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先帝①创业未半,而中道②崩殂③,今天下三分,益州⑧疲弊,此诚⑤危急存亡之秋⑥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⑦,忠志之士忘身于外⑧者⑨,盖⑩追(11)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13)开张(14)圣听(15),以光(16)先帝遗德,恢弘(17)志士之气(18),不宜妄(19)自菲薄(20),引喻失义(21),以(22)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23),俱为一体,陟罚臧否(24),不宜异同(2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26),以昭(27)陛下平明之理(28),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29),此皆良实(30),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31)以(32)遗(33)陛下。愚(34)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35)咨(36)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37),有所广益(38)。
将军向宠,性行(39)淑均(40),晓畅(41)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42)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43)。愚以为营(44)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45)和睦,优劣(46)得所(47)。
亲(48)贤臣,远(49)小人(50),此先汉(51)所以兴隆也(52);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53)所以倾颓(54⑨)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55)于桓、灵(56)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57),此悉贞良死节(58)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59),可计日而待(60)也。
臣本布衣(61),躬耕于南阳(62),苟全(63)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64)于诸侯(65)。先帝不以臣卑鄙(66),猥(67)自枉屈(68),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69),由是(70)感激(71),遂许先帝以驱驰(72)。后值倾覆(7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74),尔来(75二十)有(76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77)寄臣以大事(78)也。受命以来,夙夜(79)忧叹,恐托付不效(80),以伤(81)先帝之明(82),故五月渡泸(83),深入不毛(84)。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85)率三军(86),北定中原(87),庶竭驽钝(88),攘除奸凶(89),兴复汉室,还于旧都(90)。此臣所以(91)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94)之言.则责攸之、伟、允等之慢(95),以彰其咎(96);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97)善道,察纳雅言(98),深追先帝遗诏(99)。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00)远离,临(01)表(02)涕(○03),不知所言。
[注 释]
①先帝:指创建蜀汉政权的刘备。先,称已去世的祖辈或长辈时用的敬词。②中道:中途。③崩殂(cú):同义复词,逝世。崩:专指天子的死。④益州:州名,辖境约为当今四川折多山,云南怒山、哀牢山以东,甘肃武都、两当、陕西秦岭以南,湖北郧县、保康西北以及贵州西部地区。蜀汉建国益州,所以借它代蜀汉。⑤诚:的确,确实,副词。⑥秋:这里是指时刻。⑦不懈于内:即“于内不懈”,状语位移。懈,懈怠,松散怠惰。内,指宫廷内。⑧忘身于外:即“于外忘身”,状语位移。⑨者:“……的原因。” ⑩盖:语气副词,常用来表肯定的论断,相当子“乃”,有“原来(是)”的意思。(11)追:追思。殊遇:超出一般的礼遇。(12) 陛下:古代对帝王的尊称,这里指刘禅。(13)宜:应该。(14)开张:开放和扩大。(15)圣听:您听取意见的范围。圣,圣明的,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听闻,动词用如名词,指听取意见的范围。(16)光:名词用如动词,发扬光大。(17)恢弘:扩大,形容词用如动词,引申为振奋。(18)志士之气:有志气有抱负的臣下和将士的气节。气,气节。(19)妄:胡乱,轻率。(20)菲薄:微薄,形容词,这里用如动词,意为“轻视”。失义:说些不恰当的话。引,称引。喻,譬喻或告谕。义,宜。(22)以:而,连词,用在表结果的分句之前,可译为“以致”。(23)宫中府中:宫廷中的侍臣和相府里的官吏。(24)陟(zhì)罚臧(zāng)否(pǐ):即“陟臧罚否”,奖善惩恶。陟,登上高处,引申为提拔。臧,善,好。否,恶,坏。(25)异同:偏义复词,义在“异”。(26)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这两句属于文言修辞的合叙,译时要拆开,分成两个并列分句,即“有作奸犯科者,宜付有司论其刑;有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赏”奸,邪恶不正,形容词,这里用如名词,指“邪恶的事”。科,法律条文。忠善,忠心为国的善事,形容词用如名词。有司,职有专司,即主管某部门的官吏。论,判定。(27)昭:明亮,形容词,这里用如动词,意为“使……明显”、“显示”。(28)平明:公正严明的法治。理,治理,动词,这里用如名词,意为“法治”。(29)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等:本句为合说,其中郭、费二人是侍中,董是侍郎。