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李白《哭晁卿衡》原文阅读|赏析
释义

李白《哭晁卿衡》原文阅读|赏析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壸。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一首名诗本缘于误会而面世,却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生动见证,不愧为熠熠生辉的千古佳章,它就是李白的《哭晁卿衡》。

“晁卿衡” 即晁衡,又作朝衡,字仲卿、巨卿,日本国人,原名阿倍仲麻吕,一作阿倍仲满。唐开元五年 (717)来华,就读于太学,曾出仕左春坊校书,与唐玄宗子仪王李璲为友。后历任左补阙、卫尉卿、秘书监等职。天宝十二年(753),被任为日本国聘贺使,随遣唐使藤原清河归国。晁衡所乘之船,经冲绳向奄美大岛行驶途中,忽遇暴风,与船队失散,漂游到越南,曾遭土人袭击,得幸免于难。后几经辗转重返长安,继续在唐朝任职,历任散骑常侍、安南都护、御使中丞、北海郡开国公等,于大历五年(770) 病殁,被追封为潞州大都督。

李白所作悼诗,依据的虽是不够确实的传闻,但他对晁衡的深挚感情,却完全是真实的,因而诗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日本友人注释此诗时指出:“在长安的宫廷生活中,李白曾与仲麻吕友善。当李白听到仲麻吕的死讯时(实为误传),写成此诗。从诗中可明显看出二人交谊之厚。顺便提一句,两人是同庚。” (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编,杨松涛译 《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

诗的头一联点明晁衡的行踪。大意是说: 日本国的晁衡不久前辞别长安,乘坐远行的船只驶入茫茫的大海。“日本晁卿辞帝都”,是直写离别的场面。“帝都”,即唐朝的首都长安。为遣唐使团归国送行时,唐玄宗曾亲赐一诗 《送日本使》,表示对两国关系的重视。“日本晁卿”点明了晁衡的国籍,但因他久居中国,又受任为唐朝的使臣,与日本遣唐使团的其他人员身份不同,不写他 “归故国” 而写他 “辞帝都”,显然含有深意。“征帆一片绕蓬壶”,是悬想海行的情状。“征帆”,远行的大船。“蓬壶”,传说中的蓬莱仙山,喻指大海中的岛屿,“绕蓬壶” 即在岛屿间出没。本句虽是想象之辞,但将出海远行比作寻访仙境,不禁令人神思悠远。一叶孤舟,一片白帆,在湛蓝的海面上飘浮,四顾苍茫,水天一色,只有远方的岛屿若隐若现。这生动的描述,既渲染出一派空明的境界,也潜伏着一种幽秘的不安。“绕蓬壶” 的 “绕” 字运用得十分恰切,既倾诉出中国诗友情思萦绕的忆念,也暗示着晁衡海行遇险的凶讯。

诗的第二联即悲悼晁衡的遇难。海上航行,危险重重,晁衡出海不久便遇风失散,消息传入中国,立即勾起诗友们的深深叹惋。“明月不归沉碧海”,是说波涛无际的海洋,竟成为诗人晁衡最后的归宿,有如皎洁的明月珠沉入海底,人间再难以亲睹其润泽的光辉。有人认为“明月” 即天上的月轮,李白以明月沉海喻写晁衡的不幸溺水,是对晁衡高洁品德的热情礼赞。也有人认为,“明月” 是指明月珠,典出李斯 《谏逐客书》“垂明月之珠”;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也有“倒海索明月,凌山采芳菲” 之句,以明月指珠。比较起来,后一种解释更为合理。月落水中,还能复出,与“不归”似难融洽;珠沉碧海,则无可寻觅,与“不归” 较为切合。而且,明月珠同样可喻写品德的高洁,其色彩也与月色相近,凡用明月作解的地方,用明月珠也能解通,用明月珠释“明月”,内涵显然更为丰厚。“白云愁色满苍梧”,则以凄清的景物渲染幽婉的哀思,意谓闻知晁衡遇难的讯息,白云为之含愁,苍梧为之变色,大海高山都在哀悼。月色、碧海、白云、苍梧山,各种色彩交相映射,造成恍惚迷离的幻境,使诗人之死既悲怆又神秘,与上一联的“绕蓬壶”相呼应,暗示诗人之死乃是羽化成仙,回归仙境。日本友人注此诗时也体会到这层用意:“后两句中用明月衬碧海、白云这种富有虚幻意境的表现方法,更有力地烘托了悲伤的气氛。”(出处同前) 不仅如此,李白写“愁色满苍梧” 还另有深心。“苍梧”,海中山名。《水经注》 云:“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洲,《山海经》 所谓 ‘郁山在海中者也’。言是山自苍梧徙此,云山上犹有南方草木。”晁衡出海的方位,正与苍梧山位置相当,将他的死讯与苍梧山联在一起,可谓出乎自然。但海上的苍梧山,据传是由陆上迁移而来,陆上的苍梧山位于湖南境内,相传是舜帝南巡时葬身之所,舜之二妃娥皇、女英闻讯为之恸哭,泪痕染于竹上,成为斑驳秀美的湘妃竹。舜死于南巡途中,晁衡也死在归国的行旅之中,用苍梧来喻写晁衡的死后归宿,能使人自然联想到舜帝与二妃的悲剧故事,传说中的故事,就为现实中的凶讯平添了几分奇幻的迷彩,加深了悲剧的情味。李白以明月指珠,以苍梧指海外岛屿,显是有意采用双关的词义,增加词语的内涵,表达更为丰厚的意蕴。

李白的诗作,个性色彩十分鲜明,特别善于摹写迷离奇幻的境界,刻画华美飘逸的意象,调动身外万物服从自己内心的感受,本诗虽仅短短四句,也充分显示出这些特色。加上李白有意运用词语的多义性,更使得本诗内容充实,境界高远,不愧为天才横溢的佳作。由于本诗哀挽的乃是域外友人,更使它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一首缘于误会产生的小诗,竟由此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不禁令人惊叹造化的神奇,庆幸误传之难得。倘使当时无此误会,世上大约便不会有 《哭晁卿衡》 这首名诗了,那该是多大的遗憾!晁衡实际死于李白身后,当他辗转回归长安后,读到本诗该是怎样的心情,确乎是很有兴味的悬念。

除与李白交好外,晁衡还与王维、储光羲、刘长卿等诗人来往密切。开元十二年辞行归国时,晁衡作 《衔命还国作》 一诗,对中国诗友表示深深的留恋:“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当时作诗相答的有王维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赵骅 《送晁补阙归日本国》、包佶《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等。平时与晁衡唱和之作流传下来的有储光羲 《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 等。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6: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