迅速达到涅槃解脱的彼岸。佛善于随宜说法,因机施教,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众生,佛示以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三乘之教,其中菩萨乘才是最真实的、最终极的教法。众生不理解这种终极之法,处处执著,看不破,放不下,从而难以获得彻底的解脱,不得达到佛的境界。今天,我将宣说这种终极之法,以使众生从执著束缚之中解放出来。”

那时,参加法会的大众之中有些修习声闻小乘,已断除烦恼的阿罗汉如阿若憍陈如等一千二百多人,还有些发心求声闻乘和辟支佛乘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他们各自都在想:今天,世尊为什么要反复而周备地称赞诸佛随机施教的方便法门呢?今天,他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佛所证悟的妙法甚深难解,他所讲的佛法,其真实的旨趣都是很难理解的,所有声闻弟子和辟支佛都不能领会其中的奥妙。佛以前所讲的那种涅槃解脱法义,我们都已领会,并将依此进入涅槃境界。可是,现在佛的意思是说以前所讲的法并不是究竟彻底的实法,只是权宜方便的权法;以前说的并非实智,而是权智。佛这么一说,把我们都搞糊涂了,不知佛所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究竟的义理到底是什么。

当此之时,舍利弗知道大家心中的疑惑,加之他自己也不明白,于是问佛道:“世尊,您今天为何再三称赞三世诸佛那些灵活方便而又深奥的法门呢?我舍利弗自从跟着您学法修行以来,已四十多年了,还从来没有听您这样说过。今天,四众弟子对此都不明白,恳望世尊为我们讲讲其中的道理,今天您到底为何要如此殷勤地赞叹如来佛的奥妙难解之法门?”

这时,舍利弗想再复述一下自己的想法,便以偈颂形式说道:“世尊啊,您是最尊贵的圣人,您的智慧好比太阳一样无与伦比。好多年以来,你为众生演讲这些佛法,循循善诱,勤勉不息。您说您自己已证得如是诸法:十种智力、四无所谓、种种神通三昧、四禅八定、八种解脱等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法门。佛通过长期修道所得到的微妙之法是实智,而不是权智,所以,声闻、缘觉之人都不明白,也没有人能够发问。这种法只有佛这才能明白,佛所达到的这种意境,是很难揣摩测度的,所以,也是没有人能发问的。没有人问,世尊便自己宣说这种法,并称扬赞叹佛所行的无上圣道。由此佛道而得的真实智慧与权宜之智不同,它是极其微妙的,只有诸佛才能得到的。经佛这么一说,如今,无论是已断除烦恼的罗汉,还是求证涅槃的辟支佛等众弟子们都已堕入疑网之中,他们都在暗自发问,佛为何今日又这么说呢?那些追求缘觉的比丘、比丘尼以及诸天神、龙神、鬼神,还有乾闼婆等大众疑虑重重,面面相觑。他们都望着释迦牟尼佛,期待着佛为他们解释其中的原由。在所有声闻弟子中,佛说我是智慧第一,但即使以我的智慧,如今也不能理解佛的意思了。到底什么法是究竟的法门,什么道是佛所行的圆满之道?作为佛口所生的真子——菩萨,都已合起掌来,恭敬地看着佛,等待着佛开口说法,盼望佛说出最美妙的法音,道出最真实的道理。如恒河之沙那么多的天龙八部神,约八万多求证佛果的各类菩萨,以及亿万国土上的国王等都来到佛的面前,他们都合起掌来,虔心敬佛,想听闻世尊演说所修证的这种具足圆满的无上菩提大道的真实义理。”

这时,佛对舍利弗说:“算了!算了!不必再说了。若说这种至高无上的奥秘之法,一切世间的诸天神和人类都会惊异怀疑。”

舍利弗又对佛说:“世尊啊,请您说吧!为什么呢?参加这次法华盛会的亿万众生皆曾见到过佛,他们的根性非常聪明,他们的智慧都十分明亮通达。他们听过佛的宣说之后,就会产生出敬信之心来的。”

接着,舍利弗想重新表达自己的意思,便以偈颂形式说道:

“妙法之王,世间最尊贵的佛呀,您不必担心,就为我们讲解无上道法的奥秘吧。这次法会中有无量无数的众生,肯定有能够敬信奉持的弟子。”

佛又制止舍利弗说:“如果我宣讲这种佛法,一切世间中的天神、人众、阿修罗都会惊惧而怀疑的,尤其是那些虚伪傲慢的比丘,他们自以为一切佛法都懂了,不会相信还有未解的妙法的。这些人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他们将堕于地狱、饿鬼或畜生道中。”

这时,世尊又以偈言形式复述道:“算了!算了!不必说了。我这种甚深微妙的法门一般人是想象不来的,那些虚伪傲慢之辈听后肯定不会恭敬信受的。”

这时,舍利弗又对佛说道:“世尊啊,请您为我们宣说吧!请您为我们宣说吧!在今天的这个盛大法会中,与我同辈分的弟子们足有亿万之众,他们世世代代接受佛的教化,这样的人必然会对佛所说的妙法产生虔诚的信仰的。他们一旦听闻佛说这样的妙法,就会在漫漫的长夜之中,身心安稳,得到无穷的益处。”

这时,舍利弗想再说一遍,于是又以偈颂形式说到:

