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宋)陈允平《唐多令·秋暮有感》原文赏析
释义

(宋)陈允平《唐多令·秋暮有感》原文赏析

(宋)陈允平

唐多令·秋暮有感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陈允平是南宋一位著名的词人,常与吴文英等相互唱和,一时蜚声词坛。清代词学家陈廷焯说:“陈西麓词,和平婉雅,词中正轨”;“有志于古者,三复西麓词,一切流荡忘反之失,不化而化矣。”(《白雨斋词话》卷二)可见评价之高。

试读这首小词,便可发现确属“和平婉雅”之音。它表达情感不疾不徐、不俗不俚,娓娓而谈,婉曲文雅,颇得和平中正之美。劈头一句“休去采芙蓉”,开门见山,情真意切,仿佛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以后的作出的一种痛苦的抉择。芙蓉乃荷花的别称,古代江南一带女子常常在采撷之际,谈情说爱。《古诗十九首》就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唐宋时采莲之风尤为盛行,王昌龄、李白都写过《采莲曲》。晚唐皇甫松《采莲子》一词还描写道:“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采莲与采芙蓉实为一事,此词以之起兴,说是“休去”,暗示了对爱情的失望。此话当自失恋者口中道出,语虽斩截,情却深挚,它不象某些采莲曲那样轻佻、活泼,而带有几分庄重,盖即陈廷焯所谓“和平婉雅”者也。为什么不去采芙蓉?次句作了回答,原来时届秋暮,荷花凋谢,江面上只剩下白茫茫一片。着一“空”字,把失望的情绪更加推进一步,使人感到怅然惘然,似在眼前浮现烟水空濛的意象。

在北宋词人中,陈允平最服膺清真,他的集子中和周邦彦的作品约占十分之二、三。此词“带斜阳、一片征鸿”,即从清真词《玉楼春》中“雁背斜阳红欲暮”化出。秋天到了,大雁从北方飞来,斜阳照在它的背上,闪烁着熠熠红光。周邦彦说“雁背斜阳”,给人以静态的感觉;陈允平将“背”字改为“带”字,遂化静态为动态,好象大雁携带着夕阳向前飞去。与清真词相比,诚如陈廷焯所言:“特面目全别,此所谓脱胎法。”词人花了许多笔墨写景,又回转笔来写人,说他要把满腹闲愁安顿一下,可寻遍人间没个安排处,最后难以排解的闲愁都爬上了眉峰。此语真是妙极!在他之前有人说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俺《御街行》);“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还有什么“愁到眉峰碧聚”(毛滂《惜分飞》);“讳愁无奈眉”(秦观《阮郎归》)……都是深受前人称赞的名句。在此情况下,词人欲要出新谈何容易,然而他却在前人走过的地方又踏出一条新路,不能不令人赞叹技艺的高超!

过片宕开一笔。芙蓉既不能去采,那么这腔心事就此了结了么?不,他要把它托付于“题红”。题红用的是一个典故,相传唐代有个宫女将满腔情思题于红叶,让它从御沟流出,被举人卢渥(也有说是于祐的)拾得,后果结为连理,事见《云见友议》卷十。词中人物虽欲将满腔心事写于红叶,托付画桥流水,可是心目中那个人儿能否收到,依然是个谜。此刻的心情正象词人在《蓦山溪·花港观鱼》中所写的一样:“宫沟泉滑,怕有题红句。”矛盾极了!词中铺叙至此,又迸出一句:“断肠人、无奈秋浓!”秋浓即秋深,照应“秋暮”题意。面对深秋惨景,望穿秋水,犹不知伊人何处,他的心真是要碎了。谓之曰“断肠”,曰“无奈”,确是沉痛之至,精警异常。

如果说词中人物本在水边桥畔徜徉踯躅,掩抑低徊,那末至词末二句,则已捱到日暮。他回头看看所居的高楼,沉浸在苍茫的暮霭中,想要回去,却又懒于移步。正踌躇间,忽又发觉一弯新月,高高地挂在梧桐树上。在这儿,词人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绝妙的图画,命之曰“月下怀人”,可;命之曰“桐阴待月”,亦可。情与景达到了水乳交融,情寓景中,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令人一唱而三叹。

陈允平生当南宋末年,当时词风有吴文英之密丽,王沂孙之沉郁,张炎之清空,而他独以“和平婉雅”之音鸣奏其间。就其实质而言,他上承晏欧,下继周秦,确为“词中正轨”。读此小词,尝鼎一脔,旨可知矣。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4 14:27:48