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杀敌为祖国而战
死于最前线最美好。
弃城而逃,抛下沃土,
到处行乞最可哀,
带着慈母,老父,
稚子,爱妻四处流浪,
遇到谁谁讨厌,
可恨的贫困压迫他,
有辱家族和自己的好形象,
羞辱和苦难也紧追随。
流亡者没人关心,
耻辱,丢脸,没人可怜,
不如为家乡为子孙而战
舍去一条性命。
年轻人,坚持抗战吧,
勿恐惧,勿可耻地逃窜,
你应当有坚毅果敢的精神,
并肩作战时不要爱惜生命,
老战士腿脚已经不灵活,
不可贪生丢下他倒地,
老年人倒在年轻人前边,
死在前方,令人惭愧,
他鬓发白,胡须白,
英魂出窍在沙场,
双手握着流血的肚肠,
看了让人羞愧而愤慨,
何况是裸体。年轻人倒合这般死!
年纪轻轻像朵花,
男子看见赞叹,女子看见怜爱,
生前美,战死也美。
我们每人快来叉开双腿
就地站稳,咬紧嘴唇!
(水建馥译)
【赏析】
斯巴达人尚武善战,提倡以战歌鼓舞斗志。他们常聘请外地诗人到斯巴达作歌,提尔泰奥斯即是其中之一。这是他鼓励青年人要不惜牺牲,站到前列去和敌人战斗的一首诗歌。
这首双行体战歌语言质朴简洁,铿锵有力。在诗中,诗人对斯巴达的勇武传统大加赞美,对贪生怕死的自私行为予以强烈的谴责;诗人还描绘了逃亡者在异乡的悲惨生活和懦夫蒙受的耻辱,呼吁同胞同仇敌忾,英勇抗敌。诗歌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起到了鼓舞斯巴达人士气,激励他们英勇作战的作用。
诗歌的开篇便热情讴歌那些战死沙场、为国捐躯的士兵,生动地描述了逃兵背井离乡、四处飘零,饥寒困窘、遭人唾弃的悲惨命运。这里诗人用了一系列意思相近的词,如“可哀”、“可恨”、“可怜”和“羞辱”、“苦难”、“耻辱”、“丢脸”,不仅音韵效果好,而且愈发凸现了逃兵可怜又可鄙的悲惨下场。在一正一反的鲜明对比后,提尔泰奥斯向年轻的士兵发出了这样的召唤: 不惜生命、坚持抗战。诗中老战士视死如归的形象让人油然起敬:“他鬓发白,胡须白,/英魂出窍在沙场,/双手握着流血的肚肠……”腿脚不便的老战士尚能冲锋陷阵、战死沙场,年轻人更当身先士卒,坚定立场,奋勇杀敌。
从诗人对逃兵、对怯懦者的蔑视,对勇士、对强者的赞叹,我们可以看出古希腊人的价值观: 勇敢坚定、不畏牺牲。在古希腊,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好坏与其个人的声名、荣辱息息相关。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这类品质正是当时社会对男性公民的期望。古希腊人固然崇尚人体的美与力量,青春的生机和活力,但绝不主张为保全这些而苟且偷生;国难当头时则应舍弃个人的利益得失,战死在他们眼中亦有一种悲壮的美,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古希腊人心灵美与体魄美相结合的、一种颇为健全的人生观。
(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