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兵车行》少儿唐诗鉴赏
释义

《兵车行》少儿唐诗鉴赏

兵车行

作者: 黄乐琴

【原文】: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原文作者】:杜甫

【鉴赏】:

这首诗大约写于唐天宝十年(751)。当时唐王朝与我国云南境内南诏政权发生重大战争。唐大臣鲜于仲通为报私仇出兵攻打南诏,结果大败而归。八万将士,死伤六万。唐王朝为补充兵力,到处抓丁拉夫,不服从的就被带上枷锁押送到军中。《兵车行》就是以这次战争为背景,无情地揭露了唐朝统治者的侵略罪行,深刻地反映了不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兵车行》是杜甫自创的新题。

全诗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车辚辚”至“哭声直上干云霄”)描绘诗人眼中见到的应征士兵出发时纷乱凄惨的景象。唐京都长安咸阳桥畔,战车辚辚地响,战马嗷嗷地叫,出征的士兵带上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匆匆地开往前线。他们的爹娘妻子奔走着来相送,有的扯着亲人的衣衫,有的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号啕大哭,哭声冲破了万丈云霄;车马纷沓,人流蜂拥,飞扬的尘土竟遮住了咸阳大桥。“耶”,同爷,旧指父亲。“干”,冲。

第二段(“道旁过者问行人”至“被驱不异犬与鸡”)通过“行人”即士兵之口申述统治者频繁征兵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点行频”指频繁地征兵。普通百姓十五岁就被送到北方去防御外族侵扰,等熬到四十岁还要被派到西边去屯田。去时因为年纪小,要由里长给裹头,回来时头发都已白了,还要被拉去戍边。边境上的血都流成了海水,可皇上还想不断地开边扩土。华山以东有二百个州县,那里田园荒芜,到处长满了枸杞和荆棘,即使有妇女终日耕种,也无法在杂草丛生、田垄混乱的土地上种出庄稼来。更何况秦地的士兵能吃苦耐战,所以就象鸡犬一样不断被驱使到前线送命。“里正”,唐时百户人家为一里,设里正一人。里正,即里长。“与裹头”,为年幼的征丁裹扎头巾。“武皇”,汉武帝。这里借指唐明皇(玄宗)。“汉家”,借指唐朝。“开边”,用武力开拓边疆。“山东”,指华山以东的地方。“无东西”,田地南北叫阡,东西叫陌。无东西,指禾苗杂乱,垄行不清。

第三段(“长者虽有问”至“天阴雨湿声啾啾”)表现应征士兵对统治阶级的无穷怨愤。在道边观看的长者问到他们的疾苦,士兵因为惧怕不敢说出全部真情。接着,诗人仅举今冬眼下的事说道:直到现在,关西的士兵仍回不了家乡,官府却又急着来催索税和租,庄稼颗粒未收,百姓用什么交租税啊?早知生男孩要遭到不幸,还不如生女孩有希望,女儿可以嫁给近邻,男儿却只能战死在沙场,埋没在荒草间。你没看到吗?远在青海边,自古到今满地的白骨无人收,新鬼鸣冤,旧鬼凄哭,一到阴雨绵绵的天气,那哭声更加凄惨!(“敢申恨”,岂敢伸述怨恨。“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即秦地。“青海头”,指青海边,这里是唐朝人和吐蕃人经常打仗的地方。)

《兵车行》是杜甫名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诗中尖锐地抨击唐玄宗的穷兵黩武,揭露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有鲜明的政治内容。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它采用通俗的口语,明白如话,亲切自然。错杂运用三、五、七言,感情深沉哀怨时,用节奏比较舒缓的七言,感情强烈激愤时,用节奏短促的五言,使音节与感情的节奏相一致,加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讲究押韵,平仄相间,构成声调上的抑扬起伏,描绘士兵出发、亲人送别场面时,诗人着意从听觉和视觉上进行渲染,使读者强烈感受到战争给千百万家庭带来的灾难和创伤。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5: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