侍中,官名,丞相属官,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应对顾问。侍郎,官名,尚书属官,掌管传达诏命等事,也是皇帝的近臣。(30)良实:形容词,贤良忠实,这里用如名词,意为“贤良诚实的人。” (31)简拔:选拔。简,选择。(32)以:介词,把,后面省略宾语“之(指费伟等)”。(33)遗(wèi):给予。(34)愚:用来自称的谦词。可译为“我”。以:“以之”的省略。以,拿。省略的“之”,指代宫中之事。(36)咨:询问。(37)裨(bì)补阙(quē)漏:弥补缺点和漏洞。裨,弥补,补救。阙,同“缺”,缺点,错误。漏,动词用如名词,意为“疏漏”、“漏洞”。(38)广益:扩大,增加,动词。(39)行():品德。(40)淑均:贤良和公正。均,平,公正。(41)晓畅:通晓。(42)称:称颂,赞许。(43)督:都督的简称,这里指统领近卫部队的中部督。(44)营:军营,这里借指军队。(45)行(háng)阵:队伍的行列阵营,这里借指军队。(46)优劣:形容词,这里用如名词,指能力强和能力弱的人。(47)得所:得到合适的处所,这里指人事安排能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48)亲:亲近,形容词用如动词。(49)远:疏远,形容词用如动词。(50)小人:指行为不正或见闻浅陋的人,这里实指宦官。(51)先汉:又称“前汉”、“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52) 所以……也:……的原因。以,因。(53)后汉:指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54)倾颓(tuī):覆灭。倾,斜,倾覆。颓,崩塌。(55)痛恨痛:痛心和遗憾。恨,遗憾。(56)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宠信宦官,政治腐败,终于导致衰亡。(57)侍中、尚书、长史、参军:侍中,指郭攸之、费祎。尚书,指陈震。长史在丞相府协助管理政务的高级官员,这里指张裔(yì)。叫长史。参军,官名,掌军事要务,这里指蒋琬。(58)死节:为节义而死。死,为动用法,“为……而死”。(59)汉室之隆:之,助词,取消“汉室隆”这个句子的独立性,使它充当主语。室,引申为“家族”,这里指汉王朝刘氏家族。 (60)计日而待:计算着日子来等待,意思是需时不多。(61)布衣:麻布衣服,借指穿这种衣服的平民。躬:身体,引申为自身.亲自。(62)南阳:郡名,在湖北省襄阳一带。(63)苟全:苟且保全。苟,暂且,有“凑合着”的意思。(64)闻达:扬名和做官。闻,有声誉,闻名。达,通达,引申为得志,做官。(65)诸侯:指当时割据自立的群雄。(66)卑鄙:卑微鄙陋。卑,指出身地位低下。鄙,见识浅陋。(67)猥(wěi):表敬副词,有委屈了对方的意思。(68)枉屈:屈尊,有降低身分的意思。枉,委屈。(69)咨臣以当世之事:状语位移,即“以当世之事咨臣”以,介词,把。(70)由是:因此。是,此。(71)感激:感动和激励。(72)驱驰:赶马快跑,这里借具体代抽象,意为“奔走效力”。(73)倾覆:这里指军事上的严重挫折。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的军队在当阳长坂被曹操击溃。(7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两句是互文,“受任”就是“奉命”,“败军之际”就是“危难之间”,译时要合为一句。(75)尔来:从那时以来。尔,这,那。(76)有(yòu):连词,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77)崩:古代指帝王死亡。(78)寄臣以大事:即“以大事寄于臣”状语后移,省略了“于”。寄,托付,委托。以:把。大事,指辅佐后主刘禅的重大任务。(79)夙(sù)夜:从早到晚。夙,早。托付:动词用如名词,指所托付的事。(80)不效:没有成效。(81)伤:损害。(82)明:英明,这里指知人之明。(83)泸:古水名,指今雅砻江下游和金沙江会合雅砻江以后的一段。(84)不毛:不苗,就是不长五谷的地方。以特征代表事物,借“不毛”指荒凉或未开垦的地区。(85)奖:劝勉,激励。(86三)军;全军。春秋时,大国多设三军,如上、中、下三军或左、中、右三军,后来用指全军。(87)中原:中州,即豫州,相当于今河南省,是三国时曹魏的中心地区。(88)庶(shù)竭驽(nǔ)钝:希望能竭尽我平庸的才智。庶,表期望的副词,可译为“但愿”、“但求”。竭,用尽,形容词用如动词。驽钝,比喻平庸之才,诸葛亮自谦之词。驽,劣马。钝,刀不锋利。(89)攘(rǎng)除奸凶: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攘,排除。奸凶:邪恶之人,形容词用如名词,这里指曹魏君臣。(90)旧都:指东汉国都洛阳。蜀汉自认为是继承了东汉的正统,所以称洛阳为旧都。(91)所以:相当于“用来……的方式(工具等)”。(92) 斟酌损益:权衡得失利弊。斟酌,商讨考虑,以定取舍。损益,增减,这里是“兴办革除”的意思。损,减少。益,增加。(93)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即“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状语后置。 “以……之效”:“把……的任务”。治:惩处。以;而,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94)兴德:发扬美德。兴,起,发扬。(95)慢:怠慢,不称职。(96)彰其咎:公布他们的过失。彰,明显,形容词,这里用如动词,意为“使……明显”,即公布。咎,过失。(97) 咨诹(zōu):咨询。(98)察纳雅言:鉴别并采纳正确合理的意见。察,详审。雅,正确的。(99)遗诏:君主临终前留下的诏书。这里指刘备临死前给刘禅的诏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诏,皇帝的命令或文告。(00)当:副词,将。(01)临:面对。(02)表:指本文。(03)涕零:落泪。涕,泪。零,落。
[译 文]
