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屐的解释|屐的意思|“屐”字的基本解释
释义

屐的解释|屐的意思|“屐”字的基本解释

屐的解释|屐的意思|“屐”字的基本解释

“屐”是鞋的一种,鞋在古代总称为“履”。“屐”是个形声字。《说文解字》说“屐”“从履省”,意思是说形旁本来是“履”,但为了字形的匀称省去了其中的一部分——“复”,“屐”字右下部的“支”表示读音。现在写的“屐”沿用了小篆的结构。

屐通常为木底,屐底大多有齿。古时的路面不像现在这么平整,鞋底装上两个木齿,增加了鞋底的高度,可以减少鞋底与路面的接触,更经得起磨损,特别是在雨天泥地上行走不易滑倒,也不容易弄脏鞋面。木屐也有无齿的,无齿的木屐和今天的木板拖鞋类似。

屐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太平御览》等书记载,孔子周游列国,脚上就穿着木屐。有一天他借住在一家客店里,按当时习俗,进屋时鞋子只能脱下放在门口,第二天孔子起床却发现木屐不翼而飞。其中的原因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孔子的木屐造型比较别致,所以被偷走了。还有一种说法是,有人出于对孔子的敬重,爱屋及乌,便把他使用过的物品当作宝物珍藏起来。

“足下”是在书面语中对朋友的尊称,多在书信中使用。相传这个词也来源于春秋时期一个和木屐有关的故事。晋国国君晋献公因为宠爱妃子骊姬,打算立骊姬的儿子为太子,便杀死了原来的太子,他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逃到别国避难。重耳流亡在外19年,历尽艰难,最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登上王位,成了一国之主晋文公。为了感谢患难与共的臣子,晋文公对他们进行封赏。介子推是个忠臣,在流亡的路上曾经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给晋文公充饥。可是晋文公惟独忘了封赏介子推。等他想起时,介子推早已带着老母亲,前往绵山(今山西境内)隐居起来。晋文公得知,追悔不已。晋文公请他下山,可介子推根本不把利禄放在眼里,拒绝出山。为了逼他出来,晋文公叫人放火烧山,不料介子推仍然坚决不从,结果和他的老母亲紧抱着一棵树被活活烧死。晋文公悲痛万分,砍下了尚未烧尽的树木,命人做成一双木屐,穿在自己的脚下。每当思念起介子推,便抚摸着木屐,叹道:“悲乎,足下?”为了纪念他,晋文公还下了一道命令:在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禁止烟火,只准吃冷食。相传寒食节便由此而产生。

六朝时期是木屐的盛行时期。不论出行还是家居,木屐都很受欢迎。史书上关于木屐的典故也特别多。

《晋书·谢安传》记载,淝水之战时,东晋宰相谢安亲自指挥与前秦军队的战事。他将侄子谢玄派往前线与敌军交战。一天,前方送来驿书,报告了谢玄获胜的消息,此时谢安正在和客人下棋。谢安看完驿书,就放在了床上,依旧下棋,脸上看不出一点儿高兴的神情。可是“既罢还内,过户限,心甚喜,不觉屐齿之折。”这是说他下完棋返回房间,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过门槛时忘记抬脚,把屐齿都折断了。

“屐”后来也可泛指“鞋”。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5: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