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新月派文学
释义

新月派文学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月社是一个组织松散、创作倾向复杂而影响较大的资产阶级文学社团和流派。它的绝大多数成员是英美留学生,主要有徐志摩、胡适、闻一多、朱湘、梁实秋、陈源(西滢)等,他们受西方唯美主义思潮的影响较深。其中,闻一多是新格律诗的倡导者,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陈源等人后来是现代评论派的主要成员。

一九二三年,徐志摩等人为了“集合几个人的力量,自编戏自演”而在北京成立新月社。该社因为是从“聚餐会”发展起来的,所以成员比较复杂,除了文人和开明的政客,还有银行家和交际花等等,其中只有一部分人热衷于戏剧活动。

一九二四年四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等人曾与之接触。这年年底,徐志摩又办起新月俱乐部。“新月”二字,就是从泰戈尔的《新月集》而来。

从一九二三至一九二五年底,是“新月派”的前期。前期的新月派是一个以编演新戏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社团。

一九二五年十月,徐志摩接编《晨报副镌(刊)》。第二年四月一日至六月十日,他和闻一多、饶孟侃、刘梦苇、于赓虞等人就借《晨报》而创办了《诗镌》(即《晨报诗刊》),每逢星期四出一期,共出了十一期。之后,从这年的六月十七日至九月二十三日,徐志摩等人又在《晨报副刊》上连续办了15期《剧刊》,但影响不大。

《诗镌》的问世,使“新月派”的活动重心,由戏剧转向诗歌;使它的组织成员,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徐志摩和闻一多的影响下,《诗镌》努力于中国新格律诗的创作和艺术表现形式的探讨,用自己的创作理论和实践影响了当时的诗坛,形成了“新月诗派”的“方块诗”(即“豆腐于诗”),从形式上影响和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发展与繁荣。

一九二七年春,徐志摩与胡适、梁实秋等在上海开办新月书店。

一九二八年三月,徐志摩与闻一多、饶孟侃等人,又在上海创办了《新月》月刊,这时,新月派就正式形成了。到一九三三年六月停刊为止,《新月》共出了四卷四十三期。创刊号上发表了徐志摩起草的《新月的态度》,提出了新月派的两个创作原则:“不妨碍健康”、“不折辱尊严”。所谓“健康”,就是不能攻击社会的黑暗,不要批评政治的腐败;所谓“尊严”,就是要做出资产阶级的绅士态度,不要写无产阶级的生活。之后,理论家梁实秋连续撰文鼓吹资产阶级人性论。鲁迅和冯乃超等左翼作家对这些理论作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一九二九年四月,闻一多离开《新月》杂志,梁实秋、叶公超等参与编辑。该刊除文艺稿外,兼发政论。随着编辑人员的时时更换,《新月》的思想内容就日趋反动,这是新月派的后期。

一九三一年一月二十日,在办《新月》的同时,徐志摩、陈梦家、方玮德、方令孺等人在上海又创办了《诗刊》(季刊)。开始由徐志摩主编,后来由邵洵美接编,经新月书店发行。同年九月,陈梦家就从这个《诗刊》和《诗镌》、《新月》上挑选了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孙大雨、朱湘、邵洵美、方令孺、林徽音、方玮德、梁镇、卞之琳、俞大纲、沈祖牟、沈从文、杨子惠(世恩)、朱大枬、刘梦苇和他自己的新诗,共八十首,编了一本《新月诗选》。

新月派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主要是一个诗歌流派,故又称为“新月诗派”。新月诗歌的思想内容既有带进步性的,又有消极落后的。总的来说,带进步性的诗歌是少数,如:闻一多的那些抒发爱国情思、揭露黑暗现实的诗篇,徐志摩早期那些有反封建的人道主义精神的诗作。大量的新月诗都存在以下毛病:题材范围狭窄、多写个人的悲欢,大都脱离社会现实、感情苍白。有的发摅了人生的苦闷,有的唉叹理想的破灭。总之,悲观低回的情调相当浓厚,个别诗作还流于反动和色情。这些作品表现出了消极浪漫主义的倾向,其中还兼有形式主义、象征主义和唯美派、颓废派的色彩。到新月派的后期,这些倾向尤为突出,对诗坛产生过不良的影响。