先帝开创基业不到一半就中途去世。现在天下一分为三,蜀汉又很贫弱困乏,这确实是(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在宫廷内侍卫的臣子毫不松懈,忠心耿耿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 ,都是为了追念先帝(对他们)特殊恩遇,想以此来报答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忠言,来发扬先帝留下的美德,鼓舞志士们的正气,而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当,以致堵塞了忠言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的官员)和相府里(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赏善罚恶,也不应该两样。如果有干坏事犯法的,应该交给主管部门,根据情况惩罚;有忠心耿耿做好事的,应该交给主管部门,根据情况奖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法治,不应该有偏有向,使宫中府中的法度不一样。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如都很善良诚实,也很忠诚专一,所以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里的事,不论大小,都应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再实行,一定会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试用过,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向宠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里的事情,都应拿来询问他,一定能使部队团结一致,做到人尽其才。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和我谈论起这些事,没有一次不为桓帝、灵帝而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这些人都是忠贞贤良能以死报国的臣子,希望陛下能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王室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啊。
我本是个平民,亲身在南阳种地,只求在乱世中勉强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世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分,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屋里来探望我,向我咨询当今的天下大事,因此我(深为)感动和激励,就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遭到失败,(我)在兵败的危难时刻接受了委任,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在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了我,(自从)接受重任以来,日夜忧虑叹息,唯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完成,以致有损先帝的英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毛之地(作战)。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并率领三军(将士),北上去平定中原,但愿能竭尽我平庸鲁钝的才智,铲除掉奸邪凶顽的敌人,振兴恢复汉家的基业,迁回昔日的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效忠陛下的职分啊。至于权衡(朝政的)得失利弊,(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完不成就治我的罪,以此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假若(陛下)没有(听到)发扬善德的建议,就应该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的怠慢,并公布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多)用心思,征求询问(治国的)好办法,认真采纳有益的意见,深深地追思先帝的遗训。(那)我就承受恩德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着这个奏章,泪如雨下,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鉴 赏]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就当时形势、历史教训、先帝遗志等重大问题、结合个人身世,劝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慎于执政用人,防止宦官专权,以保证顺利完成北定中原的大业。
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
前一部分(前五个自然段)旨在劝诫后主,主要是说理,是写作此文的根本目的所在。当时后主即位不过四年,年纪不过二十一岁。主持军国大事的诸葛亮,出征前确有后顾之忧,所以不能不再三叮嘱。其内容有四:一谈形势的严重和应注意的问题:“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偏私”;二是向后主举荐文臣;三是向后主推举武将;四是告诫后主要吸取历史教训,“亲贤臣,远小人”,防止宦官专权。这四点前后相关,互为补充。
后一部分(后四个自然段) 旨在表明自己的心迹,侧重在抒情。诸葛亮先追述自己的身世和所受的殊遇,进而说明北伐的目的和意义,表明自己为报先帝而忠于后主的决心,最后又谆谆叮嘱后主认真治国,继承先帝遗志。这一部分写得情深意切,从而在情感上打动后主,千万不要忽视文章前一部分提出的告诫,充满殷切的希望。
全篇文字从作者的肺腑流出,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析理透辟,严密周至,真情充溢,感人至深。为了表现这种恳切忠贞的感情,文章的语言率直质朴,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全文六百二十四字,十三次提到“先帝”,七次提到殷切的期望;既不失臣子的身分,又履行了他受命托孤的历史使命。难怪古人说它“志尽文畅”,“表之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