“至高无上、福慧双圆的世尊啊,请您为我们宣讲这独一无二的妙法吧。我舍利弗是佛的大弟子,今日恳请您详细地分别解说。请您放心,这次法会中的无量众生都会恭敬信受您的妙法的。他们已多生多世蒙佛教化,怎能忘记佛的法乳之恩呢?您看他们都已诚心敬意,虔诚合掌,静等着听受您的话语了。我等一千二百人及其他一些求证佛果的弟子,愿为在座的大众请法于您,恳请您分别解说佛的无上妙法。我们这些人如果听到这等微妙之法,必定会皆大欢喜。”

【鉴赏】

在序分中,文殊菩萨回答了弥勒的问题,回答结束时佛从三昧中安详而起,紧接着进行《方便品》的内容,佛开始赞叹诸佛的权实二智,开三显一,舍利弗开始请法,在佛陀制止了三次,舍利弗请了三次之后佛同意说法。

第一节“动执生疑,三止三请”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是“略开三显一,动执生疑”,从本品开始到第一个偈颂结束“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佛用语言赞叹诸佛和自己的权实二智,又绝言赞叹,对舍利弗说“不须复说”,这样来摇动二乘人以前的执著,使他们心生疑惑,有听闻一佛乘妙法的愿望。第二部分,到“是等闻此法,心生大欢喜”结束,舍利弗在佛陀告知“不须复说”一次后请法,并说明了自己的疑惑,佛陀又制止,舍利弗再请,如是三止三请。

首先,佛从三昧中安详而起,佛在讲经前经常入定,龙树菩萨解释这是佛将要做一件大事的谨慎审谛,佛一方面要观照自己本有的无穷法藏,另一方面要观察众生的根机,找出与众生的根性相应的法,然后才出定说法。《法华论》中天亲菩萨的意思,佛入定是大自在境界,出定也是,佛入定是佛内心的大悲心或大自在境界度化众生,佛放光明也是在用身体度化众生,现在出定是要开始说法,用口业度化众生。佛出定之后呼唤了舍利弗的名字,也就是说舍利弗是当机者,这里要讲的《法华经》是大乘法,为什么一开始就要呼唤声闻而不是以大菩萨为对象呢?天亲菩萨解释有三个原因:第一教导声闻回小向大;第二,教化声闻人修菩萨行;第三,劝慰声闻人心不要惊畏。舍利弗其实代表的是所有声闻一类,这样他们看到佛对舍利弗讲话,也就会自然地认为与自己有关系,如果佛以大菩萨为对象,声闻人会以为这些法也是只针对菩萨所说,与自己无关,这样就没有会三归一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里佛要破声闻人的执著,使他们生起疑惑。佛出定首先“寄言叹二智”,就是用语言来赞叹权实二智,先“明诸佛权实”,直截了当地说“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智者大师解释“智慧”代表实智,“智慧门”则指权智。接着“明释迦权实”,释迦牟尼来赞叹自己的二智,成佛的实智和种种方便的权智。寄言叹后是“绝言叹二智”,指出不能用语言文字来描述佛的权实二智,佛制止舍利弗说:“不须复说”。窥基大师指出佛这样绝言的缘由:第一,对于善根没有成熟的人,对于这样的妙法不能理解,反而引起误会,这样会损害他们的善根,对于一些增上慢的人,佛用这样的语言使他们自动退席。第二,对于善根成熟的人,这样来增加他们的信心和闻法的愿望,让他们再请法。重颂部分和长文结构相似,也是颂寄言叹二智和颂绝言叹二智,只是佛在重颂的绝言叹中详细说了不甚理解佛智的有六类人,分别是二乘、舍利弗、大弟子、辟支佛、发心菩萨、不退菩萨,这些都不能知佛智,也就是佛否定了很多二乘人以前的错误观点,破除声闻人的执著。

接下来,大众听到佛今天这样赞叹佛智,不断强调佛与二乘的差别,都心生疑惑。这其实已经起到了“动执生疑”的效果,声闻人的执著在这里也说明了,主要是对于“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的执著,他们认为三乘同坐解脱床,他们的解脱和佛的解脱是一样的,这样的执著动摇了以后,心中产生了疑惑,现在佛说权实二智,那这个一解脱义是真实还是智慧?舍利弗代表这三乘四众向佛表白了对佛权实二智的疑惑,祈请佛陀讲法。但是佛还是坚持绝言,告诉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佛担心有人听后会惊疑。并且在这里用了两个止,表示止之极也,强调制止的意思。如是舍利弗继续祈请,佛陀也继续制止,直到三止三请。舍利弗一直祈请的理由是与会的大众有大多数是善根成熟的,舍利弗有神通,所以他知道大众的根机,他觉得不能因为少数人忽略了多数人的机缘成熟。而佛一直制止也是有顾虑的,与会的一部分大众也许会误解佛意,反而心生惊疑,这些人有两类,一类是声闻人,通过修行四圣谛证得阿罗汉,现在佛说这是方便法,是不真实的,他们会惊恐。第二类是发广大菩提心的菩萨,他们因为度众生的艰辛而退大取小,可是现在听说小乘是不真实的,还要去度众生,所以也恐怖。总之,佛陀前面叹佛二智,已经起到了动执生疑的作用。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