不过,新月诗派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贡献。具体来说,就是对新格律诗的倡导和实践。

“五四”以后,白话诗取代了旧体诗,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新诗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弊病:有的认为,只要“明白如话”,将散文分行排列就是新诗;有的认为,新诗的形式应“绝对自由”,让感情任意流泻而不受一点儿约束,结果将诗行随意排列,不讲韵律,既不上口,又不便于记诵。还有很多人机械模仿外国诗歌的形式格调,产生了严重的欧化倾向。为了反对诗坛上这些粗制滥造的现象,澄清新诗创作上的混乱,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诗人便积极提倡新诗格律化,强调白话新诗应注意“形式美”。

徐志摩在《诗刊弁言》里指出,应把诗当成一种艺术,它“与音乐与美术是同等性质的”。为了表现民族的“精神解放或精神革命”,诗歌必须要有“象样的诗式”,只有“完美的形体才能表现完美的精神”。闻一多在《诗的格律》里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具体主张。他说:“要在一种规定的格律之内出奇致胜”,会写诗的人是“乐意戴着脚镣跳舞”的,“新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的”、“层出不穷”的,是“相体裁衣”,是创新,而不是“复古”。为了提高新诗的艺术质量,他提出了诗要具备听觉和视觉的素质,做到“三美”:建筑美(指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音乐美(指音节和谐铿锵),绘画美(指讲究词藻的色彩),其中应以音乐美为主。饶孟侃在《新诗的音节》和《再论新诗的音节》中强调了格调、韵脚、节奏在新诗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他不仅反对诗不用韵,还主张诗要讲究平仄。总之,他们不仅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而且还在创作实践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当时形成了一个队伍整齐、影响广大的新格律诗派。他们的诗作,具有章法谨严、句式整饬、语言凝炼、音节锵铿、注重想象和比喻、构思奇妙、长于表达内心世界细微的感情、意境深沉等共同特点。具体来说,闻一多的《死水》(1928年1月)、徐志摩的《志摩的诗》(1928年8月)、和陈梦家编选的《新月诗选》(1931年9月)都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作。其中,最典型的篇目有闻一多的《死水》、朱湘的《有忆》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作品。

徐志摩(1896—1931),出身在浙江海宁县的一个富商之家,从小泡在诗书礼教当中,能信笔写出洋洋洒洒的骈文。一九一八年到美国学习银行学、政治学。一九二○年转赴英国学习政治经济学,得硕士学位。一九二一年开始写诗,深受十九世纪英国浪漫派诗人华滋渥斯、拜伦、雪莱、济兹的影响,同时对王尔德的“唯美”论也很赞赏。一九二二年回国后,历任北大、清华等校的教授,并开始在北京、上海各报发表新诗。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他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时,在济南附近触山而亡。十年之中,留下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和一些未结集的诗,同时还写了不少有特色的散文。

徐志摩的诗中,有对军阀混战的讽刺(如《大帅》、《人变兽》、《太平景象》等),有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如《叫化合该》、《先生!先生!》、《盖上几张油纸》、《毒药》、《苏苏》等),有对农工劳苦的同情(如《“这年头活着不易”》、《庐山石工歌》等),有对理想光明和个性解放的追求(如《婴儿》、《秋》、《天国的消息》、《翡冷翠的一夜》、《为要寻一颗明星》、《望月》、《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起造一座墙》等),有对自由爱情的歌颂(如《雪花的快乐》、《在那山道旁》、《天神似的英雄》,《你去》等),有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现实的厌恶与逃避(如《自剖》、《云游》、《月下雷峰影片》、《秋月》、《残春》、《残破》等),还有空虚颓废情绪的流露(如《秋虫》、《西窗》、《我不知道风——》)……

徐志摩的这些诗在章法(形式)上既讲究“节的匀称”,句子和音组的“均齐”,在诗行的字数和排列上,又有长短和高低的变化,能造成一种流动之感,可表现情绪的起伏疾徐。有全篇不分章节的(如《我等候你》、《翡冷翠的一夜》),也有两行一节到一百五、六十行一节的(如《爱的灵感》),而《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等诗,则是几十行一节和一行一节长短交错的。

在体裁和格调上,徐志摩的诗也是多样化的,如《偶然》、《消息》象古典格律诗,《落叶小唱》化用了民间小调的手法,《云游》却似欧美流行的“商籁体”(即十四行诗),而《毒药》、《白旗》、《婴儿》等篇则采用了散文体。

徐志摩的诗很注意节奏感和旋律美,既注意了音组(也叫音步或顿)的整齐,又注意了韵律的铿锵和平仄和谐,还注意了语言的色彩和音响效果。有的诗两行换韵,有的每节换韵,四行一节的诗除了采用我国传统的偶句押韵法,还借鉴英国诗歌,采用了随韵(AABB),交韵(ABAB);包韵(ABBA)和内韵(诗行中的字与该行尾或下行尾的字押韵)等多种格式。

徐志摩的诗,除了很注意外形的美、节奏的美和旋律的美,还很注意意境的美。他对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他善于抒情、状物,善于捕捉形象,想象丰富、比喻新奇、构思精巧,使人感到他有着很深的音乐与美术修养和高度的艺术表现力(高度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闻一多(1899—1946),出身在湖北浠水的一个“世望家族,书香门第”,幼年即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一九一二年考进北京清华学校,开始写旧诗。“五四”前后才写新诗。“五四”时期曾积极参加爱国的学生运动,常在《清华周刊》上发表诗。一九二二年到美国学习美术,同时研究文学和戏剧,深受西方古典名著和浪漫主义作品的影响而成为一个浪漫主义的唯美派诗人。一九二二年他和梁实秋合著《冬夜草评篇》。一九二三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红烛》,全诗反映了他的唯美倾向,但其中的《太阳吟》、《洗衣歌》、《忆菊》等诗反映了他的反帝爱国热情。一九二五年回国后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并同徐志摩等人在《晨报》上主办《诗镌》。一九二七年在武汉北伐军政治部任股长。这年秋后,任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一九二八年初,新月书店出版了他的诗集《死水》。同年三月参加新月社,和徐志摩、陈梦家、朱湘等人编辑《新月》杂志和《诗刊》,发表长诗《奇迹》。之后曾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的中文系主任,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著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等书。抗战胜利后,因在昆明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痛斥国民党反动派,而于一九四六年七日十五日晚被特务暗杀。解放前后出版了《闻一多全集》和选集。

闻一多在一九二五年留美归国后,在诗歌创作上和徐志摩有好些相似之处:写过不少暴露军阀黑暗统治、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作品,如《荒村》、《飞毛腿》、《死水》等;还写过不少强烈要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爱情诗;并极力在创作中追求形式美。不过,在“爱情至上”和“唯美主义”的倾向上,徐志摩是更为突出。

在美留学期间,闻一多写过《孤雁》、《太阳吟》和《忆菊》等诗,表现了他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厌恶,对民族歧视的愤懑,对祖国和故乡的热爱与思恋。而在徐志摩的诗中,却常流露出对欧美文明的羡慕、留恋和膜拜。

从总的来看,闻一多是个现实主义诗人,尽管他早期的有些诗歌脱离现实,有浪漫色彩,但从《红烛》中的不少诗和《死水》中的大部分诗以及后来零星发表的《奇迹》、《教授颂》和《政治学家》等作品来看,诗人时时都站在爱国主义立场上,关注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恶与抗议。而徐志摩在一九二七年后,随着英美式共和国的幻想破灭,他就逐渐堕入了避世遁世的歧途,诗中充满了颓废、厌世、出世的情绪。

闻一多在倡导和实践现代格律诗时,既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又借鉴了欧美诗歌的长处。闻诗(以《死水》集为代表)兼采中外诗歌之长,而徐诗则有些欧化,他对英国唯美派诗人诗作是崇拜与模仿的。

闻一多针对当时新诗界不重视格律的倾向,从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关系上论证了诗必须有格律。《死水》便是他创造新格律诗的成功实践: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仅举这首诗的前三段就可以看出,它的外形四四方方(每段四行,每行九字),具有“建筑美”,给人的“视觉”以整齐匀称之感;它的音节也很匀整,每句都由四个音组组成,都是由一个三音节和三个二音节,即三字顿和二字顿参差排列,每段都是二、四行押韵,一段换一韵,韵脚自然;在词汇上讲究色彩的映衬(如绿酒、白沫),比喻既奇特又贴切(如铜绿的“翡翠”、铁锈的“桃花”)等,因此它又具有“音乐美”和“绘画美”。不过,《死水》虽然音调和谐,既有规律又富有变化,但比起徐志摩的诗来(如《为要寻一个明星》:“我冲入这绵绵的昏夜/为要寻一个明星”,又如《再别康桥》),“音乐美”就略微弱一点:徐诗句子平仄声错落安排,起伏跌宕,读来铿锵;而闻诗的平声和仄声过份集中,读来就有点死板。但《死水》的比喻奇特、想象丰富、语言精炼、构思巧妙、意境深刻,具有含蓄、凝重、深沉的风格,因此《死水》就不仅是闻一多的,也是新月派的新格律诗的典型代表。

朱湘(1904—1933),字子沅。一九一九年考进清华学校,一九二四年因抵制校方严格的生活制度而被开除。一九二五年夏在适存中学教书。当时他和孙大雨、饶孟侃、杨世恩同住在西单梯子胡同,每天做诗写文。因他才华横溢,于一九二六年秋被校方召回清华复学一年。一九二七年八月赴美留学。一九二九年九月返国后任安徽大学外文系主任。一九三二年辞职。由于他一生愤世嫉俗、落落寡合,加上失业的痛苦和生活的折磨,终于在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五日投江自杀。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有: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永言集》,还有译诗《番石榴集》和散文集、书信集。

朱湘的代表作是《草莽集》和《石门集》。他前期的诗(指《草莽集》)、爱借古典的题材和场面来抒情写梦(如《晓朝曲》、《昭君出塞》、《王娇》等),从意境、情趣到格调,都受了中国古典诗词和民歌的影响(如《采莲曲》可以看出是受了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他在后期多用西洋的诗体和格律来倾吐人生的感叹(主要见于《石门集》)。赴美留学归来后,西方文学对他的影响很大,在他创作中处处可见:有回环调、巴俚曲、商籁体(十四行英体和意体)、散文诗、诗剧等等,这些都是外来形式,和前期诗歌的格调形成鲜明的对照。

朱湘的诗“重格律形式,诗句精炼有力,铿锵可诵,不苟且,不草率,尤不喜堆砌……庄肃严峻,富于人生哲学的观念,字少意远,蕴藏甚深……”(见柳无忌《我所认识的子沅》),在字锻句琢上和闻一多特别相似,但他作品中的凄苦和忧愤,却是新月派中其他人所少有的。

朱湘的《有忆》做到了“三美”:每段都是第一句六字,二、三、四句七字;二、四句押韵,体现了建筑美和音乐美;在“路灯亮着微红,/苍鹰飞下了城蝶,/在暮烟的白被中,/紫色的钟山安歇”这段中,红、苍、白、紫四色交织,还体现了绘画美,可视为新月派的代表作之一。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